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0余位頂尖科學家在滬呼吁:面向公眾的科學教育仍需加強
·“科學其實并不總是正確的,懷疑精神很重要。”
·“我們對于科學好像有一些過于信任了,總是在想科學能對社會做什么。我生活中遇到的第一個挫折,是怎么把科學知識用于科學發展。科學家應該和社會公眾,以及決策者進一步互動和交流。”

60余位科學家組成圓桌討論。圖片來源: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在后疫情時代,科學家要讓所有人進一步了解科研機構是如何運作的,使他們對疫苗接種、氣候變化等科學問題有進一步了解。但是目前面向公眾的科學教育仍需加強。我們以為大家都了解一些科學道理,但是事實上,還有一些知識缺口。”
11月8日,2016年拉斯克獎醫學特別成就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名譽教授布魯斯·阿爾伯茨(Bruce M. ALBERTS)在上海臨港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莫比烏斯論壇”上說道。
在該論壇上,60余位頂尖科學家組成圓桌,共同探討科學和科學家的影響,如何重塑科學與公眾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澳大利亞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馬歇爾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指出,澳大利亞在新冠疫情封城期間,政府掌握各種各樣的健康數據,但同時在過濾這些數據,對不同機構的不同意見持不同觀點,例如在澳洲,人們抵抗疫苗,是因為他們覺得已經獲得了所有公開信息。但實際上,網上有一些虛假的信息,“希望有更開放的數據。”
1994年圖靈獎得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與機器人學大學教授拉吉·雷迪(Raj Reddy)表示同意:“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互聯互通的世界中,就可以收集數據,現在因為隱私,因為一些安全的顧慮,我們還沒有這樣做。聯合國發展目標中提到要消除饑餓,在世界上一些地方,饑餓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嚴重,如果有這些數據,可以指導決策者解決問題。”
1994年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學教授韋恩·亨德里克森(Wayne A. Hedrickson)觀察到,美國也有虛假信息現象,這些虛假的信息同樣影響美國的政治。“我認為科學家可以嘗試在社交媒體宣教一些正確的科學信息。我覺得這個思路很重要,因為真相不是‘塑料’。”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首任Chamberlain(資深)講席教授丁玉龍(Yulong Ding)表示,科學是終身教育。“我來自英國,疫情剛開始時,我們的首相說戴口罩是沒有用的,其實并不是這樣。所以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問題再發生。”他還指出,科學其實并不總是正確的,懷疑精神很重要。
2001年和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化學冠名教授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arl Barry Sharpless)談到,他曾經在兩篇論文中看到政治的影響,“我們一直對國家,對家庭,對孩子顧慮太多,一旦發生情感的連接,你就沒有辦法全面、客觀地來看待一件事了。”
“另外,科學是完美的,科學經常是在無知中發生的,我們卻總是自認為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其實有太多太多的盲點了。” 夏普利斯說。
2014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醫學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系功能基因組學教授雷夫·安德森(Leif Andersson)也表示:“我們對于科學好像有一些過于信任了,總是在想科學能對社會做什么。我生活中遇到的第一個挫折,是怎么把科學知識用于科學發展。”
他舉例,20世紀6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發現交通領域不可持續,如果在那時就有能源可持續的汽車,現在的氣候一定會好得多,“科學家應該和社會公眾,以及決策者進一步互動和交流。”
2012年埃尼埃尼新前沿烴類(上游)獎得主、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名譽教授法比奧·洛卡(Fabio Rocca)闡述了科學和科學家的力量:“我們為什么需要科學?因為沒有科學,就沒有未來。為什么需要科學家?因為我們信任的科學來自所在領域的科學家,我們相信這些科學家獲得的成就。“疫情期間,有人問科學家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超越了科學家的了解,之后人們又聽了很多科學家的意見,發現他們的意見和普通人差不多,所以當時科學和科學家沒有獲得一些人的信任。”
“首先要承認,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工作,也知道所使用的科學方法,但是我們不知道怎樣為社會帶來進展。如果我們知道的話,就會去做別的事情了。現在我們唯一能夠引導進步和改革的方法,就是用我們所知道的知識幫助其他人,也就是所謂的科學方法。我們應當一次又一次去重復。” 洛卡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