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早產成新生兒死亡首要原因,復旦兒科設家庭病房開展“袋鼠式護理”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增設家庭病房開展“袋鼠式護理” 。 復旦兒科醫院供圖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云教授介紹,全球范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早產已成為國內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
2023年世界早產兒日主題是:有愛有未來——為世界各地的每個嬰兒提供即時的袋鼠式照護。所謂“袋鼠式護理”又稱皮膚接觸護理,是指母親像袋鼠媽媽一樣把新生兒放在胸前,模擬袋鼠環抱住寶寶的一種護理方式。
11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關愛早產兒主題活動“不離不棄的守護”。澎湃新聞記者從該院獲悉,該院積極開展袋鼠式護理服務,所有超/極低體重(出生體重小于1500克)的住院早產兒,在病情穩定后均可提供袋鼠式護理服務。目前病房條件下每年可為100多例早產兒提供袋鼠護理服務,300多人次,約占超/極低體重早產兒的50%。
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醫院承擔著上海乃至全國大量新生兒尤其是疑難重癥新生兒的醫療救治保障工作,新生兒科近兩年每年收治各類新生患兒約4000例,其中體重不足1500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每年多達200余例。
早產兒由于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血癥、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復旦兒科除了不斷引入先進的救治理念及技術,還積極推進精細化早產兒全程管理、家庭參與式照護等模式,從而進一步降低早產兒病死率及嚴重疾病發生率,改善患兒近期及遠期預后。
樂樂是眾多在袋鼠式護理中獲益的一員。在樂樂長達14個月的住院過程中,每天都在為脫離呼吸機努力,醫生用了各種辦法,但他脆弱的肺始終需要呼吸機支持,后來讓媽媽和外婆也加入進來,樂樂帶著呼吸機,在一天天的袋鼠式護理和家人的呵護下,樂樂最終以最小的氧流量和氧濃度平穩出院。回家后,家人繼續沿用住院期間學到的袋鼠式護理,持續高效的家庭式護理,出院沒多久,樂樂逐漸脫離呼吸機。
專家表示,袋鼠式護理不僅是護理手段,有時候也可以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在家庭參與式照護模式中,袋鼠式護理服務及母嬰同室的家庭病房不可或缺。早在2012年,復旦兒科醫院新生兒科設立家屬陪伴的親子病房。該院透露,在即將投入使用的新生兒科新大樓內,這一功能將得到極大的拓展,設立母嬰同室的家庭病房將達到25間,床位25個,可同時為25個患兒家庭提供家庭參與式的照護服務,醫護與家庭共同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減少家長對孩子住院分離的焦慮,讓更多寶寶享受父母懷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