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疏勒到喀什,我們為何要重走玄奘的取經路

2023-11-09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隸屬于喀什地區,簡稱塔縣。(圖/Unsplash)

喀什地區擁有國內最豐富的蔥嶺絲路資源,風光奇幻絕美,又有玄奘、高仙芝、馬可·波羅等絲路著名人物經過的故事,由此,讓我們重走絲路,尋找真實歷史。

?作者 | 侯楊方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它有兩個空間范圍相差巨大的行政區,一是指現在的喀什縣級市,二是指喀什地區,下轄1個縣級市、10個縣、1個自治縣,很容易混淆,但空間范圍的明確清晰非常重要,本文的“喀什”如無特別說明,均指“喀什地區”。

中國史料最早提到喀什的是《漢書·西域傳》:“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這一段文字也是“絲綢之路”最早的明確記錄,當時稱為西域南道、西域北道,北道所經的“疏勒”即位于現在的喀什地區:“王治疏勒城,去長安九千三百五十里。”

疏勒城即在今天的喀什市。不僅絲路北道經過喀什,南道也經過隸屬喀什地區的莎車縣,因此可以說喀什是絲路南、北兩道的交匯,兩道又共同翻越蔥嶺,即今天的帕米爾高原。

《漢書·西域傳》中關于張騫的記載。

在古道上,留下真實的歷史

《新唐書·地理志》記錄了一條從喀什翻越蔥嶺的主要路線:“自疏勒西南入劍末谷、青山嶺、青嶺、不忍嶺,六百里至蔥嶺守捉,故朅盤陀國,開元中置守捉,安西極邊之戍。”

翻越走的是山口,當地人把山口叫作“達坂”,這是突厥語的音譯,翻越雪山不會走海拔最高的山頂,而是一定要走最好走的山口,馱著東西時更是這樣。由此也可以鐵證如山地講,現代的314國道,也即中巴友誼公路,絕對不是當年高仙芝走的這條路,不是唐朝的劍末谷,不是唐朝的絲綢之路常規路線,因為314國道沿途只經過一座山口。

第一座嶺叫青山嶺,這個嶺被當地人叫“喀什卡蘇達坂”,“喀什卡蘇”就是清澈的水的意思,海拔3898米,是喀什通往塔什庫爾干的傳統道路,即唐朝時疏勒通向蔥嶺守捉的“國道”,其實直到今天,當地的居民日常仍然利用這條道路。英國葉爾羌探險隊成員、赫定、斯坦因等人都翻越過這個山口,現在它仍是當地村民日常使用的道路。

1906年6月6日,斯坦因一行在喀什卡蘇山口頂部留影。(圖/作者提供)

喀什卡蘇向石頭城方向的下一個山口是托里亞特,海拔4000米左右,即唐人所稱的“青嶺”,有盤山的羊腸小道,可乘摩托車前往。柯爾克孜小伙子們非常大膽,在這樣崎嶇的山路上,照樣把摩托車騎得風馳電掣,半個多小時即抵達山口,在山口頂部可以向西遠眺齊奇克里克高原。2014年8月和2018年7月我們從反方向乘摩托車登過、翻越過托里亞特,同樣非常陡峭。

接下來是不忍嶺,現齊奇克里克山口。從這里向南的新迭村是往莎車和英吉沙兩條絲路的交會處,非常重要。為什么叫“不忍嶺”?就是因為海拔太高了,將近4600米。這里是一個橢圓形的大盆地,是個駐軍的好地方,但走上來真的非常痛苦。“齊奇克里克”的意思是鮮花遍野的地方,夏天的時候,盆地中央開滿鮮花,它是牧民的夏季牧場,夏天,牧民會轉到海拔高的牧場上去。

實地走一遍這條路,整個過程和《新唐書·地理志》描寫的是完全一樣的,三座山口,280公里,與唐代人記錄的600里幾乎一點差距都沒有,非常準確,這不是巧合,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2017年7月25日,侯楊方翻越托里亞特山口。(圖/作者提供)

完全一樣的景觀,讓人心生穿越之感

1906年,斯坦因也走過高仙芝走的這條路,只不過是反向從塔什庫爾干到喀什,就是經齊奇克里克山口(唐代的不忍嶺)到托里亞特山口(唐代的青嶺),他畫了一個地圖。這條路我現在把它的GPS軌跡做了出來。

斯坦因1906年6月到達喀什卡蘇山口的頂上,這里的海拔約3900米,他拍了一張照片,這是張黑白照片。他是從山口向南邊拍的,遠處就是帕米爾高原的雪山,這就是從帕米爾高原下到塔里木盆地前的最后一個山口,照片上,左側的山體有兩條很明顯的弧線“傷痕”,是外觀相似的兩個平行的小山包。

2013年4月,我們在同樣的地點拍了一張照片,景觀完全一樣,是不是很有穿越感?100多年過去了,山川依舊,幾無變化,對于大自然來說,100多年就是一瞬間,這也是我進行“精準復原”的前提基礎。

侯楊方多次翻越喀什卡蘇,每次都會在1906年斯坦因一行翻越山口的同一位置拍照留念。圖為2018年7月10日,侯楊方一行在喀什卡蘇山口留影。(圖/作者提供)

1866年,一批英國的探險家,當中也有英國間諜,也走過這條路。他們在一個名叫“切里拱拜孜”的地方扎營,這里很重要,它在喀什卡蘇山口和托里亞特山口之間,有兩條河在這里匯合。這些英國的職業軍官都是搞測繪的,他們不知道高仙芝當年從這里走過,他們探索從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到中國新疆的道路,所以他們的報告也非常重要。

報告中寫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說在切里拱拜孜扎營時,發現山梁上有一個四方形的中國城。古代的西域圓形城是當地人建的,就是塞種人或東伊朗語支的人建的,漢人住的是方形城,而且當地人叫它“黑大爺夏哈”,這是突厥語,意思是“中國人的城”,當地俗稱為“黑大爺城”。這是關于這個古代遺跡唯一現存的文字記錄。

2013年4月,我們到了這里。山梁上確實有一個四方形的城址,還殘留城墻和壕溝。這個遺址在《中國文物地圖集》上沒有記錄。這個中原形制的四方城很可能是漢唐士兵駐守的地方,因為兩條絲路在這座山梁下會合,一邊是去塔什庫爾干,一邊是去莎車,這就是清代從莎車府至蒲犁廳(位于今塔什庫爾干縣城)的驛路,另一條還可以去英吉沙和喀什,就是唐代疏勒至安西守捉的驛路,兩條路在此交會,可見此處的重要性。

切里拱拜孜山梁上長方形的“中國城”。(圖/作者提供)

絲綢之路文旅、運動資源的開發勝地

從喀什到帕米爾高原的道路不止以上兩條,還有一條是玄奘蔥嶺東歸路。玄奘在朅盤陁國(今塔什庫爾干縣)停留了20多天,參觀了一些佛教寺院與勝跡。

“城東南行300余里,到大石崖”,玄奘就是從一個V字形路線出去的。在1997年公路修成之前,當地人就是這樣走的,千百年來也是這樣走的,因為有兩個山口約束了這條路線,只有兩個山口可以翻越。

城東南行300余里到大石崖,中間會路過一個山口,即海拔4200米的烏古里亞特山口。這是個非常平坦的山口,從山口頂上可以看到前方就是大石崖——海拔4900多米的坎達爾山口,那連綿的雪山極其壯觀。

蔥嶺是絲綢之路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蔥嶺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行的山口就是這里,超過5000米的山口是過不去的,因為那里終年積雪,無法翻越。我拍下了大石崖的照片,這應該是有史以來大石崖的第一張照片。這是城東南行300里有且僅有可以通行的山口,玄奘寫得非常準確。

2014年8月31日,侯楊方拍攝的“大石崖”(坎達爾山口),可能是有史以來它的第一張照片。(圖/作者提供)

2014年8月31日,我從海拔3800米一直爬到了海拔4900多米。這個山口是當地牧民一直走的,即使現在有公路,他們也覺得走公路要繞很遠,索性就翻過來。山口附近有很多牦牛,夏天,山口附近覆蓋著厚厚的雪。2017年再次翻越的時候,我們遇到了暴雪,但下去的時候看到了四道彩虹,景象奇絕。

玄奘到達他人生的最高點后,“大崖東北,逾嶺履險,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羅”。有且只有這條路線符合玄奘記錄的方向與里程,它也一直為當地塔吉克民眾經常使用。

2013年4月第一次去帕米爾高原考察的時候,4月17日一大早,在從坎達爾山口向東北走的河谷里,我突然發現車窗左側有一棵巨大的樹,正好在兩河交匯處,至少要10人合抱才能把它圍起來。這是一棵阿富汗楊樹(Populus afghanica),估計已經有3000年樹齡。這意味著玄奘從那經過時,這棵樹已經1600年,也就是說它是目睹玄奘取經的唯一的生命,說不定玄奘還在樹下乘過涼、吃過飯。

2013年4月17日,在河谷中央的特都拿河與孜拉甫夏河交匯處,侯楊方發現了可能與玄奘有過交集的大楊樹。(圖/作者提供)

玄奘描述,奔穰舍羅“蔥嶺東岡,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頃,正中墊下。冬夏積雪,風寒飄勁”。這正是翻越坎達爾山口后,玄奘到達的地方。“地方百余頃”,在崇山峻嶺之中,如此大面積的平地非常罕見。2014年4月考察前,在喀什與當地干部座談時,提到此地,我與喀什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麗不約而同地道出“大同”這個地名。

彼時,玄奘翻越坎達爾山口,沿特都拿河向東北行——特都拿河后與孜拉甫夏河(突厥語,意為鋪滿黃金的河)交匯,稱為“大同河”——一路至大同。大同鄉所在的阿依克日克意為“月光難以照到的地方”。夜宿大同,四山環抱,山影魆魆,確有同感。至大同當日,只覺綠洲綿延,河谷平坦寬闊。

奔穰舍羅的杏花。(圖/作者提供)

離開奔穰舍羅,玄奘“從此東下蔥嶺東岡,登危嶺,越洞谷,蹊徑險阻,風雪相繼,行八百余里,出蔥嶺,至烏鎩國”。古代的烏鎩國即為今日的莎車綠洲。

喀什地區擁有國內最豐富的蔥嶺絲路資源,風光奇幻絕美,又有玄奘、高仙芝、馬可·波羅等絲路著名人物經過的故事,結合自然與人文之美,是開發絲綢之路文旅、運動資源的勝地。

本文首發于《新周刊》總646期

原標題:從喀什出發,重走絲綢之路

· END ·

作者丨侯楊方

今 日 話 題

喀什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原標題:《從疏勒到喀什,我們為何要重走玄奘的取經路》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称多县| 比如县| 嘉定区| 南岸区| 抚顺县| 府谷县| 封开县| 鞍山市| 揭东县| 乐至县| 喜德县| 扎兰屯市| 鹤山市| 蓝田县| 根河市| 吉安县| 丹凤县| 潜江市| 全椒县| 武平县| 邵东县| 英超| 永康市| 东山县| 南溪县| 安多县| 宾川县| 和田县| 财经| 平顶山市| 眉山市| 色达县| 石首市| 闽清县| 姜堰市| 临沭县| 泸定县| 桑植县| 钟祥市|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