- +1
人生的最高境界:享受“無聊”
作者 | 帆書 · 落落
時常聽到有人感慨:
生活好無聊啊。忙得時候想休息,閑下來了又不知道該干什么。
躺在床上刷著手機,無所事事的一天又過去了。
每天就這么渾渾噩噩,不知道有什么意義。
偶爾感覺這輩子不能就這么過,想要追求什么、抓住什么,又好像一拳擊中了虛空。
這種空虛的“無聊感”,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態。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人生不過片刻的歡愉,片刻的痛苦,剩下的就是似水流年的虛無。”
但虛無真的是壞東西嗎?
《人間詞話》有言:“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虛無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底色,但它本身并沒有好壞,如何對待虛無,才決定了每個人的上限。

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眾神懲罰西西弗,讓他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
但每當他費力將巨石推到山頂,巨石又會再度滾下,西西弗只能回到山下,繼續周而復始地推石上山。
在諸神看來,沒有比這種無聊又無望的周而復始,更可怕的懲罰了。
這個故事被加繆寫進了自己的文章里,引起了很多人的心有戚戚:
我們每天的生活,不正是現實版的西西弗嗎?
起床,上班,工作,吃飯,下班,睡覺,然后新的一天開始,一切周而復始。
每個人都在這樣的框架下,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單調又無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仔細想想,同樣是面對上班工作,你的同事們態度是否相去甚遠?
有的人每天愁眉苦臉,上班如上墳,在辦公室像坐牢一樣熬到下班;
有的人整日摸魚,不是在跟人聊天就是瀏覽網頁,無所事事吊兒郎當;
也有的人總是充滿干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加班加點雞血打拼;
也有的人只把上班當成獲取面包的方法,一邊朝九晚五打卡,一邊養活自己的愛好……
同樣是日復一日的工作,不同的人卻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意義。
有的當成苦惱,有的當成事業,有的打發時間,有的養活夢想。
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是如此。
每個人出生,就像拿到一張空白的畫布。
我們無法選擇和更改畫布的質地紋路,但可以選擇用不同的畫筆、顏料和風格、內容。
有的人畫出惟妙惟肖的花鳥美人,有的人肆意揮灑隨性而行,有的人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筆,有的人隨手涂抹應付了事。
畫布本身沒有意義,是你的筆觸賦予了它意義。
劉擎在《西方現代思想講義》中也曾這樣總結:
“人必須做出選擇,去行動,并且絕對地承擔行動的后果。”
換句話說,正是行動,才決定了我們的存在。
沒有人生來就是一副佳作,人生正是由無數次動筆,才匯成了獨一無二的畫卷。
承認生活底色的虛無,我們才有自由揮毫的余地。

曾經聽一個朋友這樣抱怨:
朋友圈里有的人,每天不是在旅游、度假,就是在酒吧、商場;
而我每天要上班賺錢,下班還要操心家務和孩子的學習,生活一點樂趣都沒有。
后來有人問她:
如果給你一年時間,不用上班也不用管家庭瑣事,你會用來干什么?
一開始她還興致勃勃,說要躺平,要旅游,要參加社交活動,給自己一個新生活。
但隨著對方繼續追問:你要去哪旅游,參加什么樣的活動,躺平的每天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晚上做什么。
隨著問題越來越深入,她越來越回答不出來。
她這才發現,原來貧瘠的并不是生活,而是自己的內心。

想想看,我們更多是沒時間做想做的事,還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每到周末假期,看著別人全家出游,自己是不是一邊羨慕,一邊又躺在床上不想動。
正如魯迅所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如果真的想過上精彩豐富的生活,我們心中必須有清晰的圖景,而不能僅僅是模糊的“我要玩”的愿望。
比如在假期去看人聲鼎沸的音樂節,感受肆意的狂歡;
比如在周末找一家小眾的咖啡店,放松揮霍下午的時光;
又比如下班直接飛到臨近的城市,去吃一頓垂涎三尺的當地美食;
而不是面對閑暇時光也一籌莫展,只能躺在床上無聊地刷著視頻,抱怨著生活的無聊……
所以有時候讓我們陷入無聊的,并非生活本身,而恰恰是我們自己。
很多人將現實生活,視作追求理想的阻礙。
但事實上,它更像是支撐多巴胺色彩點綴的支撐底色。
古語云:“未知生,焉知死。”
恰恰是平凡,才讓人明白快樂的可貴。
與其抱怨無聊,不如向內探尋、豐饒自己的內心,尋找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不然即便每天的生活,都像在過山車上一樣刺激,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毫無樂趣”。

有人說,網絡時代,我們已經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只需要動動手指,大數據就為你送上你喜歡的視頻,十幾秒一次的刺激,讓人在渾渾噩噩中得過且過。
慢慢的,我們開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討厭什么。
精神的貧瘠讓我們的內心逐漸干枯變成荒漠,偶爾從這種“無聊”中緩過神來,又會陷入自責,且不知該如何改變。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這里有一個建議不妨試試:
放下能快速帶來刺激的短視頻、綜藝和電視劇,去嘗試、體驗需要耗時更長的、你一直沒做的事情。
比如去讀一本一直躺在收藏夾里的書;
或是跟著喜歡的博主,改變一下家里的風格;
或是和許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去看一場展覽或話劇;
或是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場沉浸的親子手工活動……
總而言之,用好奇心去觀察這個世界,尋找在你能力范圍內,感興趣、羨慕、甚至想要嘗試的事情,并且一旦發現,就立刻去做。
圓桌派常駐嘉賓、知名記者周軼君曾說過:
“焦慮的對立面,是具體。”
很多時候我們焦慮不安,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了哪里。
而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去做具體的事。
一次新的嘗試,即使結果不如人意,至少也是一次經歷,并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
相比把人生荒廢在無所事事的“無聊”之上,這樣的嘗試又有什么損失呢。
而一旦嘗試后感到愉快,就是為自己找到了新的愛好、新的可能。
我們的人生,就是由一次又一次的經歷構成。學會享受“無聊”,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諾獎得主加繆在《西西弗神話》的結尾這樣寫道:
“推石上山的過程,就足以充實一顆人心。應當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在他的眼中,推石上山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也不是微不足道。
巖石的每個細粒,大山的每道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組成部分。
我們的人生,也大可在“無聊”的循規蹈矩中,欣賞每一個生靈、每一株草木,那都是獨屬于我們人生的意義。
作者 | 落落
主編 | 阿醫
排版 | 余景
圖片 | 圖蟲創意
原標題:《人生的最高境界:享受“無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