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競是玩物喪志?聽聽這些名校學霸們的聲音
伴隨著中國電競的不斷發展,不僅職業賽事逐步走向新高度,大眾賽事也同樣精彩紛呈——進入11月以來,最激烈的賽場爭奪就來自2023和平精英高校賽全國總決賽。
賽事為期兩天,首日的名校精英杯,匯集了清華、復旦、浙江大學等19支名校代表隊,最終西安交大1分逆轉浙江大學,獲得2023和平精英名校精英杯冠軍。
次日的高校賽總決賽,最后一局結束,罕見地出現了三支隊伍總分相同、淘汰數相同的情況,只能通過PK單局小分判定名次,最終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獲得冠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分獲亞軍和季軍。

“我的手都在發抖”
“非常激動,終于圓了自己的電競夢想。”從冠軍戰隊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的每一個隊員嘴里,你都能聽到相似的聲音。
和平精英高校賽走過4年,單以今年的賽事為例,覆蓋全國32個省份,共有超過3000多所高校的學生參加,報名人數相比去年再創新高,達到29833人次。
其中既有高校賽的老朋友,也有新鮮血液——作為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的隊長,王霆昊去年就參加了高校賽,遺憾止步大區賽,今年他渴望迎來突破;剛上大一的李昊則是第一次參加高校賽,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線下賽的時候,觀眾非常多,我的手都在發抖,好在隊長一直在鼓勵我。”
因為電競,許許多多原本素不相識的年輕人被聯系在了一起。王霆昊和包楊晨、周逸超兩位隊友都是智能技術系機電專業大三的學生,但彼此卻是在線通過和平精英認識的;高校賽也并非只是男同學們專屬的舞臺,梁玉鳳看到王霆昊發在校園通告欄中的“英雄帖”后加入了戰隊,線下大區賽中她打滿了5場。
而當高校賽總決賽打完最后一局,三支隊伍的總分、淘汰數相同時,彼時作為替補的梁玉鳳在臺下觀戰,心情宛如過山車,“我們是倒數第三個被淘汰的,當時我們積分排名第一,我興奮得嗓子都喊啞了,最后又有兩支隊伍和我們處在同一位置,心里又忐忑起來。”
臺上的周逸超則坦言有些懵圈,因為不知道結果該如何判定,包楊晨在賽后也一個勁表示,“剛看到積分第一的時候,我已經激動地拍桌子了,后來才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
隨后,通過計算單局小分,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這才幸運地捧起了冠軍獎杯。回酒店的車上,冠軍們熱火朝天地復盤剛剛結束的比賽,聊著聊著大家猛然間哭成一團……
是獲勝的方式太過驚險,也或許是想到2個月來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一刻年輕人們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高校賽也注定成為他們青春中無法抹去的珍貴記憶。

電競是“玩物喪志”?聽聽學霸的看法
勝負僅在一線間,浙江大學代表隊同樣感受到了這種電競的不可預知性,不同的是他們沒有笑到最后。在一天前的名校精英杯中,浙江大學遭遇逆轉,1分之差痛失冠軍。
相較于高校賽,精英杯的范圍小了許多,由全國19所名校的代表隊共同參與競爭,作為985、211高校的學子,這些同學是大家心中的學霸,是很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參與電競,他們是認真的。
鄭才子是材料與化工專業研二的學生,平時都是在平板上操作,而比賽要求用手機,要跨越這種設備上的不適應,他和隊友們只能瘋狂加練。
而為了在名校精英杯中有更好的表現,小伙伴們還一起報名了隊伍更多、競爭更激烈的高校賽。
計算機專業大四的學生陳明江透露,“設備從平板遷移到手機,從頭開始打,我們的段位都下來了,平時組隊訓練,也只能和新手過招,結果到了大區賽,強度一下子拉起來,完全適應不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浙江大學代表隊四位同學擰成一股繩,一點點找到了狀態,幾乎就要問鼎精英杯冠軍。
回過頭來,陳明江很自信地表示:“如果以精英杯的狀態,我們在高校賽中也有的打。”
看上去,這些名校學子對于電競的熱忱和大多數同齡人并沒有什么不同。
回顧電競發展的歷程,一直背負著不少負面的聲音,在一些人看來,甚至是玩物喪志,那么當下將這個問題拋給高材生們,他們會作何回答呢?
在哲學系讀研一的郭濤寧是第一屆精英杯表演賽的單排冠軍,他很愿意辯證地去看問題,“一些家長可能會覺得,不做和學習有關的事情就是在浪費時間,其實接觸電競本身并不是玩物喪志,一味沉迷忽略了本該做的事情才是。”
“作為青少年,最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代潮流中把握學習、工作與電競游戲間的平衡,分清主次。”
陳明江也現身說法,他初中時候就開始接觸電競,但他給自己的“放松時間”限定在周六和周日,“周一到周五是上課時間,你不能分心。”

拿積分、拿冠軍
跨入高校的大門后,也不意味著這些大學生們就可以徹底“放羊了”。
隊長何康松是化學工程專業研三的學生,他坦承常常做實驗要做到晚上九點、十點,但就像電競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那樣,高校里很多同學還是會將電競作為主要的消遣。
何康松大四的時候,和平精英剛上線,他組了一個微信群,當時只有5個人,但現在群里已經發展到180多人。
在這樣的趨勢下,和平精英高校賽和名校精英杯的出現更滿足了高校學子真正參與電競的渴望,陳明江表示:“過去大家都是純娛樂,缺少那種真正的比賽氛圍,名校賽給了我們這樣的體驗,其實大家都想拿積分、拿冠軍。”
當然,對于這些同學來說,名校賽不只是賽事,更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郭濤寧就通過名校賽結識了一位復旦大學的同學,巧合的是對方也是哲學專業,同樣主修中國哲學,現在一起交流學術專業已經成為兩個人的日常。
而梁玉鳳的一句話最具代表性:“我感覺就像我以前看的職業比賽一樣,我的那些朋友們就還調侃我,‘你現在是職業選手啦’。”

“亞運選手真的太不容易了”
當然,大家也沒有忘記不久前結束的杭州亞運會——中國代表隊在10月1日那天贏下了和平精英亞運版本的金牌,讓這些高校“特種兵”倍感欣喜。
“傳統體育賽事需要接納新興的項目,而電競擁有龐大的受眾和影響力,入亞也是對電競的認可,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登上亞運舞臺,可以讓電競更加走向規范化與專業化”……很顯然,大學生們可不只是看看熱鬧。
鄭才子全家人都是亞運會的忠實觀眾,他眼中,電競入亞正在改變長輩們對于電競的刻板印象,“家里人和我說,‘這不是你天天在玩的嗎?現在辦得那么正式了,都上了亞運會’。”
王霆昊、陳明江等幾位同學自己也嘗試過亞運版本,有了親身體驗,他們對于中國代表隊能夠強勢奪冠發自內心地佩服。
“亞運版本太難了,他們在2秒鐘內就能命中高速移動的靶子,我得花上10秒鐘。”作為大眾賽事中的高段位選手,他們試圖親口告訴大家,電競真的不是玩游戲那么簡單。
結語
隨著2023和平精英高校賽的落幕,眼下同學們各自又有了新的目標。
對于即將參加全國大賽的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王霆昊表示,要繼續力爭在全國大賽中打出好成績。
同為隊長,讀研三的何康松明年3月份就要畢業,他希望自己的學弟們可以在今后拿下精英杯冠軍,幫自己圓夢。
無論得償所愿還是留有遺憾,和平精英高校賽的故事還將延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