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主編一人12篇獲獎,如此征文談何“風清氣正”
據媒體報道,近日,河南方城縣文聯主辦“清風方城”文學藝術有獎征文活動,獲獎名單引發熱議。名單顯示,20余篇獲獎文章中,有12篇系同一名作者。并且,這位作者不是別人,而是此次征文活動承辦方之一的方城縣《裕州心聲》主編。

針對網友質疑存在不公正問題,方城縣“清風方城”有獎征文活動調查組10月31日凌晨發布情況說明稱,經初步調查,評選環節存在問題,評選結果無效,調查處理情況將適時予以發布。
奇葩的還不只是主編一人12篇獲獎。據公布的23篇獲獎作品信息,僅5篇文章的作者不在《裕州心聲》編輯部名單之中。也就是說,雖然名為向社會開放的有獎征文評選活動,但絕大多數獲獎者都是《裕州心聲》編輯部成員。
如此“自己承辦的活動,自己人參加,自己人獲獎”的征文活動,真是辣眼睛。拋開征文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不談,好歹都是文化人,這般自娛自樂,是不是太有辱斯文了?
當然,誠如一些網友所言,縣區級的有獎征文活動,往往參與者有限,評來評去,最后可能也就只能多數獲獎者都是老面孔了。但是,既然明知如此,這類活動本身的存在意義和舉辦必要性就相當存疑了,又何必再大費周章地舉辦?此次征文一共只收到49篇作品,獲獎的就有23篇,接近50%的獲獎率,本來就顯得畸高了。如果一開始就明確,最終多數都是自己人捧場,不妨干脆就搞成內部征文活動。
任何一項公共評選活動都得有規則。比如,起碼的利益回避原則。如果“自己人”成了參加主力和獲獎主力,顯然在公正性上就很難保障。要知道,一項征文活動到底能夠吸引多少人參加,本身就是考察評選公信力的一個影響因素。若不把這一點放在第一位,最終就只能是參加的人越來越少,“自己人”獲獎的概率越來越大,然后愈發讓社會人士失去參與動力,由此惡性循環……
所以,即便是參與的作者有限,舉辦方也應反思:為何征文活動吸引不了人,而不是堅持不顧觀感地讓“自己人”湊數。
根據當地文聯相關負責人的回應,網上流傳的結果只是初評結果,“還沒經過主辦方同意,就發到了網上”。但即便是初評結果,從目前的情況看,大概率也沒法改變多由“自己人”獲獎的現實。這項活動的必要性和存在價值,就需要重新評估了。
事實上,該活動還有一個相對特殊的背景值得注意。網傳截圖顯示,方城縣文聯官方公眾號“裕州心聲”10月26日曾發文稱,為激勵全縣黨員干部更加忠誠干凈、擔當作為,達到風清氣正,由方城縣紀委監委、方城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各相關協會和方城縣《裕州心聲》編輯部承辦的“清風方城”文學藝術作品大獎賽獲獎名單揭曉。可見,此次征文活動的初衷是良好的,然而,初評獲獎名單暴露出的某種風氣可能恰恰是不正的。
為了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舉辦相關的主題征文活動當然可以,不少地方也都舉辦過。但是,能不能辦好,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是得事先掂量下,不能是想當然地跟風某種形式。須知,實事求是本身就是最該追求的“正氣”之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