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年來上海1類創新藥累計獲批17個,約占全國1/4
10月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介紹了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有關情況,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
有媒體提問:上海生物醫藥發展30年,在這個節點上助力上海生物醫藥發展更高質量最需要的要素有哪些?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作為中國現代生物醫藥的發源地,現在也正在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高地。上海積極落實國家戰略,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非???,連續三年增長量都在千億以上。通過30年的探索實踐,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體會到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主要依托創新要素、臨床資源、金融資源、人才資源等共同來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
一是聚集創新要素,強化創新策源。上海生物醫藥創新要素集聚,推動創新成果在全國領先。2019年以來,上海1類創新藥累計獲批17個,約占全國的1/4;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累計注冊獲批23項,約占全國1/6,實現從“創仿結合”轉型到“首發引領”,涌現出一批全球首研新藥、全國首發細胞治療新藥、國際一流醫療器械等。國際前20位的藥械企業中有80%將中國區域研發生產總部設在上海,全國前20家企業中有16家在上海布局,全球十大CIO、CMO企業已有70%在上海運營;在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醫療機器人、AI+制藥、高端醫療影像等領域已形成優勢賽道、優勢產業集群。
今年生物醫藥產業周將進一步集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激發科技創新思想,對標國際一流前沿,瞄準產業發展趨勢,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錨定生物醫藥產業“核爆點”。大模型以來,AI for Science大模型推動生物醫藥研發,能夠大大縮短新藥研發周期,可縮短3倍、5倍,同時大大節約成本,有的甚至可節約10倍。
二是激活臨床要素,加強轉化動能。上海臨床要素富集,全市僅三甲醫院就有36家,其中17家醫院獨立設置臨床研究中心,6家醫院作為依托單位建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通過產業周平臺對接,將有助于更多一線臨床需求滿足更多產業研發需要,更多創新成果為臨床所熟知,更多臨床資源能夠用于新藥研發,促進建立以產品上市為導向的臨床試驗管理機制,深化探索臨床試驗加速器、產醫融合創新基地,樹立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上海標桿,培育國際化專業臨床服務合同研究組織,將上海豐富的臨床資源轉化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全面構建“研發+臨床+制造+應用”的全產業鏈支撐體系,形成一切服務于人民健康福祉的發展共識。
三是強化金融支撐,助力產業對接。上海積極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科創板制度優勢,強化金融支撐作用,賦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醫藥融資規模和上市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產業周將搭建良好的溝通交流與資源對接平臺,充分利用上海在生物醫藥金融方面的集聚優勢,持續發力打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四是積累人才要素,夯實第一資源。人才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上?,F有生物醫藥產業從業人員28萬人,其中國家級人才超過1000位,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國1/5以上。以中科院系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為代表的十余所生物醫藥產業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持續支撐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創新,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作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活動,產業周平臺將全面展現上海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的獨特魅力,吸引集聚海內外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近悅遠來,構筑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人才梯隊,夯實產業發展核心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