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七彩丹霞景區挖土帶走?光明日報:文明不能“放假”
十一假期,人們出游熱情高漲,各大旅游景區的熱度不減,一些不文明出游的現象也沖上了熱搜。
近日,一名游客在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挖土裝袋帶走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熱議。

七彩丹霞的地貌類似于古化石,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難以消除甚至無法消除的印記。景區工作人員明確表示,這樣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無法挽回的破壞。
歷史古跡屬國之瑰寶,它絕不是誰的留言板、記事本。不管是直接在文物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跡,還是“挖土裝袋”拿走文物的某一部分作為紀念,這些行為都觸犯了公眾的底線,反映出當事人極低的道德文明修養。
類似“保護文物、文明出游”的常識其實不難理解,而事實上,非但七彩丹霞被如此破壞并非首次,一到周末、節假日就又會上演著一碼又一碼不文明出游的真人秀,令人氣憤不已:“四川博物院館內講解員使用激光筆照射古代繪畫展品”“網紅南泥灣稻田谷遭游客下地踩踏”“游客站在八達嶺長城城墻上拍照留念”等等,更別提還有在公園挖野菜、爬樹干、在電影院脫襪觀影這些老生常談的不文明行為。

一位微博網友指出講解員導覽時用激光筆照射文物,四川博物院很快予以回應(圖源:微博)
目前,不少景區為了讓游客有更直觀的游玩體驗,都采取不對文物古跡進行圈圍這類開放式的管理模式,能夠更加近距離感知中華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但這樣的方式卻讓一些對古跡文物缺少敬畏的人鉆了空子,他們認為,沒有圍欄的景點,就不是古跡,就像整個景區的普通景點一樣,是以供游“玩”的,刻個字、踩一腳,也沒什么。
呼吁文明出游的聲音并不低,游客“黑名單”制度也早已實施——一個月前,一名女子參觀熊貓基地時,向幼年大熊貓活動場的大熊貓投喂竹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鑒于其可能對大熊貓造成危害的行為,禁止該女子終身進入熊貓基地參觀。

保護文物古跡,應是公民的責任和義務,這本是應深入內心、深入頭腦的社會認知。依靠制度的約束讓不文明者感受到“痛感”固然重要,但要知道,設置懲戒制度的真正目的也并不在于懲戒,而在于通過威懾和約束,在社會大眾中培養起自覺的文明旅游習慣。
每逢節假日,都是一次檢測社會文明水平的大考。文明出游不是靠引導標語或是工作人員的勸導,更要靠每個人的自覺行為,也有賴于法律制度的剛性約束。國慶假期已經接近尾聲,但保護文物、文明出游的必修課并沒有結束,這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終身的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