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房產行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案頻發,溫州一法院發出司法建議
澎湃新聞記者 鐘常宇 通訊員 甌文
字號
房地產相關行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頻發,從業人員通過“點對點”傳輸方式,多次買賣、交換公民個人信息,實行騷擾電話營銷。澎湃新聞(www.kxwhcb.com)11月14日從溫州市甌海區法院獲悉,該院日前向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出司法建議,以期促進房地產相關行業健康發展,遏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蔓延趨勢,預防行業從業人員犯罪。
2023年4月,甌海法院審理判決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喬某在從事房產中介服務期間,為推廣業務,非法獲取170余個小區包含有業主姓名、聯系電話、房產信息等內容的公民個人信息7萬余條。另外,喬某還非法獲取包含公民姓名、聯系電話等內容的公民個人信息17萬余條。之后,喬某找上其他房產中介,詢問是否需要房產數據,再根據對方需求將對應小區信息打包轉發,每份收取100到500元不等價格,從中獲利共計4000余元。最終喬某被公安機關抓獲。經審理,喬某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30000元。
甌海法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類犯罪具備涉及房地產下有關聯行業較多,涵蓋中高端樓盤數量眾多,涉及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巨大,信息價值不大但交易頻次較高,刑事案件數和涉案人數多等特點。根據司法解釋,涉及房產的公民個人信息屬于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易被追究刑事責任。有的人認為自己并未從中獲利就是安全的,卻不知曉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認定上,不但有利益取得的出售、交換行為涉嫌犯罪,沒有利益取得的共享和收受行為,也可能涉嫌犯罪。
責任編輯:謝春雷
圖片編輯:樂浴峰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