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往和平之路》報告在華發布:欲止干戈,重在預防
10月15日,由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集團共同參與研究和撰寫的《通往和平之路:預防暴力沖突的包容性方式》研究報告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布。
該報告的撰寫者之一,世界銀行脆弱性、沖突及暴力問題首席專家亞歷山大·馬克對澎湃新聞(www.tehpaper.cn)表示,正是因為中國在全球應對暴力方面的貢獻,所以世界銀行希望該份報告能夠在中國發布,更多地汲取中國各機構對于應對暴力的經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戚振宏表示,此次報告的發布和研討會的展開也標志著國研院作為唯一直屬外交部的專業智庫,和聯合國機構開展的合作有了一個良好開端。
《通往和平之路:預防暴力沖突的包容性方式》報告指出,2010年以來,主要暴力沖突事件增長了兩倍,低烈度沖突進一步惡化。2016年,遭受暴力沖突的國家數量創下近30年來新高,因暴力沖突流離失所的人數達到二戰以來峰值。報告指出,應對暴力沖突時應該將預防作為新的重點和基礎。更大規模的預防性行動體系每年將在全球范圍內節省50億到700億美元資金。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可以投資到減貧和提高人民福祉中去。
報告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需盡早應對暴力風險,而現有體系側重在局勢惡化之后再解決危情和暴力升級。目前國家仍然承擔著預防沖突以及塑造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和平之路的主要責任,為此國家應制定國家預防戰略,監控沖突風險,采用以人為本的方法來確保安全和發展方法兼容并相互支持。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博特·霍夫曼(Bert Hofman)表示,按照現在暴力沖突增長的態勢,到2030年80%的貧困國家將同時被暴力沖突所影響,而降低暴力沖突的發生正是實現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目前,域外大國對于其他國家的干預成為了引發和加劇全球暴力沖突的重要原因。對此,聯合國秘書處政治事務部政策調解司司長特蕾莎·懷特菲爾德(Teresa Whitfield)對澎湃新聞表示,“聯合國和安理會在這樣的問題上仍然扮演著重要且基礎的角色”。但懷特菲爾德也坦承,這也是非常難解決的問題。“很多時候,這要歸咎于安理會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進而弱化了聯合國安理會或者是秘書長的角色。這也是下一步需要我們重點改變的。”
霍夫曼在發言時也肯定了中國對于應對全球暴力的援助作用。霍夫曼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貢獻者之一,且是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援助來源,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中國同非洲的合作框架之下。我們歡迎中國提供的援助,也看到中國對于一些非洲國家的援助是面臨極大的風險和挑戰的,但這樣更顯得中國援助的珍貴,同時也更有助于這些國家戰勝暴力和貧困。
戚振宏介紹,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數量最多的國家,并已建成8000人規模的維護待命部隊以及常備維和警隊。中國還設立了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并承諾為非盟提供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
馬克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則表示,“我認為在預防和解決全球暴力問題上,像聯合國這樣的全球組織發揮的作用可能比較有限,反而是一些經濟組織或者是區域組織可能會發揮一些較大的作用,類似的案例我們可以從非洲的一些事件中尋找經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