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預盈4.5億的阿里影業,和參與3000億票房的互聯網影企

鏡象娛樂
文丨半盞茶
近日,阿里大文娛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財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錄得歸屬于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不低于4.5億元,與上年同期約2230萬元的凈虧損相比,阿里影業將實現扭虧為盈。
從阿里影業披露的信息來看,公司上半財年業績表現不俗,一方面,依托電影市場全面復蘇,高走的大盤票房拉高了公司線上票務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的內容業務布局持續增強,報告期內,阿里影業參與的《消失的她》(35.23億)、《孤注一擲》(38.47億)、《長安三萬里》(18.24億)等多部影片票房表現亮眼。

由此而言,對于剛經歷了一輪組織結構調整的阿里來說,阿里影業如今的業績表現并不讓人失望。更重要的是,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大文娛發力電影市場的重要載體,也是互聯網影企最早進入電影市場的公司之一,其發展路徑可以視為互聯網影企整體發展的一個縮影。
至少從目前來看,在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這幾年,盡管其間經歷了一輪階段性震蕩,但互聯網影企的滲透、以及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已然不容忽視。此前,《2022強影之路》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包括阿里影業、貓眼娛樂、騰訊影業、愛奇藝影業等在內的六家互聯網影企累計參與的院線電影達622部,相關影片共計斬獲票房超3000億元。
內容收入占比近半
互聯網影企成為新一代行業主力
從互聯網影企進入電影市場的發展步伐來說,早期的切口主要是線上票務,由此逐漸走出淘票票和貓眼兩大頭部平臺,前者隸屬于阿里影業,后者的投資方中則站著騰訊、美團等互聯網大廠。
后來,基于票務與消費市場的強關聯,票務平臺逐漸釋放出營銷價值,淘票票、貓眼等平臺也開始借助各自的互聯網營銷能力,參與到影片發行中。比如2017年大爆的《戰狼2》(56.94億)背后,淘票票是該片的聯合發行方,同年位列票房TOP3的《羞羞的鐵拳》(22.13億)中,貓眼則是該片的主發行方。
并且,從電影大盤的整體增長趨勢來說,行業大約是在2014年之后進入高速增長期,年度票房攀升至400億以上,這個時間線也與互聯網影企向電影市場滲透的走勢高度重合。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產業鏈思維,從發行向出品延伸,更多互聯網影企一步步走向產業鏈上游。
反映到財報數據上,在阿里影業此前的2022-23年度財報中,其來自內容業務的收入為17.09億元,占比近49%。同樣,在貓眼今年的中期財報中,公司來自內容業務的收入約11億元,占比超50%。可見,深層參與內容創作,對互聯網影業的業績表現影響越來越大。

阿里影業2022-23年度財報

貓眼娛樂2023中報
此外,更直觀的表現是,互聯網影企在內容布局上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大。且除了阿里影業、貓眼、抖音文化、微博等從宣發平臺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影企,騰訊影業、愛奇藝影業等內容創作公司也加速成長起來。
據鏡象娛樂不完全統計,阿里旗下的阿里影業、優酷信息、微夢創科等公司;騰訊旗下的騰訊影業;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文化等多家互聯網影企,其參與影片產出的累計票房都達到數百億元。

其中,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若算上各公司參與的全部作品,阿里影業和貓眼微影參投影片累計產出的票房,已在所有影企中位列TOP5,而若只算以出品方形式參與的影片,則這兩家互聯網影企還要排在更靠前的位置。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將中影、光線、萬達等早期的頭部影企視作初代電影內容創作及發行的主力,將歡喜傳媒、壞猴子影視、壹同傳奇等與頭部創作者強相關的影企視作又一代行業主力,那么,如今行業參與度越來越高的互聯網影企,則可以被視為助推產業發展的新一代行業主力。這些有著大廠背景的新勢力,正在積極的內容布局中加速釋放能量,滲透到行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中。
著力IP與生態
擴張是各自為戰的主基調
目前來看,深度參與電影發展是互聯網影企著力生態化布局的重要一環,依托各公司背后平臺、資源與泛娛樂產業的連接,在產業鏈更多環節上尋找新的盈利點,以完成各自生態的持續擴容。
具體而言,在阿里影業的業務結構中,除了票務、內容兩大業務主體之外,還有IP衍生產品的開發。此外,根據阿里大文娛近來的調整動作,今年9月,阿里影業宣布收購大麥,公司將以1.67億美元的交易總對價,收購經營“大麥”品牌的Pony Media Holdings Inc.的全部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線下演出市場加速活躍,大麥的盈利能力和產業價值都在提升。根據大麥自身發布的數據,今年1-9月,大麥平臺的票房規模和購票人次都大幅提升,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58%和116%。同時段內,大麥平臺共銷售演出21萬場,創下歷史新高。未來,基于IP的連接,電影與線下演出有望形成深層聯動,圍繞IP鏈的延伸,對阿里影業的生態化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同樣,騰訊影業關于電影的布局也是騰訊新文創戰略的一個分支。2020年,伴隨著騰訊新文創的推進,閱文影視、騰訊影業、新麗傳媒被整合為平臺生態化戰略下的“三駕馬車”。后來,在“三駕馬車”的協同效應下,劇集市場走出《慶余年》《贅婿》《人世間》等兼具口碑與熱度的內容,電影方面除了騰訊影業主控的《1921》表現不俗外,《你好,李煥英》《八佰》《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影片背后也有騰訊系影企的身影。

相比之下,入局相對更晚的抖音近來也逐漸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尤其是在近兩年,公司不僅參與《滿江紅》《獨行月球》等多部高票房影片,還借助短視頻營銷進一步抬升影片票房上限,今年爆火的《孤注一擲》《消失的她》等熱門影片甚至還被稱為“抖音電影”。伴隨著這個過程,前不久,有消息稱抖音已經成立了新的文娛部門,將整合音樂、綜藝、影視等多個板塊統一管理,其深層指向依然是打通產業鏈多環節,加快生態化發展的進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影企入局電影產業是生態長期發展的結果,如今,這些企業在電影市場的分量越來越重,也印證著互聯網影企深度參與下,對電影產業正帶來積極影響。未來,隨著產業鏈共振趨向常態化,互聯網影企對電影產業的助推能力還將進一步釋放出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鏡象娛樂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署名,違者必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