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威股份董事長:短期光伏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公司現金流充沛
產業鏈價格步入下行周期,光伏行業“盈利王”通威股份(600438.SH)的業績如何演變備受市場關注。在披露三季度財報的次日,通威股份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就經營和財務狀況、硅料價格走勢、行業競爭態勢等問題作出回應。
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73.52億元,同比下降10.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31億元,同比下滑68.11%。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114.2億元,同比增長9.15%,同期歸母凈利潤163.02億元,同比下降24.98%。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在業績會上表示,1-3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較同期下降24.98%、27.21%,主要原因是硅料利潤貢獻同比大幅減少。“受下游光伏需求高速增長,產業鏈供需矛盾突出影響,2022年前三季度硅料行情價格持續走高,最高突破30萬元/噸,而2023年以來隨著硅料新增產能的快速集中釋放,供需關系逐步從緊缺轉至寬松,產品行情價格最低降至6萬元/噸左右。”
嚴虎強調,“公司硅料歸母利潤下降幅度遠小于硅料銷售均價下降幅度,同期N型硅料占比逐步提升”。截至2023年半年度末,通威股份的多晶硅生產成本降至4萬元/噸以內。
談及硅料后續價格走勢,通威股份董事會秘書嚴軻稱,伴隨著硅料價格逐步下探觸及行業部分產能成本線,未來部分相對落后產能將逐步出清,部分新項目的投建與運行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同時考慮到多晶硅環節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化工屬性,從長期來看預計將保持較為合理的價格與毛利率。與此同時,在短期供應相對過剩和N型產品占比提升的背景下,預計不同產能產品品質的差異也將帶來價格的分化。
嚴軻說,基于在硅料環節成本、規模、客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通威“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應對未來的市場行情波動與行業競爭”。
澎湃新聞注意到,自去年12月光伏產業鏈價格發生大幅波動以來,光伏企業的資產減值數額顯著增大。前三季度,通威股份的資產減值損失近20.15億元,處于歷年來高位。
該公司財務總監周斌對此解釋稱,上述資產減值損失主要包括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9.2億元和存貨跌價損失10.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主要是公司基于行業從“P型時代”向“N型時代”的轉型趨勢,從謹慎性角度對后續無法通過技改升級為TOPCon的電池生產線以及部分組件研發生產線進行了計提,計提存貨跌價損失主要受今年以來行業整體產業鏈價格下行趨勢影響。
光伏板塊跌跌不休之下,9月底,通威股份公告終止160億元定增事宜,原因是“基于當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
嚴虎在業績會上稱,取消定增不會影響相關項目進程,“公司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繼續推進公司2020-2023年與2024—2026年發展規劃的穩步落地。”
產能過剩時代價格戰迫近,光伏行業已日趨成為現金流之戰。業績會上有投資者提問,在光伏產業鏈競爭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業績失速會不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通威經營的常態?
對此,通威股份董事長兼CEO劉舒琪回應說,隨著大量的新增產能在這一兩年逐步開始集中釋放,過去幾年一直維持高位的產品價格也快速回落,短期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但在此市場環境下,一些相對落后的產能和一些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準備不足的參與者將逐步被淘汰,行業將進入整合提升的新階段,在技術、成本、精益管理等各方面具有更強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和先進產能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介紹公司資金狀況時,劉舒琪稱,截至三季度末,通威股份在手貨幣資金275.2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00.86億元,目前現金流仍較為充沛。
據其披露,今年1-3季度,通威股份高純晶硅銷量約28萬噸,同比增長53%;電池銷量約58GW,同比增長78%,組件銷量約19GW,同比增長645%。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