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威達:中國將成尼龍最大消費國,需求由材料替換和創新驅動
“中國始終是英威達全球業務增長和投資的重心之一。隨著尼龍行業日益明顯的高質量發展,以及下游工程塑料的廣泛應用前景,我們看到了中國成為全球尼龍需求中心的潛力。”日前,英威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方思齊(Francis Murphy)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幾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尼龍消費國。以“在上海、為中國、為世界”來激發下游市場的全部潛能至關重要。
方思齊表示,“我們相信更可靠的供應可以釋放需求,同時更多的需求增長點可能會由材料替換以及新應用開發而驅動。”
尼龍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其中尼龍66憑借耐熱、耐水解、耐磨、阻燃性好、耐腐蝕等綜合性能在汽車、電子電氣、工業以及民用制品等領域應用十分廣泛。
英威達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公司之一,科氏工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過去10年,英威達在中國尼龍66產業鏈上投資超過120億元,建成了世界級己二胺(HMD)生產基地、尼龍66聚合物生產基地以及己二腈(ADN)生產基地。去年9月,英威達位于上海的亞太區研創中心正式投用,形成了集原材料、應用開發、尼龍66生產的一體化生產研發實力。
“中國正在強調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尼龍產業也是其中一環,特別是在產業合作、應用開發和節能減排方面。”方思齊強調,英威達一直在執行雙管齊下的戰略,“注重一體化布局,通過投資形成完整的尼龍66產業鏈以及更加關注本土合作,追求產業鏈的協同效應。”
以創新合作賦能中國尼龍供應鏈,拓展下游市場
過去受核心原料己二腈制約,中國尼龍66行業發展緩慢。直到去年7月31日,中國首個自主開發的丁二烯法己二腈裝置開車成功,并產出己二腈優級產品。
業內表示,國產己二腈從無到有,各種工藝還處于摸索階段,能夠穩定產出滿足下游需求的己二腈是該技術國產化成功的前提。同時,己二腈國產化也將進一步推進尼龍66大規模生產。
據華安證券研報,汽車領域,輕量化趨勢疊加新能源汽車需求爆發,電子電氣領域,連接器、LED照明設備等工程塑料的性能要求提升,風電葉片大型化、輕量化趨勢下,尼龍擁有更好的替代性,有望帶動尼龍復合材料市場大幅擴容。
方思齊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近期尼龍行業內的投資興趣,這也會為整個行業的做大做強提供更多可能性。但隨著本土己二腈供應鏈越發成熟,我們更要以全產業鏈的角度去思考自身乃至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
“面對產業升級的動態需求,英威達亞太區研創中心可以在材料開發、部件制造和實際應用全流程環節支持客戶,幫助我們與客戶共創解決方案。”方思齊表示。
據介紹,近年來,英威達陸續和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華潤煙臺錦綸有限公司、上海潔達尼龍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尼龍66聚合技術授權、原材料供應等多種方式,支持中國先進、高性能零部件制造。
方思齊表示,中國一直也將繼續是英威達全球業務的戰略增長和投資市場,英威達對中國長遠未來的機會充滿信心,特別是在尼龍價值鏈方面。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發揮全鏈路的協同效應,并進一步發揮亞太研創中心的作用,繼續擴大尼龍66在汽車、電子電氣、消費品等領域的應用范圍,以滿足升級換代的需求,從而打開更大的下游市場。”方思齊補充說。
方思齊表示,英威達能在過去10年實現完整的尼龍66價值鏈布局,得益于本土優秀的營商環境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政府不斷擴大鼓勵外商投資清單,在政策上支持外資企業投資高端制造業領域。目前,英威達己二腈項目和聚合物擴建項目均被認定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己二腈項目還曾被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視為國家重點項目。”
與中國雙碳愿景契合
方思齊表示,英威達的己二腈技術與中國高要求的環境目標相一致,例如綠色產業戰略:與現有其他技術相比,英威達最新己二腈技術有著提高產品產量,降低能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工藝穩定性并降低資本密集度等優勢。
據透露,與“丙烯法”和“己二酸法”制備己二腈相比,英威達己二腈技術可減少60%至80%的溫室氣體排放。
另外,英威達尼龍66聚合技術采用水溶液法制備尼龍66鹽類,無需使用甲醇等溶劑,在實現安全環保的同時簡化工藝,降低了生產能耗。
方思齊表示,“生活方式躍遷所帶來的發展機遇,還有國家對于環保、能耗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這些都是我們認為尼龍66值得被繼續開發的部分領域。”英威達也正在積極與行業伙伴討論技術許可,或其他形式的合作,幫助本土伙伴獲得更具成本和環境優勢的生產技術,支持尼龍行業總體高端化升級。
英威達是一家全球性的化學中間體、聚合物和纖維制造商,產品應用于汽車行業的零部件到安全氣囊、醫療設備、食品包裝、地毯和服裝等。截至2022年底,英威達在上海化學工業園區累計投資120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