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紀念|郭寶昌:“創作是一件多么嚴肅的事!只要有一口氣,就要頂上去!”

2023-10-14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郭寶昌先生(1940年8月-2023年10月11日)

拍攝于2017年6月3日京劇《大宅門》主創主演形象照拍攝

2023年10月11日,知名導演、作家、編劇郭寶昌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歲。尊重本人及家屬意愿,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郭寶昌生于1940年,北京電影學院五九級導演系畢業生。曾在廣西電影制片廠、深圳電影制片廠任導演、編劇工作,創作有電影《神女峰的迷霧》《霧界》《春閨夢》,電視劇《大宅門》《淮陰侯韓信》《大老板程長庚》等多部影視作品。2020年獲第29屆華鼎獎終身成就獎。

郭寶昌導演一生熱愛藝術創作,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影視、文學、京劇、話劇的創作及戲曲理論方面的研究。2021年,郭寶昌一連出版了兩本著述,《都是大角色》、《了不起的游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前者是自傳散文集,與《大宅門》的關系十分緊密,劇里沒有拍出來的、他一生中遭遇的奇人奇事都收錄在了《都是大角色》里;后者由郭寶昌與陶慶梅合著,專著深植于京劇藝術內部、立足中國文化立場,用京劇原有的“行話”、中國文化獨有的哲學和美學思維,說清楚了中國京劇自己的故事。同時,還以豐富的梨園掌故和趣聞軼事、生動通俗的京味兒語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開了京劇魅力的密碼。郭寶昌曾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年輕人理解并愛上京劇。”

今天,我們特別刊發一組由郭寶昌老師生前的好友、學生、同事寫下的紀念文字,表達對寶昌老師的懷念與哀思。

陳寶國(國家一級演員)

驚聞寶昌先生逝世!萬分悲痛!寶昌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他是我最崇敬的恩師。當代偉大的作家,導演,演員。寶昌先生不朽!大宅門萬古流芳!

竇曉璇(北京京劇院演員、工梅派青衣)

我們敬愛的郭導走了,令人痛惜。原本說好10月21日參加郭導他的新書發布會,又可以見面了,卻沒等到……

在我的藝術生涯中,非常榮幸兩次與郭導合作。京劇版《大宅門》與郭導這位大導演初次相識并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藝術創作,受益終生。特別是他對京劇的那種熾熱癡迷、對京劇演員的青睞賞識令我感動,從而有了我們第二次的合作,在電視劇《東四牌樓東》扮演“婁曉月”。郭導不僅是我的良師益友,更像長輩像親人。與他的合作讓我在藝術上打開了另一扇門,學習見識了影視的創作理念,開闊了我的思路和眼界,對京劇本身有了新的認知,郭導是我的恩人。經常與郭導和師娘在一起聚會,每次見面都親切的叫我“璇兒”,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依然縈繞耳畔……

之前知道郭導在生病,看到他老人家消瘦的身影心疼不已,但突然的離去令人傷心很難接受!郭導走了,恩情難忘!愿天堂不再有病痛,郭導千古!

鮑昆(攝影評論家)

寶爺的“爺范兒”,于我是作為同是北京人的德行基因認同。他的嬉笑怒罵,一顰一笑,都是絕范兒。聊到酣處,寶爺一聲發自丹田的“這孫子”,實為“驚提”“怒沉”“喜展眉”,令與聊者蕩氣回腸,體驗到正氣、剛陽,通體舒暢。寶爺的一生,亦如他編導的“戲角兒”,讓我們心向往之,過目不忘。寶爺純凈、摯真。真正中國男兒。

陶慶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了不起的游戲》作者)

不舍。真是不舍。

中午,還在整理寶昌老師9月21號講《大宅門》小說的創作過程,《大宅門》小說與電視劇關系的錄音。好久沒有聽見寶昌老師的聲音。過去很多年,整理他講話的錄音,是我很日常的工作。再聽這聲音,聽得出聲音里的疲憊,聽得出聲音里的衰弱;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是該激烈處激烈,該嚴謹時嚴謹,該拍桌子時還要拍桌子……我聽得出來,李陀對《大宅門》小說寫的序言,激發了他強烈的藝術熱情。他要說話。他要說《大宅門》小說與傳統小說,與傳統戲曲的關系,他要說《大宅門》小說,如何從傳統小說而來,成為一部獨特的現代中國小說。

他想說的還有很多。

這個錄音第一句話。

寶昌老師說:創作是一件多么嚴肅的事!還能怕累?你只要有一口氣,就要頂上去!

感佩他對藝術創作的絕對忠誠。

不舍……

但感佩寶昌老師一生的精彩。

寧敬武(導演、編劇 、制片人)

郭寶昌導演一路走好!電影界損失一位有豪情、懂京劇、能編能導的大家!幾個之最:新時期最早拍商業電影的導演,《神女峰的迷霧》、《聯手警探》等;最好的戲曲片導演,《春閨夢》;最好的電視劇導演,《大宅門》等。1997年,他的《大宅門》籌拍擱淺,拍了我當時所在的萬科文化的電視劇《日落紫禁城》,有了和郭導學習的機會。把他一摞厚厚的劇本揣回家看,竟然看到了天亮,這就是日后名作《大宅門》的劇本。電視劇竟然有長篇小說的魔力!第一次看電視劇劇本看了通宵!雖然是兩代人,也算學長!向郭導學到了很多。大導千古!光影之作永生!

侯克明(北京電影學院原副院長、導演系教授)

郭導是個重情義的人

郭寶昌導演的藝術才華盡人皆知,但他還是個重情義講孝敬的人,外人不一定知道。郭導與我家是世交,我四叔侯遠帆解放前教小學時當過郭寶昌的班主任,后來又輔導他考電影學院。郭導十分注重禮數,逢年過節必登門問安。我四叔生病住院期間,郭導攜夫人柳格格常去探望,并從國外幫助購買特效藥。他還在一次電視綜藝節目里讓我四叔出場,一起講述他少年時代的故事。

我第一次見郭寶昌導演大約是1978年前后,我正在電影學院學習,周末回家時見他坐在四叔屋里聊天,我沒有機會與他多說話,他兒子當時只有五六歲,滿院子跑,我的任務是幫助他把孩子追回來。1980年他在廣西電影制片廠拍攝電影《神女峰的迷霧》,讓我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這都與他對我四叔的情義有關。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原主任田風教授待郭寶昌恩重如山,為把出身不好的他招進導演系承擔了巨大政治風險。1965年臨近畢業,郭寶昌被打成“反動學生”,田風教授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取學生的清白。郭寶昌從此用自己的余生來紀念恩師、孝敬師娘于華老師。九十年代我作為電影學院副院長,曾多次受邀參加師娘的生日宴會和年節活動,親眼目睹郭寶昌對師娘表達孝心,關愛無微不至。郭導孝敬師娘,報答恩師,像親兒子那樣為師娘送終,其情感人至深。

洪海(導演)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輔料雖貴必不敢短斤兩”。厚厚的一沓《大宅門》的劇本,獨獨這句話印象最為深刻。

您說,這句話是宅門祖訓。

如今,但凡同仁堂的門店,門前都會掛著這兩句話的對聯(下聯略作修改,為: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兩句話,您在電視劇《大宅門》開頭的章節中便引了出來,很是喜愛。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您的人生寫照之一。

45年時間,兢兢業業、百折不撓地專注于一件事兒——寫一部戲。

在您的那個年代里還沒有電腦,后來有了您也不用。所有的劇本都是您一個字一個字地手寫出來的。然而讓人更為驚嘆的是,幾十萬字的手稿,竟然四次寫就,四次被毀。即便如此,您還能毅然做到從頭再來。如同您贈給夫人的話,“只有打進地里,才能攜手上天”。如果說一個人成功與否,要看他在谷底的反彈力。那于您而言,成功已是必然。

那會兒,央視還沒有高清的節目。《大宅門》作為第一部高清電視連續劇播出,反響空前。晚上八點開始播的時候,真可謂萬人空巷。到現在這收視率的紀錄都沒被打破過。多少多少人追著劇,看得屏息凝神,看得念念不忘。時至今日,不記得還有哪部電視劇像《大宅門》這樣有如此的厚重的信息密度,百年恩怨,跌宕起伏,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卻又個個鮮活,角色扮演更是眾星云集,大牌客串。還記得電視劇播出的那段日子里,各媒體一時間喧囂塵上,眾星捧月。評價《大宅門》是當代《紅樓夢》,人們笑稱崇拜郭寶昌的人有幾億。那個階段,應該是您最開心的時候了。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您夫人柳格格老師問這個時候最該小心自己的什么?您的回答還是如此坦坦蕩蕩,小心自己的淺薄。

《大宅門》曾經是埋在您心里的一顆種子,您用了40多年的人生閱歷讓它生根發芽,最后終于開花結果。當大家都以為《大宅門》電視連續劇是您的巔峰之際,您又出了大宅門電影、話劇、京劇,讓《大宅門》歷久彌新。在每一次跨越不同藝術領域的重生中,都帶給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最近,您更是在病榻上又完成了《大宅門》的小說。您說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大宅門》。但這一件事所結出的五彩花朵,如此地斑斕奪目,讓多少人陶醉在那絢麗又深沉的庭園之中。

《大宅門》已經化作了一部家族史詩,一種文化精神,一個時代的記憶。

柳老師發的訃告,短短數行百余字。提到您的遺愿不舉辦任何告別儀式,似乎揮揮手,云淡風輕。就如您在《了不起的游戲》里傳遞的哲思,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活著的時候開開心心,游戲一場。死的時候簡簡單單,悄然離去。不給別人留下什么負擔。

我想,死亡于您而言,就是另一場旅程。面對這場新旅程的態度,您在《大宅門》中其實就反復提到了,那是京劇《挑滑車》里的一個唱段,“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賊巢穴,待俺趕上前去,殺他個干干凈凈”。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何德何能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子,有柳老師和您的信任,在劇組給安排了一席之地。幾個月的拍攝下來,大錯就犯了兩次,小錯更是不斷。一路連滾帶爬、跌跌撞撞。在我膽戰心驚、懊惱不已的時候,是您的寬容給了我在影視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信心。只是,您沒再給我彌補錯誤的機會了。本來還給您定了陽澄湖的大閘蟹,公的,有膏。配上紅星二鍋頭,想著您能再喝一盅。

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放下,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道別。

感恩。叩首泣拜。

劉深(話劇《大宅門》編劇)

我的寶昌叔

怹一身北京爺的做派,豁達、灑脫、仗義、局氣,有里有面,幽默而有大智慧!不管歲數大小,不管親疏遠近,大家都稱呼怹為寶爺。可我至今依然習慣叫怹寶昌叔,比我親叔叔還要親,如師如父般的寶昌叔。

寶昌叔是從我五六歲時,看著我長大的,至今有四十三年的情感,寶昌叔與我家四代人都有交情,我奶奶喜歡我寶昌叔,知道怹愛吃窩頭,經常蒸好了窩頭派我父親或我給寶昌叔送去,必須要讓怹吃上熱乎的。父母跟寶昌叔是生活中的摯友,事業上的同伴,我父親與寶昌叔合作過影視作品,母親曾為寶昌叔的電影搖旗吶喊,寫專刊組織研討會。我與夫人還有女兒都跟寶昌叔合作過話劇《大宅門》,四代人有三代在文學藝術中與寶昌叔合作過,這在寶昌叔身邊的朋友中,也算是獨一份了。

受寶昌叔恩惠最多,被提攜最多的是我,從小的時候,寶昌叔送我的人生中第一雙旱冰鞋,到大學時帶上我去怹的劇組做場記,手把手地教我什么是鏡頭語言,對一場戲的把握與取舍,好的表演是什么樣的。大學剛畢業又讓我給怹做副導演,參與影視現場的拍攝,放手鼓勵我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伙去跟那些大腕演員交流,跟他們談對角色的理解。后來,我每創作完成一部話劇,上演的時候,寶昌叔都會親臨觀看,并都會跟我談觀后感,談意見,絕不敷衍,也絕不只是鼓勵夸獎,每每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應該怎么去解決完善,直言不諱,不留情面,甚至是連罵帶擠兌!我知道,寶昌叔是真的疼愛呵護我,把我當自己的孩子一般,只有他能罵,在外人面前,他特護犢子!

話劇《大宅門》是我壯著膽兒,毛遂自薦,主動請纓跟寶昌叔說,我想做話劇的改編,寶昌叔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讓我放心大膽隨便改編,沒別的要求,只要好看,而且必須得叛逆!別人做過的不做,那多沒勁,不好玩!話劇《大宅門》改編完成,寶昌叔親自導演,迄今已經演出百場,我想我沒辜負寶昌叔對我的提攜與關愛!

上個月,格格阿姨說,老爺子有了胃口想吃西餐了,我便前往寶昌叔指定的新僑西餐廳,訂了怹愛吃的那幾道菜,炸豬排、罐燜牛肉、奶油烤雜拌、奶油蘑菇湯。打包送到家,還是熱乎的,寶昌叔高興,吃了整塊的炸豬排,喝了湯。雖說沒少吃,但也沒少罵,罵現在的西餐沒法吃,比原來差遠了,味兒都走形了,誰讓怹是宅門里出來的爺,又是美食家,嘴刁,難伺候呢!寶昌叔那天情緒高漲,跟我聊文學、戲劇、電影,社會上的熱點,慷慨激昂,嬉笑怒罵,對看不慣的人和事,一頓國罵輸出,語言之精彩,思路之清晰,邏輯之縝密,讓我當時覺得,這老頭兒,除了耳背的厲害,完全還是那個有著赤子情懷的老頑童!

寶昌叔駕鶴西歸的那天,我在醫院,跟寶昌叔的摯愛親人一同送別怹,寶昌叔走的灑脫痛快,絕不拖泥帶水,磨磨唧唧。正如怹的性格一樣,大家都說,這才是寶爺,到什么時候都是那個頂天立地,豁達灑脫的寶爺!

世上已無郭寶昌 人間永留《大宅門》

寶昌叔,我想念您!

劉深

2023年10月12日泣拜

劉凈植(《了不起的游戲》《都是大角色》特約編輯)

大約在9號,旅途中的我收到格格的微信,說寶昌老師感覺不太好,21號的活動大概會取消。21號是寶昌老師跟久未見面的親友們的一個約定:他嘔心瀝血完成了畢生夙愿——一字一句力求在文學上有所突破的長篇小說《大宅門》的寫作,新書出爐,約眾親友一聚,見面贈書。大家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已久,我猜他此舉大約原有和大家告別的意思。

格格的微信令我非常不安,可恨我不在京。于是想著,過兩天一回去立刻去看他們吧,應該可以的吧!寶昌老師,那是生命力多么頑強的人啊!前些天他不還罵人呢嗎?精彩著呢。

然而上天并不理會我一廂情愿的僥幸想法。不過兩天時間,寶昌老師遽然離開,干脆灑脫得與他一貫的作風如此統一,讓人難過得服氣。

其實我早該明白,他早就想通透準備好了的。在給我發的微信里,他說:“人總有這一天,我挺坦然的,想得更多的是太多的事沒做完……”對朋友的惦念“我也是非常非常特別特別的想念,只是不知道說什么好,干脆不說了”,于是“就這樣了,活一天干一天算一天,愛他媽怎么著就怎么著吧”。他那顛簸起伏充滿了激烈戲劇性的人生中,無論生死,大概唯一不變的就是恣肆快意。如今他這樣瀟灑地離開了,徒留參悟不透的我們,面對他留下的巨大空白,不知如何才能消化得下。

他只遺憾有太多事沒做完,不談那么多藝術創新的設想(甚至很多已經開了頭),光和我約定要做的事就有很多——直到今天我還在糊涂,我們哪兒來那么多約定要做的事呢?我只是他的《了不起的游戲》《都是大角色》兩本書的編輯而已。那大概是上天開眼的時候,讓我做編輯遇上了這個寶藏老頭。兩本書合作得如此暢快投緣,以至于我面對寶昌老師精彩的人生和豐盛的創造力,膨脹地認為自己真的可以陪他一起創造下去。而他待人的赤誠以及毫無保留的信任(天知道飽受世道磨難的他如何保持這樣的赤子之心),也讓我錯誤地以為做什么都不是問題。

驅不散的痛悔情緒中,腦中不斷涌動的是幾年間寶昌老師的各種樣子,驕傲的,得意的,興奮的,認真的,壞笑的,憤怒的,懷疑的,無奈的,慈祥的……記憶破碎不堪,但隨意拾起哪個碎片,都是珍貴無比的寶昌老師的側面。很多人都覺得,一部《大宅門》足以定義郭寶昌,其實問問電影界的人,會發現他拍的戲曲電影《春閨夢》有多震撼;問問京劇界的人,會發現他有多權威;而他和陶慶梅合著的《了不起的游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不僅破開了困住京劇近百年的現代化枷鎖和西方理論的魔咒,以今天中國的目光重新審視傳統藝術的美學真諦,還打開了我們重新思考傳統文化的另一種路徑,這本書的價值將在他身后呈現深遠的影響。其實在這個難以控制情感的時刻,我想說以上郭寶昌屬于殿堂,活在我記憶碎片以及諸多親友心中的郭寶昌,遠比殿堂里的他豐富、生動、精彩、強悍、善良。如果有足夠好的條件,他旺盛的創造力本該釋放出更大的能量。然而沒有如果!

寶昌老師生于獅子座,所以喜歡向日葵,那生機勃勃的花和他真是相配。但直到今年夏天,我才知道他自小的愿望,是自己如果有房子的話,要在院墻上種滿牽牛花。今年他83歲生日時,格格在他房外天臺上種滿了牽牛花。花開得旺盛,他卻只能看格格拍的視頻,問她:“你拿照片騙我的吧?”牽牛花是他小時候看奶奶種的花,我想,他跟著花兒們去找奶奶了吧。

寶昌老師最欣賞瀟灑叛逆的女性,帥氣抽煙,大碗喝酒,開車帥得飛起——最颯最聰明能干那個被他娶回了家,因為太颯,我們都覺得叫“阿姨”“老師”都辱沒了她,所以全跟著寶昌老師混叫“格格”。格格把最好的一切給了他,他走了,一定希望最瀟灑帥氣的格格照顧好自己,過得更颯。

我們也這樣希望。

衛純(《了不起的游戲》《都是大角色》責任編輯)

最早見到寶昌老師,是在2013年夏天,李陀和劉禾老師在北京中關村的哥大全球中心舉行的工作坊。當時完全沒有想到,未來可以和董總、陶子、凈植一起做寶昌老師的書,而且做得那么愉快。兩年多來,和寶昌老師在一起出書、采訪、做活動;吃飯、聊天、看京劇……我們活生生把出版做出了它原本該有的樣子——激蕩思想,促進討論,出版者與作者成為朋友。

但我對原本的樣子,是不是又求之過甚了?因為,于我們是本職工作的事,到了寶昌老師那里,滿眼看見后卻都化為感激。他對待三聯同仁,無論位階,皆平易可親,慷慨熱忱,給予尊重,無限信任。他說感謝三聯為他這兩本書忙活的人,尤其是各環節中那些平凡的“小哥們兒小姐們兒”(原話),所以要請客!請一堆人的客,請出一堆“都是大角色”的客。

寶昌老師倡導“游戲”精神,但絕非玩世不恭,而是一種獨到的逆向思維,是他命運多舛,吃苦遭罪,但又不甘屈服,昂揚抗爭后得到的智慧,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了不起”的命脈。他長在中國文學藝術的大地里,對真善美有追求,把創新和叛逆作本能,勇于伸展,開枝散葉。和他在一起,能感覺到他的內心充滿力量,并且還能傳遞給周圍的人。

寶昌老師說,一個月不見就會想念。我們說是啊是啊,我們也是。

但是,現在呢……最后一次送他回家,他站在門里有些激動地揮手告別時的表情,在我腦海揮之不去。

周雪(播客《活字電波》主理人)

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底,不足一年之間,并不負責圖書營銷的我,也見著了郭寶昌老先生五次,因為彼時他正為新書《了不起的游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奔走。眼見著,第一次在會議室外就驚嘆郭導聲如洪鐘,因持續“為京劇喊兩嗓子”而漸露疲態,郭老先生為宣傳京劇之美,不拒絕實驗任何可能有效的傳播形式:拍視頻、錄新書資訊、辦線下多場活動、參與直播以及在活字電波做了。一位81歲的老人家極認真、極講究地對待每一場活動,這樣的工作強度讓人感愧。

郭老先生的成就、品性不需要我來做任何評定和贊美。我只說最后感受到的,他最看重的作品之一《了不起的游戲》所寫的、最想振興京劇美學(甚至不指望功利性的結果,他只是怕他不說就沒人懂這些事兒了)的愿望有多么迫切,他曾竭盡全力。

再翻起書,用充滿內涵的“游戲”精神二字來緬懷郭導:“人生游戲”和“游戲人生”。

《四合院垂花門》 陳永祥 繪

郭寶昌重返大宅門,在老宅前留影

在東廂房的門口

與京劇武生泰斗厲慧良老師的合影

拍攝于2017年5月4日 京劇《大宅門》發布會

與話劇《大宅門》編劇劉深的合影

拍攝于2021年6月19日 郭寶昌老師第一次拿到樣書

郭寶昌老師的手稿

拍攝于2021年7月2日 《了不起的游戲》三人談現場 王曉溪/攝

《了不起的游戲》三人談現場,與祖峰、裘繼戎對談

拍攝于2021年7月10日 首圖新書首發式,左起:陳寶國、宋小川、竇曉璇、趙保樂、陶慶梅、郭寶昌

與演員陳寶國的合影

在《了不起的游戲》出版之際,郭寶昌老師親自參與錄制了12集專題片,并邀請北京京劇院演員曹陽陽(左)、竇曉璇(中)表演示范。

寶昌老師說,經典的京劇舞臺就是“一桌二椅”。千山萬壑,都通過演員的表演配合觀眾的想象來完成,這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時空觀念。

寶昌老師在活字

郭寶昌 陶慶梅 著

活字文化 策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年6月

作者講書:郭寶昌談《了不起的游戲》

我們兩千多年延續下來的美學哲學觀念,仔細研究,是無比深厚的,不能被斯坦尼、布萊希特的理論出發點限制住。我們在自身發展中受到過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的影響,被它洗禮過,這沒問題;但是,重要的是我們今天要穿過他們的視線,從我們自己的系統里出發,從一個內生的視角去思考京劇的表演體系。

“樣板”二字為無數理論家所嘲弄和批評,藝術怎能有“樣板”呢?這是個形而上的荒唐提法,違反藝術規律。那么,流派是什么?流派難道不就是樣板嗎?!當年樣板戲是不許亂改的(虧了不許亂改,否則現在不定改成了什么爺爺奶奶樣了),如今流派也同樣不許走樣,有區別嗎?根本沒人去想他們今天反的“樣板”和他們遵循的“流派”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京劇確實“粹”,代表了近兩千年中國古老傳統的哲學美學成果,而京劇又確實有“渣”,兩百三十年的京劇史,也沉淀著厚厚的、陳腐的農耕時代文明的糟粕。京劇作為國粹無可爭議,其中之國渣也無可回避,關鍵我們不要像翻燒餅似的,總是從一個極端翻到另一個極端,那結果就是烙成了兩面焦,烙煳了。了不起的游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

郭寶昌 著

活字文化 策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年6月

作者講書:郭寶昌談《都是大角色》

他們是被歷史拋棄的小人物,他們是生活里的大角色。

著名導演郭寶昌的自傳散文,《大宅門》故事真實原型,以一眾各賦異稟的“小人物”串聯起自己八十余年曲折人生路上的雪爪鴻泥,繼續講述《大宅門》意猶未盡的故事。

郭寶昌自幼被賣進豪門,飽經滄桑,閱盡世情。他被時代的車輪傾軋下獄勞改,他對藝術的癡迷和探索,他和梨園名宿的奇緣,他對第五代導演的扶持以及和他們的友誼,他被命運撥弄而缺乏親情的孤獨……跌宕起伏的經歷,加上這些經歷中遇到的奇人異事,構成了他異于常人的非凡人生。

本書以人物寫作為主體,呈現了一組精彩絕倫、復雜生動的人物群像:隱身宅門的傳奇武功高手和他的紈绔少爺徒弟;外表優雅美麗卻在宅門里扭曲變形的小姐們;樸素善良、卻在被自己賣入豪門又扶正當了太太的女兒面前畏首畏尾的奶奶;長得極丑倒守著最美的媳婦干著最美的活兒、一身壞毛病卻極其善良懦弱的家仆;宅門花園里深藏的古琴文化和古琴大師;堅信共產主義卻在時代車輪傾軋中逐漸失去自我、最終落入騙錢陷阱的偏執摯友……人性的復雜多面、人生的不可預測,構成了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這些豐富深沉的人物譜背后,是對時代、對命運、對人性的復雜體味和深刻感慨。都是大角色

原標題:《紀念|郭寶昌:“創作是一件多么嚴肅的事!只要有一口氣,就要頂上去!”》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闽清县| 简阳市| 肥东县| 厦门市| 佛教| 武功县| 五华县| 佳木斯市| 孝感市| 凤山县| 忻城县| 平潭县| 桦南县| 丰县| 鞍山市| 五台县| 阿巴嘎旗| 汝州市| 黎川县| 龙游县| 芮城县| 塔城市| 闵行区| 肇州县| 沧州市| 上高县| 海城市| 三穗县| 郧西县| 鹰潭市| 杭锦后旗| 武强县| 河源市| 望奎县| 洛扎县| 盐边县| 荥经县| 漳浦县| 彩票|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