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交付:2125間客房,最多載客5246人
經過8年科研攻關、5年設計建造,今日(11月4日)下午,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在上海外高橋造船碼頭正式交付用戶。這標志著我國成為集齊造船業“三顆明珠”,可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型郵輪的國家。
“數”說大型郵輪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長323.6米,高72.2米,有24層樓高,2125間客房,最多可載乘客5246人,它也被稱為移動的海上“城市”。

船身涂裝靈感來自敦煌壁畫,以“絲綢之路”為主題,選取中式美學的敦煌飛天及天女散花,將經典的顏色與靈動的線條融為一體,創新演繹東方文化韻味。
郵輪船身中部,設計師安裝了一對“魚鰭”,叫做減搖鰭。郵輪在航行時,由于風浪等干擾會讓船產生晃動,這不僅會降低郵輪行駛速度,還會導致乘客暈船。通過調整減搖鰭的角度,向上可以把船托起,向下將船壓下去。通過調整兩側角度,可以過濾掉88%的搖晃,讓郵輪能夠平穩前進。

郵輪船頭安裝的“輪子”,叫做艏側推。艏側推相當于郵輪的“前輪”,它可以在航行時給郵輪提供側向動力,讓郵輪可以原地掉頭。
郵輪船尾安裝了可以360旋轉的吊艙電力推進器,不僅動力強、響應快、安靜平穩,還能與艏側推搭配,大幅提升郵輪機動性,可以智能測算海上風浪情況,完成不下錨海上靜止,讓郵輪有更強的能力處理海上突發情況。
大型郵輪到底有多難造?

大型郵輪體量龐大,工程復雜,全船安裝的零件數量超過2500萬個,是復興號高鐵的13倍。同時,由于郵輪體型龐大,在建造過程中,超大的船塢也是必備條件,它的面積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

郵輪是一艘智能化船舶,全船的動力控制、信號傳輸、能源供給都需要中央控制系統通過全船電纜來完成。普通貨船的全船電纜不到100公里,而郵輪卻用到了4750公里長的電纜,比哈爾濱到三亞的距離還要遠。

國產首艘郵輪船身自重約5.6萬噸,郵輪自重越重,也就意味著登船物資或人數就要減少。為了從源頭控制重量,船廠建立了薄板車間,專為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提供4—8毫米薄型鋼板,可謂是做到了“斤斤計較”。
郵輪內部長什么樣?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不僅外觀新穎美觀,內部裝修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設計。

郵輪的中庭,是旅客上船后的第一站。旅客登船后在這里辦理入住,之后前往5甲板至10甲板的住宿區。

房艙走廊以棕色為主,搭配了印有上海地標建筑的壁紙,溫馨的同時還能讓旅客有一種家的感覺。

陽臺房,是郵輪最受歡迎的房型,跟內艙房相比它面積更大,每間房還有自己專屬的陽臺區域,可以在旅行時吹海風賞海景,非常適合全家出游。

郵輪設計了9個餐廳,其中自助餐廳有3個,船尾的這個餐廳橫跨了兩層甲板,可以容納1500多人同時就餐。
郵輪擁有超過4萬平方米的公共區域面積,配置了餐廳、劇院、水上樂園、健身房、籃球場等設施,可以滿足乘客休閑放松的需求。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今天交付后,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開啟商業首航。除此之外,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也正在建造中。
首艘背后有個中國“船”說
大型郵輪考驗的不僅是造船技術和工藝,還有管理模式和相關產業的配套,可以說直接反映著一個國家的裝備建造能力和綜合科技水平。大型郵輪和航母以及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一樣,都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在另外兩顆“明珠”上,我國此前已經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人民海軍邁入“三航母”時代

2012年9月25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中國航母時代正式啟航。

2019年12月17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這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首艘航母。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這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
我國航母,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改裝到國產,從滑躍到彈射的升級跨越,創造了令人矚目的“中國速度”,人民海軍邁入“三航母”時代。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領域捷報頻傳
LNG運輸船是專用于海上天然氣運輸的船型。運輸天然氣對船的要求非常苛刻,不僅要做到極高標準的密封性,保存天然氣的液貨艙還要能承受液化天然氣零下163攝氏度的低溫考驗,液貨艙最核心的就是一種叫殷瓦鋼的材料。

殷瓦鋼只有0.7毫米,在零下163攝氏度天然氣變成液態的時候,能保質保量地儲存起來。殷瓦鋼是出了名的難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只有法國的一家企業可以生產。通過4年的攻關,中國在2017年取得了國際授予的認證,成為世界第二個可以生產殷瓦鋼的國家。

△全球最大淺水航道8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鵬公主”號
全球最大淺水航道8萬方LNG運輸船、新一代17.4萬方LNG船……今年以來,造船行業捷報頻傳。先行一步的LNG船領域正加快成長。目前,我國已形成以滬東中華、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門和江蘇揚子江船業為主的大型LNG運輸船建造企業集群。今年1至7月,我國承接大型LNG運輸船18艘,占全球總量的35%,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全球領跑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7至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96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33%;新接訂單量19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8.9%;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133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6%。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繼續全球領跑,我國造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
全球領跑的背后,離不開原料國產化。船舶制造需要使用大量原材料、涉及多種工業制造技術,造船不僅培育一個產業鏈條,更可以持續帶動整個產業鏈條水平能力的不斷提升。實現材料國產化既帶動了產業鏈發展,又讓船廠能獲得更多利潤,實現雙贏。

△廣船國際建造的雙燃料客滾船,減搖鰭來自上海704所。
以廣船國際為例,近3年來,廣船國際平均每年收入增幅接近14%。在掙到錢的同時,廣船國際這位產業鏈“鏈長”,聯合集團公司設計院所和內配企業,共同打造雙燃料客滾船國產化供應鏈。一年內從集團采購的設備金額超過30億元,形成了“兄弟”企業幫我造船,我帶“兄弟”企業實現共贏的良好發展態勢。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造船大國,年造船產量占世界市場份額超過40%,行業全年收入超過5000億元。產品逐步覆蓋市場上全部船型,研發設計、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我國正在努力向世界造船強國邁進。
穿越機視角看郵輪
郵輪內部究竟是什么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穿越機帶你沉浸式逛郵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