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這個燈塔“野景點”頻頻有人冒險打卡,現如何加強管理?
近日,上海一“野景點”走紅網絡,有人在打卡拍照時受傷、被困的事件引發熱議。
事件“主角”為寶山吳淞口燈塔,因所處位置具有標志性且造型別致,吳淞口燈塔成為“網紅”已經有些年頭。但官方介紹一直十分明確,該燈塔并非景點,不對外開放,相關介紹文章也寫明,“游客可以漫步在上海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的沿江木棧道上,遠眺這座美麗的白色燈塔”。
此次引起關注,是因為有人將其視為“野景點”,不惜翻墻、違規走上堤壩,導致受傷,將自身置于危險境地。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部門立即著手研究加強管理?,F場增加了哪些管理措施?在打卡成為生活方式的時代,人們應當樹立怎樣的游覽觀?“野景點”走紅,還能帶來怎樣的啟示?11月10日早晨,記者來到吳淞口岸邊實地探訪。
到江邊如“闖關”,“人防”+“技防”強監管
人員車輛可自由通行的盡頭是塘后支路,距離江邊還有百來米。要跨越這段距離,人們需要鉆進無名小路,翻過幾道圍墻和帶刺的鐵絲網,穿過布滿垃圾雜草的泥濘荒地,而旁邊是不可通行的重要單位管理區和水務設施所在地。

越過荒地才能到江邊。
“今年十一前,我們就注意到時常有垂釣者和游客通過這個路徑前往江邊,為此沿路更新了10張更為醒目的警告標識,提醒‘江邊極易溺水,禁止翻墻入內’?!眳卿两值莱沁\中心主任張海濤介紹,距離岸邊約50米處有成片圍墻,鐵門也上了鎖,街道此前已對幾處較為薄弱的墻體進行了增高加固,如今又增派9名特保隊員三班倒,24小時值守巡邏。

加固墻體。
特保隊員沒有執法權,只能盡量勸離,但還是有人鋌而走險。為了翻過幾米高的圍墻,一些人用共享單車、木樁子甚至隨手撿來的垃圾墊底增加高度再爬上墻,有人手腳并用靠墻邊的路燈柱子翻上圍墻,再拿隨身攜帶的強力剪把鐵絲網剪破……在吳淞炮臺灣濕地公園靠近江邊的一角也是類似情況,盡管砌了墻,往下跳就是水泥地、沒有任何緩沖,有人還是執意“闖關”。

有人順著電線桿往上爬。
即使來到平臺,要下江灘也沒有正常臺階可走。翻上胸口齊平的石墻和加高的鐵絲網,記者看見一條用幾根破木樁子搭成的“簡易梯子”,那就是唯一“入口”。當日上海掛起大風藍色預警,江邊的風呼呼地吹,金屬告示牌幾乎都被吹倒。潮水洶涌,通向燈塔的1公里長堤完全沒入水中,用來提醒往來船只的照明燈柱也只看得見半截。

把木樁當梯子。
特保隊員說,平時主要有兩類人群往燈塔走,一是垂釣者,二是游客,天氣好的時候,天不亮就會有人前去拍日出。游客相對“聽勸”,向其陳明利害后愿意離開,有慕名而來者看見漲潮時的場景大失所望,直呼“上當”。垂釣者更難管理,他們自恃單人單桿單線垂釣不為違規,認為自己熟悉漲退潮規律,往往滿足了“釣癮”才肯離開。
各部門目前都加強了巡邏監管。吳淞街道采取“人防”+“技防”,計劃在岸邊平臺搭設崗亭,設立常駐管理點,同時安裝監控探頭,接入城運中心后臺。吳淞炮臺灣濕地公園方面改為一小時一次點位巡邏,與上海市寶山分局濱江派出所加強聯動。燈塔所在水域受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吳淞派出所執法管轄,該所也已使用無人機巡邏,發現有人涉險時會派出巡邏艇用高功率喇叭勸阻。
燈塔“不具備改造開放條件”,游覽風險大
有市民提出,何不把“野景點”改造升級成為正規景點,在有序管理下開放?記者為此詢問了相關部門,得到的反饋是“不具備改造開放條件”。
寶山區濱江開發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王贇表示,吳淞口燈塔本身是用于引導過往船舶安全航行的導航設施,由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標處管理維護,為限制進入區域。如要改造開放,也面臨種種障礙,比如受潮汐影響,吳淞口導堤落潮時露出水面,漲潮時完全被水淹沒,大潮汛時最高潮位與最低潮位落差超過3.8米,極易導致人員被困在水中央,甚至直接被潮水卷走的險情。導堤兩側及近岸護堤等區域由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砌而成,存在坑洼、濕滑、高低不平等不安全因素,游客游玩時容易崴腳、摔倒甚至滑落入水。
此前有游客擅自前往燈塔游玩,沒注意觀察漲潮情況,以致無路可回被困塔內?!俺霈F這類情況,相關部門救助難度也特別大?!蓖踬毥榻B,該區域水下環境復雜,受導堤、護堤等設施影響,救助船舶難以靠近,且因無正規進出通道,岸上救援力量也難以進入。

攝影師拍攝的吳淞口燈塔。
近年來,擅闖“野景點”不幸造成人身安全傷害的案例應當為人們敲響警鐘。北京信利(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明明表示,根據《民法典》中侵權責任的規定,不屬于無過錯或過錯推定的責任時,均應屬于過錯責任。即在過錯責任認定的條件下,承擔損害責任應當和自己的過錯相適應,所以在考察責任承擔主體時就要考察相關主體是否存在過錯,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門是否盡到提供安全警示和管理的義務,如果能夠完全盡到自身職責和義務則責任自然應減輕或免除。如果是游客自身行為導致的損害,則每個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特別是在明知存在危險的情況下,自己涉險,明顯屬于自身過錯原因導致損失發生應當風險自擔。
上?!耙唤缓印毖匕稙I水空間的開放為市民游客親水游覽提供了空間,想要找到更獨特的景點、拍出更美照片也是人之常情,但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安全意識。華東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休閑研究中心主任樓嘉軍提出,相關社交平臺應充分認識到“野景點”走紅帶來的安全隱患,加強監管,同時對廣大內容發布者也要加以提倡自我約束,切勿一味追求樂趣而釀成悲劇。

社交平臺在搜索內容出現時增加了提醒。
吳淞,地處長江、黃浦江和東吳淞江三江交匯處,黃浦江由吳淞口注入長江,長江由此入海。獨特的地理條件和交通屬性讓寶山濱江岸線與市域內其他濱江岸線相比防汛等級更高,不可觸及的“紅線”更多。
堵不如疏,寶山區濱江委正結合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建設打造更多安全性有保障的市民開放空間。比如正在施工、預計明年春季開放的隨塘河沿線景觀風貌提升項目。屆時,這條全長約2420米,北起小沙背水閘、南至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的河道,將成為具有植被景觀和休閑設施的立體化濱水公共開放空間,供人們在水上棧道和親水平臺漫步。
(原標題為《再次提醒:上海這個燈塔是野景點!管理方:不具備改造開放條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