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三次奪冠!這個西方對華封鎖的技術被上海科學家突破
10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獲悉,據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9日證實的競賽結果,上海光機所中科院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薄膜光學實驗室研制的激光反射薄膜元件第三次奪得冠軍。與第二名相比,其損傷閾值高20%。
這一薄膜元件是高功率激光裝置的核心元件之一,也是西方國家對我國禁運、我國強激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之一。此類元件應用于激光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以及航空航天等使用激光器的領域。
來自6個國家的多個實驗室提供了30多份薄膜樣品參與了這一國際競賽:2018年基頻激光反射薄膜元件激光損傷閾值國際競賽。
上海光機所提供的兩份不同工藝的薄膜樣品表現優異,拿到了一個第一,一個并列第三。

2012年和2013年,上海光機所前述實驗室也曾奪冠。
出于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2013年以后、2018年以前,上海光機所未再參與這一國際比賽。
該項目負責人朱美萍研究員表示,從第一次參與該國際競賽到領先國際同行,中國科學家花了11年。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支完全由中國自主培養的團隊,團隊里沒有一位帶“帽子”的成員。他們在激光損傷與反激光的“矛”與“盾”的較量中,堅定執著的追求“打不壞”的激光薄膜。這支看似普普通通的團隊,敢為人先,銳意進取,才逐步斬獲并保持世界第一,實現了我國高功率激光薄膜技術跨越發展。
高功率激光薄膜的制備是一個工藝環節冗長、復雜的系統工程,多學科交叉,難度極大,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嚴密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
上海光機所薄膜光學實驗室與建所同步,也是我國第一支專業從事激光薄膜研究的團隊。半個多世紀以來,薄膜光學實驗室不忘初心,緊緊聚焦大能量與高功率激光這個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半個世紀,四代科研人員攻堅克難,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激光薄膜研制全流程控制的系統工程解決方案,攻克了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成功建立了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與工程應用的自主創新生態鏈,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一直為我國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等系統提供了大量高性能核心激光薄膜元件。在國際范圍內的激光薄膜損傷閾值提升競爭中,從跟跑、并跑,最終實現超越,并通過本次競賽的絕對優勢強化了我國在本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激光聚變裝置是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其中有數千件米級尺寸薄膜元件和數萬件中小口徑薄膜元件。高功率激光反射薄膜是唯一能迫使只知道直線前行的強激光按照人類的想法“萬宗歸一”的獨門元件!它不但需要抵擋住“所向無敵”的高能激光的沖擊,保障高功率激光裝置不會“自傷”,還要高效的“指揮”激光的方向,使將入射到它表面的激光完全按照人們的意愿,有次序地奔赴同一靶點。激光損傷閾值代表著這個元件“控制指揮”激光的能力,其數值大小決定著能不能把激光能量完整地護送到靶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