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被美女包圍了!》出圈難阻行業危機,虛擬人上位時機已到

作者|賈桂鵬
最近,在Steam上突然出現一匹游戲黑馬《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簡稱《完蛋》),它正以一騎絕塵的優勢霸榜Steam國區熱銷榜,這也使與其同期發布的《FC24》《星空》等大作黯淡無光。

令人吃驚的是,《完蛋》并非近年來熱門的開放世界、解謎等題材,而是一款真人互動游戲。不過,在真人互動類別在游戲領域總會顯得后勁不足,此前《隱形守護者》和《他的微笑》這兩款游戲也迎來過一波熱潮,迅速就回歸平靜。
而《完蛋》在火爆一段時間后,我們也聽到了“演員互撕”“審美疲勞”等聲音,這也使真人互動游戲可能在陷入低谷。與此同時,隨著虛擬人產業加速發展,逐步進軍影視、娛樂、游戲等行業,也讓人們開始討論虛擬人取代真實角色的可能性。
《完蛋》出圈,映射出真人互動背后的需求和隱憂
我們可以看到,《完蛋》的故事線很簡單:玩家以男主角的身份與六位性格各異、長相各異的美女相識、相知、相愛,展開一段又一段沉浸式的甜蜜之旅,不同的選擇對應著不同的結局,玩家可以任憑心意體驗,真人+互動的模式,給了很多玩家制造了新奇感。

《完蛋》近似古早爽文般的劇情,也為不少男性玩家提供了一個情緒出口,滿足了他們“做夢”的需求。Metaverse元宇宙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發現,“《完蛋》讓宅男圓夢”的評論絡繹不絕。
其實,真人出演互動游戲也有不少過往案例,比如《女神駕到》和《戀愛模擬器》,但前者現在已經從Steam下架,而后者的好評率也僅為55%。這些案例也凸顯出真人互動游戲的局限性和潛在危險。

眾所周知,在一款真人向的游戲里,演員的樣貌是核心賣點,但真人演員的樣貌通常難以滿足ACGN玩家的期待,尤其是女性玩家對于男性角色的長相有著更高的要求,當玩家認為游戲選角不符合審美時通常會引起大規模的吐槽以及抗議。
更嚴重的是,在娛樂圈所面臨的演員“塌房”問題也會出現在真人互動游戲中。在《完蛋》剛爆火不久,10月30日的一場直播中,《完蛋》里“林樂清”的扮演者王星辰就直接開撕“沈彗星”扮演者余冰慧,隨后直播間就被封,這場直播烏龍事件著實讓部分玩家有點“目瞪口呆”,對游戲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此前,真人懸疑風格游戲《代號:海》也出現過類似塌房現象。作為一款主打跨次元戀愛的真人乙游,官宣PV當天就被網友扒出來了其中一位男主已有女友,雖然后續官方澄清雙方只是合作關系,但玩家仍不買賬,也讓游戲受到玩家強烈地抵制。

真人“翻車” 虛擬人上位
當明星、網紅“翻車、塌房”成為熱搜日常,當打碼、重剪成為綜藝節目、影視作品后期的工作日常,網友、觀眾、市場對虛擬人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了。
其實,虛擬人不是新鮮字眼,它產生在元宇宙概念興起之前,可追溯至計算機動畫技術誕生之初。
20世紀80年代,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中就出現了虛擬歌姬林明美;還有《阿凡達》《蜘蛛俠》等大片中的虛擬形象角色,這些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和AI合成技術等手段創造出的虛擬IP,已在諸多影視作品中深入人心。

就影視、游戲行業而言,虛擬人有著真人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可塑性、可控性、發展性等,而且虛擬人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具有更大的靈活度。
未來,隨著數字孿生、深度學習、AI影像識別等技術逐漸成熟普及,虛擬數字人已不再局限于影視作品,正在更多領域中走進人們的生活,并具備更多生活體驗與交互功能。
多方共促,虛擬人行業未來走勢強勁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虛擬人核心市場規模達到120.8億元,同比增長94.2%。2023年AI大模型相繼發布,有望賦能虛擬人產業,實現多環節降本增效,大幅提升應用端交互能力,到2025年虛擬人行業核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80.6億元。
我們看到,虛擬人一路高升,不僅是因為真人塌房帶來的契機,還因為其背后用戶、環境、技術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Z世代用戶奠定基礎:受到二次元文化影響,95后、00后群體的Z世代是虛擬人物的最大受眾群體。據愛奇藝發布的《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虛擬人物在95-05后年輕人中的滲透率高達64%。

另外,消費力強是Z世代的消費特點,同時愿意為愛好買單也是Z世代的消費特征。據艾媒咨詢發布的中國虛擬偶像愛好者畫像顯示,有超過92%的虛擬偶像粉絲年齡在19-30歲之間,80%的消費者為虛擬偶像月均花費1000元以內,并且有超過37%的消費者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金錢和精力支持虛擬偶像。
總體來看,年輕的消費群體對虛擬偶像的態度十分積極,這為虛擬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二、新興技術發展:隨著VR、AR、計算機圖形、AI、實時渲染等技術的不斷深化,虛擬人正在以一種近乎真人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眼前,這也預示著全新的虛擬人時代的到來。
百度智能云AI人機交互實驗室負責人李士巖曾表示:“虛擬人經歷了以‘紙片人’為代表1.0階段,以虛擬主播為代表的2.0時代,目前已進化至3.0階段,其建模和內容生產均有AI參與,可面向群體用戶。”
目前,各類社交平臺活躍著很多虛擬網紅,這些網紅與真人一樣,定期發布照片、視頻,和粉絲分享自己的生活。
例如,Instagram的虛擬網紅Lil Miquela,這個巴西/西班牙混血女孩本質上是三維動畫,由Trevor McFedries和Sara Decou創造,目前已坐擁超過百萬粉絲。而國內首個基于虛幻引擎打造的超寫實數字人AYAYI也在小紅書出道,因為她有著更貼近真人的形象,不僅迅速在各大社交平臺躥紅,而且還與嬌蘭、LV等奢侈品牌達成合作。

三、元宇宙照耀虛擬人賽道升溫:虛擬偶像的發展和元宇宙的概念不謀而合。據Commx發布的《2022年消費者趨勢》指出,元宇宙打開的是消費者對于全感官、沉浸式的、開放網絡的隨時隨地連接虛擬與現實的未來想象。在“元宇宙”概念下,品牌們也通過虛實互聯進行內容和營銷上的創新,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借勢創造虛擬人。

Metaverse元宇宙觀察到,作為以二次元文化發展壯大的B站正在構建虛擬人全產業鏈,打造國內最大的虛擬人社區,還通過入股等方式加快全產業鏈布局;騰訊以自有虛擬偶像進行網劇、電影和游戲的全鏈路開發;阿里巴巴則以虛擬主播助力內容電商推廣外,還積極推進明星虛擬形象建立。
盡管國內互聯網巨頭們的路徑雖有不同,但競相追逐虛擬人賽道的決心卻出奇一致。
整體來看,雖然虛擬人產業形勢向好,但仍處于較為初期階段,未來,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它對虛擬人產業從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全鏈路賦能,推動產業進化,將有望解決虛擬人成本較高、交互不足、技術短板等痛點,助力整個產業走向成熟。
寫在最后
從本質上來講,不管我們是否準備好,虛擬人時代都已經在悄然來臨。而虛擬人是否要取代真人,或許會成為很長一段時間的爭議話題。但我們認為要用一顆敬畏的心去對待虛擬人和產業發展,讓這個必然到來的虛擬人時代更美好一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