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究竟需要怎樣的證券市場

最近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存在金融亂象和金融監管治理能力薄弱問題,提出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迄今為止,中國證券市場歷經30多年曲折前行,但投機氛圍仍較為濃重。集中表現在部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弱,亂象頻發,實控人減持套現暴富,大面積窮廟富方丈。這極大地阻礙了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為此,必須對目標、定位、理念、市場規管進行全流程梳理,找出癥結所在,從根部入手進行治理。
一、中國證券市場建設必須在投資市場與投機市場間作出選擇
投資市場與投機市場是兩種不同屬性的市場。
投資市場的投資收益來源于上市公司創造的利潤,是企業利潤決定投資收益,從而形成起上市融資—發展—高回報—再融資—更好發展—更高回報的市場形態。實控人(含控股股東,下同)的主體收益來源于企業利潤分配,實控人與社會投資人形成價值取向一致的命運共同體。
投機市場的投資收益來源于擊鼓傳花式的炒作和機會判斷,與企業的業績和發展態勢脫節,企業發展謀劃偏重外在形象、概念營造、推高市值。實控人則謀求通過圈錢、減持套現等途徑造富。
中國證券市場源源不斷吸納海量資金,如若擺脫不了投機市場屬性,致使海量資金低效運轉,那是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嚴重沖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
顯然,中國證券市場建設的目標只能是建成投資市場。
二、構建投資市場應理清的法理、邏輯關系
從法理上講,投資市場具有如下辯證關系:一級市場是利潤創造中心,二級市場是資金供給中心,借助證券市場功能,由二級市場源源不斷為一級市場提供創利所需的資金資源。
從邏輯上講,上市公司實控人、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人是市場運行鏈條上角色不同的主體,共同構成合伙人聯合體,三者依次是基石合伙人、機動合伙人、流動合伙人的角色定位,各循其規,各逞其能,各得其利。三者關系有如下清晰界定:基石合伙人是一級市場身份人行為人,流動合伙人是二級市場身份人行為人,機動合伙人則橫跨一、二級市場,具有雙重身份。
在三者關系中,對作為基石合伙人的實控人有特殊的定位:堅守與企業共興衰共命運的理念,立足于一級市場發展獲利,其跨向二級市場受到嚴格限定約束。
對實控人作如此定位的邏輯是:只有一門心思做好企業,創造出與融資匹配的利潤才是本分。企業做好了,資本自動找上門。如盈利能力強,則形成需方市場,并可對供方作出選擇。實控人與二級市場隔墻分離,兩耳不聞墻外事,一心只做創利業,這才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形態。而在投機市場狀態下,邏輯顛倒,行為反轉,實控人總是設法最大限度從二級市場圈錢,圍繞推概念、做市值、減持套現做足文章,在利益驅動下越墻勾連,導致企業創利功能弱化,市場亂象叢生。
總之,證券市場允許社會投資人根據長、中、短期利益判斷和偏好適度投機,但不允許上市公司實控人投機。區別在于前者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只能憑判斷和看勢行事,允許有點“賭性”。后者是企業經營管理者,投資人為其提供了發展所需的資本,就有義務創造良好投資回報,讓小股東得小利,大股東得大利。這是實控人的行事之道,也是應盡的天職。上市公司借助社會資本運行,理所當然接受嚴格監管和社會監督。這應當是證券市場的鐵律。抱著圈錢暴富目的入市的實控人、發行人,當屬不合格進入者,應通過規則將其擠出去,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代價。什么時候形成起企業敬畏入市、不敢輕易操作上市的氛圍,證券市場才算步入正軌。
顯然,只有理清證券市場運行的法理和邏輯關系,才能治理目標明確,制度設計到位。
三、中國證券市場轉型必須從根部入手進行治理
基金服務網提供了一組驚人的數據:從2018年到2023年上半年的五年半間,上市公司家數從3000多上升到5000多,IPO融資22100億元,定增43946億元,大股東減持套現30722億元。這就得問一問,總融資6.6萬億元進入上市公司群體,按照常理該向社會提供多少利潤回報才合理啊。而這3萬多億的減持套現落入實控人口袋,與其創造的利潤匹配嗎?再說,這落入少數人口袋的海量資金對社會的貢獻又有多少呢?這可是能用于確保國家強國防、強科技、托社保量級的資金啊!
如果將證券市場看成是一個集合體,這種現象可以描述為:集合體向入市企業提供發展資本,而實控人則不僅不盡心盡力創利回報,卻反而想方設法從集合體掏走資本據為己有。這活脫脫類似于市場欺詐、盜搶行為,為富不仁。
這種狀況表明存在明顯的監管制度漏洞。制度漏洞不堵,日常監管那是隔靴搔癢。
解決方法就是從制度上將入市企業拉回到一級市場,專心致志于創造利潤。試想,當入市企業的實控人有機會通過二級市場圈錢、減持等捷徑可以暴富時,還會花多少心思去經營好企業呢?
顯然,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業計,這種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定海神針,其整體質量和行為決定證券市場的狀態。上市公司的入市初衷、目標定位、行為規范、與投資人的關系,始終決定著證券市場的命運。其他市場主體都是依附者,隨其起舞。為其服務,借其造勢,依其圖利。
據此,根治必須緊緊抓住上市公司這個牛鼻子。
抓住牛鼻子的關鍵,則在于讓真正優質、有發展潛力、對投資人負責的企業上市,形成起借助資本市場功能培育優質企業群體的機制。
因此,實控人務必確立起如下理念:入市的唯一目的是借助平臺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求得更好發展,創造更大利潤。靠企業創利致富而不是借二級市場造富,是上市公司必須堅守的信條。
為此,必須阻斷實控人通過二級市場造富的通道。其突破口應是對現行制度規范予以重大調整:取消現行實控人股份減持制度,鎖住其減持套現環節,特殊情況下需要減持套現的須經報備、公告,并以入市前審計確認的股本值加歷年應得分紅額為基數,對對應的超額套現收入征收高額所得稅(如可達60%-80%)。總的原則是,讓其減持套現的收益與預期利潤分配收益保持平衡,從而切斷其借二級市場高額套現的動念。具體操作當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相應的規定。
四、堵住實控人借二級市場造富通道后會出現的機制變化
這一變化會是極其深層而廣泛的。表現為:
(一)理念、行為更新。促使實控人建立起主體收益只能來自企業利潤的財務規劃,進而形成起與企業興衰共命運的集體意志,專心致志于企業創新創利。
(二)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將大大改善。特別是一些家族控制的公司,在機制和管理上并沒有先進性,只是出于有借政策套利分享資本盛宴的機會而封閉運行。但當此路不通,只能通過利潤分配獲益后,受創利目標驅使,勢必注重改善股權結構和管理構架,著力于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將大大提高,以往那種超募圈錢、低效浪費的現象有望遏制。由于實控人的主體收益只能來源于企業利潤,企業在募資和使用時,也就會像對待自有資金那樣精打細算、精準投放。
(四)凈化證券市場生態。鎖住實控人減持暴富等環節后,也就封住了內外串謀勾連、投機炒作的載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爭搶資本盛宴的亂象也將隨之消退。
(五)證券市場提升成為中國經濟的利潤創造中心和創新中心、科技攻關中心的戰略使命有望實現。由于從制度上促使所有入市企業盡力排除投機圈錢、套利暴富的外在誘惑,從而形成起致力于創利的內動力,就必然在內功上下功夫,立足于創新和科技攻關,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營造開放、協同、攀登、趕超的市場氛圍。華為這樣的企業就有可能從中誕生。這會是有別于以往的另一番新景象。
(作者顏春友為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研究員,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曾任浙江省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浙江省政府上市辦副主任、中國體改研究會理事、浙商研究會創始副會長、浙江產權交易所創始董事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