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小平離職風波背后:事件的傳播肇始于軍事論壇
2018年9月26日,一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關于要求張小平研究員回所繼續研究的公文在網上引起熱議,微信公眾號“紫竹張先生”發布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質疑掌握核心科技的研究員沒能得到相關國企領導的重視,令網友咋舌。
然而,這份理應是非公開的公文,是如何流傳出去的?
1 時隔半年,勞動仲裁材料被泄露
根據財經博主@何夕 的微博所述,事件起源可追溯到今年3月:
①2018年3月 | 張小平向研究所提出離職,在所內沒有同意的情況下不來上班,并跳槽去藍箭公司上班。
②2018年4月 | 研究所通過律師與其協商,要求其回所上班,遭到拒絕。
③2018年5月 | 研究所向西安勞動人事仲裁庭提交仲裁,要求其回所履行聘用合同并進行脫密。
④2018年9月19日 | 仲裁庭進行仲裁,雙方交換證據,研究所聘請的律師將自己掌握的材料交給了對方律師,仲裁庭沒有宣布結果,材料流出。
如果說時隔半年,勞動仲裁審判中最早出現了這份材料,那么公文是如何在網絡上傳播的?源頭要從一個“傳奇”論壇說起。
2 故事的起源:兩大論壇
9月21日13:06,軍事論壇“超級大本營”的“航天及新概念武器”悄然出現了一個帖子:《這個人的離職影響了國家項目進展?》,該貼成為目前網絡上公開能追溯到的最早的信源。

隨后,兩場2016年的會議被放在聚光燈下,“5G標準聯想投票華為風波”轟轟烈烈地席卷而來,讓聯想身陷負面旋渦。



⑤2018年9月21日13:06 | 網友“細蓉云吞面”于軍事論壇“超級大本營”發帖,《這個人的離職影響了國家項目進展?》引發討論。
⑥2018年9月21日14:10 | 網友“米迦勒”于論壇“第三鼎盛-軍事天地”發帖《算個背景介紹吧,有關張小平的職位問題和我所知道的航天研發崗位體系 》,提到了“現在人人都是副主任,基本占到了研制人員隊伍的70%以上甚至更多”。
然而論壇,畢竟并非現在網友最為青睞的主流傳播方式。有意思的是,這次的傳播似乎又與華為聯想5G風波時有了微妙的巧合——同樣從論壇,走向了知乎。
3 提問1個月后姍姍來遲的回答
2018年8月10日10時許,一位匿名用戶在知乎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
該問題于8月27日登上知乎熱搜榜,并不算冷門。9月22日,知乎網友“我不知道”回答了該問題:“中國載人登月的主動力系統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的最關鍵技術崗位副主任設計師離職去了民營企業,直接卡住了項目。”并附上了兩張公文圖片。

⑦2018年9月22日23:24 | 知乎網友“我不知道”回答了問題“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點贊量8k余次。
緊接著,如今互聯網信息爆炸傳播的主力軍——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齊齊登場。
4 引爆還得靠“雙微”
9月25日16時許,大V@草Grass草 轉載了“我不知道”的回答,附上了鏈接。從轉發時間趨勢來看,微博發布后短時間內轉發者寥寥,到9月26日7:40,@祝佳音 的轉發成為微博重要引爆節點。


事件火速發酵,官方隨后也發布了回應。知微事見數據顯示,事件于9月27日14時達到熱度峰值,@人民日報 @新浪財經 等媒體均參與傳播,熱門議題以“研究院長回應”、“藍箭公司發聲”、“央視評張小平事件”等為主。

自此,傳播脈絡可以畫上最后幾筆。
⑧2018年9月25日 | 微博大V@草Grass草 轉載了知乎的回答,并附上鏈接,微博轉發3k+。
⑨2018年9月26日 | 微信公眾號“紫竹張先生”發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引發全網熱議。
⑩2018年9月27日 | 研究院、藍箭公司等多方回應,網傳張小平朋友圈截圖,大量媒體參與報道。人民日報《什么比“留住張小平”更重要?》評論中提出,“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勵機制,真正為每一個人才提供干事創業舞臺,才能留得住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