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下班后你還能“抬頭看月亮”嗎?
最近,中國“90后”作家海漄憑借作品《時空畫師》獲得了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最佳短中篇獎,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但更令人驚奇的,其實是他的身份。他是一個金融行業從業者。海漄目前就職于招商銀行深圳分行,而且據他說,工作很忙,“經常晚上11點才能到家”,“星期六、星期天也經常要加班”。所以只能忙里偷閑,把別人“刷手機或者看短視頻的時間花到了寫作上”。
這看著似乎很輕松,但有過工作經驗的都知道,當被工作“抽干”之后,再想干點動腦子的副業,真的是需要極其巨大的決心和極其強烈的興趣。說來慚愧,我以前也嘗試過業余寫小說,兩個星期就堅持不下去了,這太難了,講一個故事甚至比上班工作都累。只能說,海漄對科幻小說是真的熱愛。
但反過來說,這可能也是很多作家不得不選擇的生活。在生活里我也認識好幾位作家,絕大多數都不是專職作家,他們都需要一份別的工作來養活自己,寫作只能是副業。畢竟,頭上的“月亮”不是生活里的“月餅”,大多數情況下帶不來直接收益。我認識的這些作家,也遠不如劉慈欣或是海漄那么幸運,寫了很多年,但依然不可能專職搞創作。
我倒是也認識一位專職的作家,在我眼里他算是很成功了。他寫了好幾部小說,在讀書平臺上評分也不錯,還時常接受一些媒體的采訪。但他最近的工作是擺攤——不是體驗生活,是真的要靠擺攤活著。
可能是創作陷入瓶頸,也可能是遇到了一時的經濟困難,他實在是沒辦法了。他曾經和我說,專職創作其實很難,文學創作的“回款周期”非常漫長,除非作品大賣,有源源不斷的版稅,否則很容易陷入長期的零收入狀態。好不容易寫出新作品,從印刷上市到獲得收入,又是漫長的等待。
但我這位專職創作的朋友,他的狀態似乎還不錯,在朋友圈里經常曬他在擺攤過程里的觀察和發現,還配上他風趣的點評。有時他靈感來了,就插一塊牌子:攤主回家創作,今日提前收攤。這么“吊兒郎當”的狀態,看來經商發財是不可能了,還是寫作更適合他。
我想,專職的作家也好、兼職的作家也罷,外人眼中的“苦”,或許在他們看來不是最重要的。我也想到修訂《紅樓夢》的那位高鶚,他曾經寫過一首詩,題目是《重訂〈紅樓夢〉小說既竣題》:“老去風情減昔年,萬花叢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有趣的是,這和“月亮和六便士”比喻也是類似的,看來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把月亮當作了某種精神歸宿。
從這首詩里,不難讀出高鶚修完全書后那暢快、通透、徹悟的狀態。修訂一部小說當然很難,但對當事人來說,依然有一種難以為外人道的喜悅與美好。海漄也好,我那位擺攤的作家朋友也罷,或許他們都是類似的,生活和創作過程中免不了辛酸,但有月光的清暉一掃,那些苦與累,也就自然被拂去了。
而我其實也很羨慕“抬頭看月亮”的人們。其實,不是天上有月亮,而是心里有月亮——月亮萬古常在,但它能不能走進心里,卻全憑每個人的悟性、心境。心里種下了月亮,人生也就有了某種強烈而又非功利的追求,這真的可以讓那些漫長的歲月,變得更有滋味。
海漄是成功的,我想我那位朋友也是成功的。這無關物質回報,他們抬頭看月亮的時候,一定看到過別樣的風景,這本身就是生命的收獲。這大概也是文學的魅力,這里沒有一條路讓你通向成功,但熱愛本身,就是“成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