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證券時報:跨境證券投資并非穩賺,個人參與還須謹慎
王蕊???????/證券時報
字號

近期海外市場持續強勢,部分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受益匪淺,使得不少投資者心念浮動,仿佛只要拿到另一市場的入場券,便可一展身手、叱咤風云。
但真是如此嗎?Wind數據顯示,目前公募QDII基金業績首尾懸殊,業績最好的年內收益率接近50%,最差的則虧損接近30%。
這意味著,哪怕是坐擁專業投研團隊、配備機構交易席位、已出海打拼16年的QDII基金,也難以在風云詭譎的國際市場中穩收盈利,同樣需要竭力在不確定的市場中押注可能性更大的選項。事實上,境內機構出海同樣有虧有賺,一些中資機構的自營盤在近兩年的市場變化中損失不小,一舉折損數年盈利的也不在少數。
另一邊,海外大行在A股水土不服的情況,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也不止一家海外投行在試水之后選擇收縮或撤出在華市場。哪怕是一直以來被冠以“聰明錢”的北上資金,如今似乎也開始光環黯淡。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近日在研報中指出,2021年以來,北上資金年度收益均跑輸Wind全A指數。但國內主動管理型基金近幾年表現卻多好于北上資金。即使拉長時間至2014年滬港通啟動,10年間北上資金相對Wind全A指數的勝率也基本五五開,并未顯著好于大盤。
可見,不管是本土機構還是海外資金,跨境投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語言文化的差異、市場規則的不同、資產調研的難度……都使跨境投資相比本土作戰多了不少挑戰。更不必說,個人投資者在精力和資源方面普遍更加缺乏,參與跨境投資還須謹慎。
(原題為《跨境證券投資并非穩賺 個人參與還須謹慎》)
責任編輯:鄭景昕
圖片編輯:張同澤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