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車市“銀十”系列策劃 | 新勢力的陽謀:搶占30萬+汽車市場

新能源行業觀察(ID:XNYHYGC)原創
文 丨 辛 路
編 丨 和 暢
新能源車企對BBA(奔馳、寶馬和奧迪)盤子的“覬覦”,生來就寫在了臉上,如同國產手機廠商個個要“干翻”蘋果一般“聲勢浩大”。
根據新能源行業觀察不完全統計,包括理想、蔚來、哪吒、極氪,騰勢等在內的新能源車企,都曾或多或少把自家品牌對標BBA。
公開資料顯示,“蔚小理”每推出一款新車,就會有一款BBA車型迎來“強敵”。比如,“蔚來ET5將超過燃油版本的寶馬3系”“小鵬G9會超過奧迪Q5的規?!薄袄硐隠9要對標的是寶馬X5”等等,這些響亮的“口號”就是其對BBA“宣戰”。
對此,汽車觀察家創始人、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陳希表示,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都在布局30萬+新能源市場,且對標德系豪華三強BBA,這是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來源/視覺中國
究其原因,陳希進一步分析道,一方面,是中國汽車品牌要突破品牌天花板和價格天花板;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發展大潮以及市場年輕化的趨勢,給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以市場機會。
2023年9月27日,隨著一輛理想L7在理想汽車北京順義交付中心正式交付給車主,理想汽車歷時46個月,完成了50萬輛新車交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蔚來汽車累計交付量接近40萬輛;而小鵬汽車的交付量也接近35萬輛。
對于成立不足10年、交付不足6年的“蔚小理”來說,這樣的成績顯然是優異的。要知道,以2022年為例,小鵬汽車的平均單車售價為20.7萬元,理想汽車為33.1萬元,蔚來汽車的售價更是達到37.2萬元。
這么看來,對標BBA,對于初入中高端汽車市場的蔚小理來說,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只不過,“蔚小理”們要趕超BBA,似乎需要多一些時間。
01
新勢力對標BBA
事實上,早在2021年4月,蔚來汽車第10萬輛整車的下線儀式上,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就明確表示,“在中國市場,蔚來汽車要與德系‘BBA’三分天下,蔚來品牌將要占據國內25%的豪華車市場份額?!?/p>
具體到數據上,李斌表示,“豪華車市場大約有400萬輛的規模,那占據25%,蔚來自己的品牌或將實現單一市場100萬輛?!?/p>
一位蔚來空間的銷售人員對新能源行業觀察表示,蔚來在新能源車型中的定位一直是中高端品牌。如果放在燃油車當中進行定位對比的話,基本是可以定到寶馬左右,到奔馳的話還不至于那么高,但是都符合大眾需求。
上述銷售人員進一步表示,如果預算在30萬元左右,那ES6和EC6基本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而理想的“野心”,顯然比蔚來還要大。
2022年6月21日,理想L9正式發布。發布會上,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更是多次把理想L9與寶馬X7、奔馳GLS以及勞斯萊斯庫里南相對比,并喊出了“理想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的口號。
2023年2月8日,理想L7上市。31.98萬元的起售價格,對標的車型也正是國產寶馬X5。對于理想L7,李想曾在社交平臺公開表示,“寶馬X5不如理想L7,理想L7的隔音比奔馳S級都好?!?/p>
由此,理想對標BBA的野心人盡皆知。而借著理想汽車不錯的銷量,李想喊話的頻率也逐漸增多。
6月13日,理想汽車在照常公布了周銷量(6.5-6.11)數據后,李想在個人微博提到,理想僅通過三款SUV,就超過了BBA任何一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SUV產品的銷量之和,“隨著純電車型以及明年理想L6的交付,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總銷量超過BBA。”
同一天,李想發表“友商銷量是‘三瓜倆棗’,我們關注的一直都是BBA的盤子”的微博,更是再度明確了,要向BBA宣戰。
也難怪李想有底氣,汽車之家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今年1-5月,置換理想的車主里,BBA用戶占到了25%。
一位正在考慮換車的消費者就向新能源行業觀察表示,自己在4個月時間內,先后對比了多個品牌,最終把目光落在了理想L9上。
在被問及同等價位的品牌,有沒有考慮過奔馳、寶馬時,上述車主表示,“有過對比,但因為智駕等一系列因素,最終還是放棄了‘BBA’。”
與上述車主正在考慮入手一輛理想L9不同,今年6月,陌陌選擇用自己的奔馳GLC置換了理想L9。

來源/新能源行業觀察拍攝
談起駕駛體驗,陌陌表示,車機智能方面,理想L9還是遠高于之前的GLC,而內飾、配置等也要比同價位的BBA豪華一些,但缺點也很明顯。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L9的底盤比較松散,沒有BBA那種穩定的感覺,尤其是高速轉彎,駕駛差距還是有的,其次就是維修保養等。和同價位的BBA相比,理想L9的維修費用只會多不會少。我的L9光保費第一年就要8300元,而提車一個月,我換了一個前檔,兩條胎,明年保費會更多?!?/p>
陌陌直言,“真不是如網上所說‘換新能源車真香,再也不開BBA了’,很多都是‘水軍’,買車更多還是要看自己的使用場景和需求。”
顯然,對標BBA的新能源車企,并非只有“蔚小理”。
今年年初,騰勢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就表示,騰勢D9的車主畫像50%用戶來自原BBA車主。同樣對標BBA的極氪,在第三款量產純電動車極氪X上市發布會上,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直言,“極氪X的對手就是以BBA為代表的豪華品牌?!?/p>
如果說本就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把目標定位“BBA”可以視為一種向上競爭,那本就走性價比路線的品牌,也來“湊熱鬧”。如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張勇就曾提到,“哪吒S的增購車前3位分別是奧迪A4L、寶馬5系、和奔馳C級?!?/p>
02
30萬+的“攻防戰”
吊詭的是,一邊是造車新勢力正在上演熱鬧的"BBA對標”大戰,另一邊是德系BBA銷量的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BBA在中國市場合計賣出了近110萬輛車。其中,寶馬銷量為39.26萬輛,同比增加3.7%,是三大品牌中的銷冠;奔馳銷量為37.72萬輛,同比增長6%;奧迪銷量32.65萬輛,同比增長2.2%,在三個品牌中墊底。
另一組來自2023年9月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數據顯示,排名前三的品牌依舊為寶馬、奔馳和奧迪,銷量分別為7.35萬、7.00萬和6.75萬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上半年,BBA的增速均有所增長,但寶馬和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速均落后于全球水平。尤其是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增速僅有2.2%,而其全球增速卻高達15.5%。
不難看出,就整個車市來說,盡管BBA的市場地位的確無可撼動,但新勢力攻入30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市場后,也的確擠壓了BBA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理想、蔚來等車企高調宣傳之后,本就對BBA沒有明顯偏好的年輕消費者,轉而選擇了新勢力品牌。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的豪華品牌加起來銷量大約為256萬輛,其中,僅BBA三家就賣了228萬輛。但到了2021年,除寶馬還有8.9%的增長外,奔馳和奧迪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奔馳下降了2%,奧迪下降了3.6%。而到了2022年,BBA三家更是出現了全部的負增長,奔馳、寶馬下降了6.4%,奧迪則降了8.4%。
尤其是純電車型的豪車市場,似乎更是被新勢力品牌牢牢占據。
2023年1-8月,3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銷量排行中,極氪001以4.43萬輛排名第一,蔚來ET5和蔚來ET6分別以3.39萬輛和3.02萬輛位列第二和第三。寶馬i3則以2.96萬輛的銷量,成為BBA當中銷量最好的純電車型。緊隨其后的,則是寶馬iX3,銷量為2.67萬輛。

來源/新能源行業觀察截圖
但在多名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就此下結論,認為未來的豪華車市場將是新勢力車企的天下,或還為時尚早,自主車企還需要時間證明自己,而對標BBA正是一條“捷徑”。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亦表示,自主車企對標BBA背后,是自主車企高端化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本土車企一直在搞高端化,但由于傳統車壁壘較高,因此一直沒有成功。而通過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之后,國內自主車企的技術在新能源車這方面要領先于傳統車企,這也給自主品牌對標BBA帶來了勇氣和機遇?!?/p>
張翔進一步補充道,車企高端化,不僅因為高端化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還因為高端化車型價值加高,利潤較高,是可以幫助車企盈利的細分市場。
但新勢力想要真的“刺痛”BBA也并非易事。
張翔分析道,首先就是品牌認知度。自主車企現在主要強調的還是性價比和配置,但買豪華車的車主,他們還需要品牌的附加值。以BBA為例,它們都有數十年、上百年的歷史,還有很多歷史暢銷車型,這些都是新勢力車企的短板。
一位奔馳車主直言,“BBA作為老牌車企,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一定是有其競爭力的,而不僅僅是靠營銷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即便換車,也不太會考慮國產新勢力?!?/p>
但陳希卻對此持不同看法。
陳希提到,盡管現在新勢力品牌在知名度和美譽度方面,不能跟傳統德系三強同日而語。但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主體是95后甚至00后,他們可能不會對國外的豪華品牌盲目崇拜,反而會對國內自主品牌在智能網聯配置方面的越級產生認同感。
張翔補充道,在短期內之內,國內豪車市場可能會出現中高端新勢力占優勢,BBA銷量進一步負增長的局面?!熬科湓?,BBA現階段的主要產品仍是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技術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比較低。但BBA也都在不斷改進和進步,如與中國新勢力車企達成合作等,因此,不排除后發制人的可能性?!?/p>
“未來,國內豪華車市場應該是BBA和國產中高端新勢力勢均力敵的局面,新勢力取代BBA是不可能的。”張翔強調。
參考資料:
《都說要搶BBA的市場,但人家怎么活得都還挺好?》,來源:智選車;
《造車新勢力蔚來和理想,距離超越德系BBA還有多遠?》,來源:車快評新媒體;
《動不動就要殺死BBA,怎么人家還越賣越好?》,來源:差評。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文中陌陌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