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綠會專家赴雄安新區調研零碳園區創建關鍵技術
【中國綠發會訊】為配合綠會零碳園區標準制定工作,近日,中國生物多樣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專家林大鵬先生赴享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之譽的雄安新區,參觀、考察了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劇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以及雄安郊野公園建設工程等低碳園區相關項目。
國網能源互聯網雄安創新中心項目于2022年7月奠基開工,項目總用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9.8萬平方米。該中心定位為新興產業創新中心、服務雙碳示范中心、創新成果展示中心,旨在打造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園區和直流零碳建筑。具體內容包括清潔節能低碳示范、負荷柔性互動示范、園區電碳交易示范和園區智慧運營示范。實現園區電氣化率10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60.7%、新能源發電量占比24%、能源/碳監測數字化率100%、運行能源成本15%~25%、園區設備運維質效提升大于50%。園區內建筑運行碳排放量為20.1kgCO2/m2,成為智慧零碳園區的建設樣板。


國網劇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于2019年9月開工,2021年建成。建筑自身配置的無人機機巢、壓電步道、無人機巡檢中心、北斗授時、光儲零碳能源微系統、5G基站和環境檢測站等智慧、低碳設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占地約35.2平米的壓電步道鋪設了220塊發電地磚,通過壓電陶瓷將人體行走產生的動能轉換為電能,每一步可觸發電力約2WS,實時顯示行走產生的發電量、消耗的能量及減排效益等信息,同時集成顯示環境監測站風速、風向、氣溫、輻照等信息,實現人與能源間的親密互動。這里展示的雄安高鐵站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并網模式。年節約標煤約1800噸,相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噸,相當于植樹12公頃,踐行了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地處雄安郊野公園的雄安綠博園服務中心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的一座星級酒店。建筑采用覆土式,覆土上散布自然生長的植物。酒店大堂頂部開有天窗,實現了節約用能,也營造了建筑內外渾然一體的感受。

文/LDP 審/Daisy 編/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