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棟偉:AIGC大模型將拯救影視特效行業
吳京曾經作為股東的電影特效公司“聚光繪影”跑路了。
在跑路之前,“聚光繪影”主導了《戰狼》《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參與了包括《太平輪》《智取威虎山》《擇天記》等幾十部影視劇的特效制作。
“聚光繪影”不是特例,而是全球影視特效行業的寫照。
不管是世界第一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還是亞洲特效大廠VHQ,亦或是中國老牌特效公司諾華視創,都在“茍延殘喘”。
一方面是特效加持,讓影視大片吸引更多觀眾,從而賺得盆滿缽滿;
一方面是特效行業,裁員關店,艱難度日。
工業光魔曾經的總經理斯科特·羅斯(Scott Ross),悲傷地感慨:“特效行業的商業模式,從來沒有成功過!”
一、特效行業的商業模式
特效行業的商業模式非常扭曲,簡單地闡述就是3條:
1 、特效公司無法承受空檔期;
2 、特效公司不能接不靠譜的項目;
3 、特效公司應該盡可能多地接項目,如果不接,參考1,如果接了,參考2。
因為特效公司的最大運營成本來自于人力,按照“人天成本”計算:特效師日工資×特效師數量×項目周期(天數)。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用兵周期發生變化,或者戰役結果未能勝利,則基本滿盤皆輸。
而影視行業,恰恰是個“成敗隨緣,命運為天”的行業。
但是,如今這個行業,也許面臨著新的轉機。這就是AIGC大模型的浪潮。

二、AIGC對特效行業的加持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 AI-Generated Content)中文譯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一般認為是相對于PCG(專業生成內容)、UCG(用戶生成內容)。
隨著以ChatGPT為旗幟的AI大模型橫空出世,AIGC已經開始極速的擁抱世界,AI主導的第三次互聯網浪潮已經來臨,
AIGC可以應用于影視特效行業的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角色設計和場景構建:
AIGC可以根據劇本需求,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虛擬角色和場景設計,為電影的視覺效果提供更開闊的思路。
2. 特效制作:
AIGC可以自動生成特效,包括火、水、煙霧等自然現象,以及魔法、科幻等特殊效果。
3. 動畫制作:
AIGC可以輔助完成角色動畫、表情動畫和物體動態效果的制作,提高動畫的逼真程度。
4. 渲染:
AIGC可以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加速渲染過程,提高制作效率。
5、圖像編輯和修復:
使用計算機圖像技術對舊電影進行修復、去噪和顏色校正,以提高圖像質量。
6、剪輯和動畫:
通過自動化和機器學習技術,將多個鏡頭剪輯和融合成連貫的動畫,用于電影、電視節目和廣告中。
7、語音合成:
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合成技術為電影、電視節目和游戲制作逼真的語音效果。
8、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觀眾創造更加沉浸式的觀影體驗。
9、視覺設計和審美:
使用計算機圖像技術設計和調整電影的視覺效果、色彩和構圖,以提高其視覺吸引力。
10、故事智能敘述:
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故事敘述,在影視拍攝和制作過程,通過分析劇情自動生成劇本,推動拍攝進程。
使用AIGC大模型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傳統特效公司的運營成本,不再需要日常養活一批“人天”。
在接受到甲方需求之后,AIGC大模型可以在瞬間給出100種可能的創意方向和DEMO,供甲方爸爸們確認,從而不再浪費溝通時間周期。
人工需要耗費最多時間的建模、修飾、生成,在AIGC那里都是簡單到0的幼兒園操作。
特效,本身就是計算機技術的產物。
讓計算機,去做計算機的工作。
三、AIGC對特效行業的挑戰
不用說,顯然很多靠“殺時間”混生活的特效師要下崗了。
但是,更多的新崗位也將會同期產生。
AIGC將釋放出一些低技能、重復性的工作崗位,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的高技能、創新性的工作崗位。這些新的工作崗位將要求員工具備更高的技能水平,懂得如何使用AIGC工具,以及具備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舉例來說,比如在角色設計和場景構建方面,AIGC可以根據劇本需求,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角色和場景設計,為電影的視覺效果提供更開闊的思路。這對于傳統的角色設計師和場景美術師來說,將是一個挑戰。他們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學習如何使用AIGC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就業機會產生,比如AIGC設計師和AIGC美術師等新的工作崗位。
再比如在特效制作方面,AIGC可以自動生成特效,包括火、水、煙霧等自然現象,以及魔法、科幻等特殊效果。這對于傳統的特效師來說,將是一個挑戰。他們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學習如何使用AIGC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就業機會產生,比如AIGC特效師等新的工作崗位。
總的來說,AIGC在電影特效行業的應用將會改變就業格局,提高制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要求從業者提高技能水平和學習新的知識。
同時,AIGC將使得特效行業的跨界合作機會增多。
AIGC技術可能會促使電影特效行業與其他行業(如游戲、虛擬現實)產生更多的跨界合作,為從業者提供更廣闊的就業機會。
尾聲:AI大模型在中國的機會
早在2019年8月,我發布過一篇文章叫《從BAT到T-M-D,下一個十年將是ABCD》。
A:人工智能
B:區塊鏈
C:云(計算)
D:大數據
= Internet Of Thing 物聯網
隨著“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基本國策之一,在中國投身于AI行業的機會,不是越來越大,而是必須全力以赴。
不要因為OpenAI開個發布會,就把你搞得緊張兮兮。
Google、Youtube、Facebook、X、Paypal,哪個能在中國打贏?
我們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環境,要相信,所有的技術項目,都值得在中國再做一遍,而且還能做得更好,反向輸出。
看看滴滴,看看美團,看看拼多多。
就以今天的話題說,好萊塢已經進行了多次工會罷工,以及集體訴訟,抵制AI技術在電影電視行業的應用。這必然極大地拖慢美國AIGC在影視領域的進程。
而在中國,面向影視行業的AIGC垂直大模型,全民期待。
作者:張棟偉(資深互聯網分析師,市場營銷專家,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