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評論:查清天津助學金事件,別讓寒門學子寒心
近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一學生實名舉報學校助學金分配不公,引起社會關注。當事人表示:班內進行困難生助學金評定時,自己作為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落選,平日有高消費行為的學生卻評得上,他質疑其中存在舞弊情況。而且,他在懷疑助學金名額被舍友擠占后,對方還找到輔導員,要求他搬離宿舍。

當事人上傳的相關證明
目前,正在該校巡視的天津市委巡視八組表示,已接到有關此事的反映,會按照相關程序轉相關單位處理。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發布情況聲明稱,學校已成立工作專班進行調查核實。此外,天津市教委也已介入處理此事。
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是重點資助對象,為何會被身邊“穿高檔球鞋、總是旅游”的同學擠掉助學金名額,甚至因此被排擠出宿舍?如果事實的確如舉報學生所言,人們不難理解他的不忿。當然,出于情緒化、誤會或是信息偏差等原因,不排除舉報學生所述情況有所失真,甚至存在部分夸大、不實等狀況。但無論如何,通過查明此事確保助學金公正分配,都是許多大學生與網友的心聲。因此,當下校方和有關部門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盡快確認事實,還原此次助學金評選的過程,以此為基礎公正處理。
復盤此次評選,涉事學生提出的不少關鍵疑點都亟待回應。比如,在資格認定上,相關負責老師和輔導員是否存在明知道一些學生不符合國家助學申請資格,依然暗中“放水”的濫用職權行為?在進行班內民主評議時,是否存在形式化發放,甚至將助學金變為“人情獎”的現象?相關認定和審核流程上,是否有影響公正評選的程序性漏洞?
一筆雪中送炭的助學金,不僅能切實幫助困難家庭減輕經濟負擔,讓真正有需要的學生在校園里安心生活學習,更關乎大家對社會公平的體認。近些年,我國對高校學生的資助力度不斷提升,剛剛發布的《2022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顯示,去年國家助學金資助高校學生1221.42萬人次,金額467.4億元。這些資助經費對于促進教育公平、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與此同時,如何讓每一筆助學金都能用到實處,也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議題。此前,一些地方出現過學生弄虛作假冒領助學金,真正困難的學生卻羞于啟齒、不愿申請資助的情況。長此以往,助學金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用。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可行思路是借助“大數據”等工具進行分析印證,盡量減少困難學生的自證負擔和隱私泄露風險,同時加強動態審核,嚴懲弄虛作假等行為。
近幾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通過分析學生的食堂消費數據,鎖定困難學生,并悄悄給他們的飯卡充值的做法,就更加精準、更具溫度,值得推廣借鑒。加強部門間的聯動,讓信息流動更為便利,有利于在照顧到學生自尊心的同時,精準鎖定需要經濟幫扶的人群。對于試圖操縱助學金評選、隨意冒領者,也應有更為清晰明確的舉報和懲罰機制,從而抬高違規成本,讓惡意覬覦助學金者不敢隨意伸手。
助學金絕不是可以隨意操縱揮霍的“人情福利”,使助學金回歸助人本質,讓每一筆資助都能用在刀刃上,是社會的共同期待。無論如何,讓家境優渥者靠“表演”冒領、讓真正困難者在沉默中落選,都是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