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檢察日報:嚴管風行校園的“鼻吸能量棒”,絕非小題大做

網店產品圖片
“吸一吸,提神醒腦”“趕走困意,做時間管理大師”這是商家對鼻吸能量棒的廣告宣傳語。近段時間,該產品在中小學校園風靡一時,然而據專家檢測,一些鼻吸能量棒中含有烷烴類物質(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果每天使用可能會迅速陷入慢性依賴,形成依賴綜合征,甚至可能會加用或改用更高檔次的成癮藥物(據11月6日紅星新聞)。
從兒童廚具到不久前的蘿卜刀,再到如今的鼻吸能量棒,似乎每款風靡校園的兒童產品總會引發廣泛關注。面對公眾的高度關注和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也有網友提出疑問,“不懂有關部門為什么總盯著孩子的東西不放?”其實,嚴格監管網紅兒童產品并非小題大做,孩子的事都是天大的事,即使出現一丁點閃失也是社會和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兒童產品伴隨孩子成長全過程,判斷一款兒童產品是否安全,要首先考慮兒童這個使用主體的特殊性。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戲游藝設備、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就拿鼻吸能量棒來說,其類似成人感冒時使用的藥品“鼻通”,但與“鼻通”不同的是,“鼻通”的使用有次數限制,而商家卻稱鼻吸能量棒可以在一天內無限次使用。可事實上,這款被學生高頻使用的產品安全性難以保障。據相關媒體報道,該產品極易破壞鼻黏膜功能,輕則引起鼻炎,重則造成鼻腔潰瘍、出血等,而其中被檢驗出的烷烴類物質,更可能導致孩子成癮。此外,鼻吸這個動作隱藏的暗示性更是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危險,不少禁毒公眾號發文指出,未成年人對自己行為邊界認識存在局限,學生爭相“鼻吸上癮”容易讓人聯想到吸毒的場景,實在令人擔憂是否會陷入涉毒陷阱。
與以往出現的兒童廚具、蘿卜刀有所不同,鼻吸能量棒又有些自身的新特點,盯緊鼻吸能量棒,至少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弄清楚:第一,該產品畢竟是攝入人體的,其在產品性質上究竟是屬于食品還是藥品,抑或是屬于其他類別,符不符合相關產品的質量標準;第二,若鼻吸能量棒主要針對未成年人銷售,其是否嚴格遵守了上述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兒童產品的規定;第三,鼻吸能量棒的生產過程有沒有嚴格監管,相關成分是否符合保護兒童身體安全的要求?若不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了,我們實在不能放心讓孩子們使用。
此外,兒童產品更新換代很快,面對花樣繁多的產品,必須壓實線上和線下銷售者的責任。我國電子商務法明確,電商平臺需對所售商品或服務承擔監管責任。因此,平臺有義務加強對兒童產品的日常監管,提高售賣準入門檻、嚴守質量關口、暢通投訴渠道,從而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而對于學生經常光顧的校園周邊小商超,市場監管部門要進行不定期抽查。學校和家長一旦發現問題商品,也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并對學生做好警示和教育工作。
在“網紅產品”的大潮中,也許蘿卜刀、鼻吸能量棒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過眼云煙,但兒童產品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卻可能終身相伴。一款好的兒童產品靠的不是營銷噱頭和致人成癮,而是在讓孩子獲得思維啟迪的同時,也邂逅快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