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為小鵬們齊推“無圖”智駕,高精地圖廠商開懟:無安全敬畏

“去圖化”近兩年已經成為智能駕駛行業的熱詞。
近日,AITO問界新M7高調亮相,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強調,問界新M7搭載HUAWEI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率先實現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
與AITO問界一樣把“不依賴高精地圖”掛在嘴邊的還有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在一片“重感知、輕地圖”的呼聲下,更有甚者直接喊出要徹底拋棄高精地圖。
高精地圖一派并非沒有擁護者,十分典型的就是谷歌旗下自動駕駛企業Waymo,此外,通用、寶馬、沃爾沃等車企的智駕系統也大量依賴高精地圖。
同時,也有車企正重金砸向高精地圖。8月1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出資4000萬元與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方共同投資設立“廣東廣祺輿圖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完善高精度地圖等領域布局。
10月10日,老牌圖商四維圖新(002405)CEO程鵬在活動中表示,“部分車企之所以強調‘無圖’技術路線,主要是因為無地圖資質、無知識產權、無安全敬畏。”同時他還放言,目前聲稱“無圖”的車企,遮住所有傳感器之后,仍然有地圖信息,也就是說,這些企業仍然用的是“有圖”方案。此言一出,再度引發了車圈的激烈爭論。
車企、圖商各打算盤,爭議愈演愈烈
曾幾何時,高精地圖毫無疑問是自動駕駛行業的“香餑餑”,甚至還被稱作“上帝之眼”。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2020年中國高精度地圖市場總量為4.74億元,增速高達70%。目前國內做高精地圖的廠家主要是專業圖商,如百度、四維圖新、高德等。據天風證券測算,2025年國內高精地圖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152.4億元。
然而近兩年,高精地圖的地位受到了“無圖”智駕的沖擊,不少車企開始敬而遠之。
今年,隨著華為、理想等加速推進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導航輔助駕駛)落地,“有圖”還是“無圖”,已經成為智能駕駛行業中最大的分歧之一。
高精地圖在自動駕駛感知層扮演重要角色。通俗來講就是精度更高、數據維度更多的電子地圖。精度更高體現在精確到厘米級別,數據維度更多體現在其包括了除道路信息之外的與交通相關的周圍靜態信息。
高精度地圖將大量的行車輔助信息存儲為結構化數據,這些信息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道路數據,比如車道線的位置、類型、寬度、坡度和曲率等車道信息。第二類是車道周邊的固定對象信息,比如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等。
天風證券在研報中提到,高精度地圖在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路線中均扮演重要角色,且在兩條技術路徑中均占據產業鏈價值量頂端。具體來看,高精地圖是自動駕駛感知層核心部分,可彌補普通傳感器的性能邊界、提供重要先驗信息,助力單車智能落地;同時,車路協同技術的發展亦離不開高精度地圖的助力。
爭議正在加速擴大。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認為,“對于自動駕駛而言,高精地圖一定是個過渡,云端的結合也只是一個輔助,真正的自動駕駛一定要能夠全場景駕駛。”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也曾亮明態度,“未來不應該過分依賴于高精地圖、車路協同。”
四維圖新集團高級副總裁、CMO兼董秘孟慶昕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則回應業內“無圖”言論說,“隨著自動駕駛的級別越來越高,L3、L4對于地圖的依賴會更重,這畢竟關乎到安全。從成本上、從全生命周期的驗證上來看,地圖一直在不停更新,它不像硬件,加載到車上就固化了。”
孟慶昕介紹,雨雪霧天氣等特殊場景下,傳感器會受外部干擾,需要高度依賴地圖和位置。此外,數據要基于位置才會給到車更多的決策,這能夠大大降低攝像頭和雷達類的“短視距”,因為地圖是“全場景”。她補充說,“Waymo為什么自動駕駛跑得快?就是因為它有谷歌地圖的大型模擬仿真場景。”
此外,高精地圖對靜態交通元素、道路連接關系的精確表達,可以為感知系統減負,節省計算資源;另一方面,它提供的先驗信息和節省的算力,也會降低智駕算法中預測和規控模塊的難度。
高精度地圖行業壁壘高筑,“輕圖”折衷方案出現
其實,在試圖擺脫高精地圖之前,不少車企一度是高精地圖的擁躉。
2019年,華為發布地圖服務Map Kit。2021年4月,華為方面表示,要在2021年內實現全國高快速路與北上廣深的高精地圖可商用。
2021年7月,小鵬汽車以2.5億元收購智途科技,以獲得甲級測繪資質。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何小鵬提出了“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圖審核流程”的建議。他表示,要允許和鼓勵眾源方式更新地圖。既鼓勵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高精度地圖產品的使用者,也允許其成為高精度地圖數據的采集者,通過用戶車更快速地發現高精度地圖需更新的方面,并生成更新數據。
車企的“變臉”,主要是由于高精度地圖行業壁壘高筑,資質、技術及資金缺一不可。
地圖采集關乎國家安全,監管趨嚴,準入門檻十分高。據國金證券,甲級測繪資質是進入導航地圖行業的門檻,高數據安全性下資質高要求,目前全國擁有該資質的公司共19家,較2020年的28家縮減明顯。
除資質外,高昂的成本、持續的投入也是部分車企放棄高精地圖的考量。
目前,主流圖商基本都采用搭載了激光雷達、攝像頭、測量儀等設備的移動測繪車進行數據采集,這項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耗費巨大,每輛測繪車的成本都在百萬元以上,而高精地圖一公里的測繪成本更是高達上千元。
不過,對于不怕“燒錢”的造車新勢力們來說,高精地圖最嚴重的限制因素或正是“鮮度”,也就是更新快、與實際路網符合程度高。
中國城市道路情況變化頻繁,要求高精地圖進行高頻率的更新。由于測繪耗時耗力,目前高精地圖的更新頻率大約在1個月到3個月的時間。
但小鵬汽車前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就曾表示,僅在廣州,半年就有500多處修路改造的情況發生,平均一天2處。這導致高精地圖必然存在更新不及時的問題,無法為用戶形成順暢的駕乘體驗。
要克服“鮮度”過低的問題,圖商把每天跑在路上的普通量產車型變為測繪車,是目前業內較為看好的一條路,也就是“眾源更新”。
行業的兩個新風向正在降低眾源更新的技術難度。一方面是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加速,越來越多的車型搭載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和大算力芯片等,數據精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如百度、四維圖新等圖商紛紛推出“輕高精地圖”, 主動降低精度要求,向下兼容質量相對低的眾源數據。
未來隨著大模型助推汽車感知、決策能力的提升,高精地圖可能會被逐步淡化,但目前來看,高精度地圖在智能駕駛中依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