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拋棄,不放棄”:中國援外醫療隊在突尼斯的愛與盼
李霄在突尼斯援外行醫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位重度窒息的新生兒,由于當地醫療條件的限制,經過復蘇搶救半小時,患兒依舊生命垂危。
李霄急中生智利用產房的礦泉水瓶和吸氧管制作了一臺簡易呼吸機,持續給氧半小時后,患兒擺脫了生命危險,孩子的父親難以置信地對她說“謝謝你,你是一個天使。”
在突尼斯的十個月里,對每一個孩子“不拋棄,不放棄”,是李霄不變的行醫理念,也是中國醫療隊在突尼斯援外工作的生動寫照。作為第27批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的一員,李霄近日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講述了她和隊員們在非洲大陸的故事。

李霄抱起一名當地新生兒。
援非醫生的愛與盼
50年來,中國已累計派遣援突醫療隊27批,為突尼斯人民提供診療服務610萬余人次。
李霄來自江西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通過選拔成為第27批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的一員。現服務于西迪布濟德大區醫院,擔任兒科醫生,主要進行兒科住院部的查房、產科新生兒的健康評估、產科危重癥新生兒的救治與搶救等日常基礎工作,此外承擔著急診科的部分會診工作。

李霄與治愈后的當地兒童合影。
相較于其他非洲國家,突尼斯的醫療體系相對完備,每1150人就可以擁有1名醫生,全國基本建成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李霄所服務的西迪布濟德大區醫院屬于基礎性公立醫院,主要面向大部分居民提供基礎性醫療服務。
但突尼斯當地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公立醫院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較為落后,特別是在經濟落后地區。藥品資源只有40%是本地生產,其余60%要靠從歐洲進口,價格較高。上呼吸道疾病、白內障的發病率和積壓率很高,患者需要等待半年甚至十個月后的排期才能進行手術。
李霄告訴澎湃新聞,突尼斯當地醫生長期緊缺,因此中國醫療隊在突尼斯當地主要充當的職責,就是緩解突尼斯當地公立醫院醫生的緊缺狀態。

李霄深夜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患兒。
受當地公立醫院醫療技術水平與基礎設備的限制,突尼斯新生兒死亡率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的5‰。根據2021年的數據,突尼斯新生兒死亡率達10.7‰。同時當地的生育率很高,李霄所在的這一家醫院,每月就有300到400名新生兒出生,整個西迪布濟德大區每月新生兒能達到1000到2000名左右。“這種高生育率和當地比較落后的醫療輔助設備、新生兒復蘇技術,都是完全不匹配的。”她說。
李霄通過分析認為當地兒科在就診體系和醫療技術兩方面較為薄弱。一方面是急診就診流程不系統,導致專科醫生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投入到急診的會診,而無法投入病房的管理和疾病的精細化治療中。李霄希望未來中國醫療隊能幫助他們建立一套現代、高效的醫療流程管理制度,實現每一位患者的疾病都能及時得到精細化治療的保障。
此外,包括醫療隊的前輩和李霄在援助期間一直努力在兒科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培訓,窒息復蘇技術對于降低新生兒死亡率非常關鍵,這項技術有力地降低了新生兒出生28天內的死亡率。中國援助的醫療基礎設施也給當地醫院的診治水平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向突尼斯援助了超過200萬劑新冠疫苗和大量醫療物資。2020年底竣工的援突尼斯斯法克斯綜合醫院投入使用后大大緩解了當地抗疫壓力。中國醫療隊也參與了突尼斯的衛生防疫工作,為當地的醫務人員提供了培訓和指導,幫助他們提高疾病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在突尼斯期間,中國醫療隊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和社會服務,組織專家義診活動,為突尼斯貧困地區的弱勢群體提供免費健康咨詢和診療服務。為首都、西迪布濟德、加夫薩和讓都巴民眾提供了專業、細致的醫療服務。

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進行鄉村義診。

六一國際兒童節義診與孤兒院兒童合照。
李霄在日常工作中便將這份愛傳遞下去,用親切的微笑與盡職盡責的服務溫暖病房每一個孩子的心。
每逢中國佳節,李霄會給當地兒科的同事做包子餃子,借助一些翻譯軟件講春節的典故、嫦娥的故事,她希望中國醫生不僅在當地人心里留下精湛的醫術,也能讓中國人優秀的品質留在他們的腦海中。
以心換心,方得人間大愛。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中國醫療隊得到了突尼斯當地政府與人民的認可和信任。幾乎所有突尼斯人見到中國醫生都會說一句中文“你好”來問候,出租車司機也會給接載到的中國醫生車費打折,并對針灸等中國傳統醫術的治療效果表示贊賞和感激。
突尼斯國家政黨報《自由報》曾以中突合作的瑪爾薩針灸中心為主題,介紹了中國醫生運用針灸治療的神奇療效。
突尼斯衛生部長阿里·穆拉比特在2022年為即將離任回國的第26批中國援突醫療隊舉行表彰儀式中,高度評價了中國醫療隊在新冠疫情的復雜形勢下,駐扎在4個城市,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國醫療隊用精湛的醫術為當地無數患者解除了病痛,讓這份大愛跨越大洋來到突尼斯人民的身邊。
持續半個世紀的傳承
50年來,中國已累計派遣援突醫療隊27批,為突尼斯人民提供診療服務610萬余人次。一批批中國醫療隊醫生全心全意地為突尼斯人民服務,書寫了傳承半個世紀的援外接力故事,將醫者仁心的理念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繼續發揚光大。
多年的合作,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與當地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1994年,中國援突醫療隊與突尼斯瑪爾薩醫院(H?pital de Marsa)合作成立了第一個中醫針灸中心,被當時的突尼斯衛生部稱為此類型中心的“非洲第一,阿拉伯世界第一、發展中國家第一”。
此后的29年間,針灸中心共舉辦了12期培訓班,培養了180多名本地針灸醫生,同時邀請了四批22名當地醫生赴江西省進修。目前該中心年接診超過1萬人次,每天幫助40到50例失眠、偏頭痛、肩周炎的患者緩解痛苦 。
多年來,中突兩國間借助醫療隊為紐帶進行的交流也一直不斷。中國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與突尼斯蒙吉·斯利姆醫院簽署協議,雙方同意在加強醫務人員交流、促進中醫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強合作。中國醫療隊在突尼斯首都和江西省南昌市舉辦了兩屆中突中醫年會,同時建立了現代化的遠程會診平臺。這些舉措將進一步完善突醫院硬件設施,擴大中突醫療衛生人才交流合作。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和付出,中國醫療隊得到了突尼斯當地政府和人民的認可和信任。突尼斯衛生部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醫療隊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展現了偉大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贏得了突尼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認可和信任。”
這些肯定和贊揚激勵著李霄和醫療隊成員們,不僅為突尼斯人民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也為促進中突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