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上運行20年的鐺鐺車,是不是該升級了?
“鐺鐺車”算得上是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的特色游覽項目,自1999年亮相以來,連接了西藏中路和河南中路間的步行街,一直受到市民和游客歡迎。一路開來,“鐺鐺”的提示鈴成為步行街上的伴奏。

但筆者近日乘坐發現,運行20多年來,鐺鐺車變化不大——除了票價從2元上漲至10元,硬件和軟件的升級卻不明顯。這并不是件好事,因為隨著運營時間較久,車輛的硬件和軟件短板日趨明顯。
從硬件看,部分車輛的車容車貌堪憂。現有鐺鐺車的外觀與投運時基本一致,有敞開式與封閉式兩種,兩種車型都出現了硬件破舊的問題:內外油漆剝落;部分車廂車門不靈活,需要乘客花大力氣才能開關;有的車輛采用插銷式門鎖,插銷尖銳,不排除劃傷乘客的風險。




部分鐺鐺車硬件破損嚴重
從公開報道看,步行街上鐺鐺車的更新頻率并不高,僅在2011年將車輛的汽油發動機更新為環保的電瓶發動機,并上線了兩輛超級電動車。若按此計算,意味著代表著南京東路步行街臉面的鐺鐺車,已經12年沒有更新換代了。硬件陳舊甚至破損的鐺鐺車,并不符合日新月異的城市形象。
軟件服務方面,也不如人意。
一方面,鐺鐺車起訖點不明,等候處缺乏服務。根據鐺鐺車車廂內的提示,其行車路線為“西藏路—河南路(中途無站點)”,沒有起訖點的明確說明。從實際看,步行街靠近西藏中路的世茂廣場、靠近河南中路的悅薈廣場和宏伊廣場前空地,應當是鐺鐺車的默認起訖點——這里停著數輛鐺鐺車。但是,相關區域沒有任何候車指示,而且同時停著數輛鐺鐺車,前后相差數百米,車上沒有司乘人員。


在世茂廣場前區域,相距數百米停著4輛鐺鐺車,如果司乘人員不上車,市民游客就不知道哪輛車先開。
因此,不少市民游客到了現場很是困惑:到底該上哪輛車?在哪里買票?現場沒有標牌也沒有問詢處。有的游客無奈選擇一輛車后上車等候,卻發現最后先開的并不是這輛車。
筆者在現場等候許久,發現臨近開車時,會有售票員出現。向其咨詢后被告知,現場沒有上車指示牌,只有相對固定的發車時間,到點了就開車,至于開哪輛,“一般是停在前面的那輛”。不過從現場實際看,“前面的那輛”指示并不清晰,有時“停在前面的”反而是休整車,并不發車。



鐺鐺車還存在車內垃圾多、地面骯臟的情況。
另一方面 ,車內衛生堪憂。筆者發現,部分乘客在乘坐時有不文明的行為,將各種垃圾留在車廂內,包括購物袋、飲料杯、紙巾等。在整個運營過程中,沒有“文明乘車”的提醒;車輛到站后,司機離開,也沒有工作人員上車清理這些垃圾。所以,部分乘客為了有個坐處,不得不自己清理垃圾,清理的方式同樣“治標不治本”——將座位上的垃圾撥到地上,車廂地面更臟了。
鑒于此,筆者建議:
一是鐺鐺車硬件提質升級、更新換代。鐺鐺車是南京東路步行街上流動的窗口,如果能上線具有上海風貌元素、外形經典的車型,無疑為窗口加分,為城市添彩。所以,建議運營部門根據步行街的整體定位,對鐺鐺車進行升級。如果暫時無法上線新車,至少應對現有車輛進行檢查,修補缺損部分,硬件完好是運營的基本要求。
二是規范發車服務。在鐺鐺車的起訖點,設置指示牌或服務處,指導市民游客有序候車坐車,避免空等、往返跑等現象。在大客流期間,也能維持乘車秩序,文明上下車。
三是引導文明乘車,及時打掃衛生。在車輛內部可以增加“請勿亂扔垃圾”等提示、在車輛行進時增加語音提醒,引導乘客文明乘車。工作人員在車輛到站后應及時清理車廂,為后續乘客提供整潔衛生的乘車環境。
(原標題為:《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的鐺鐺車,運營了20多年,是不是該升級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