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否?甪直古鎮的尋常生活,竟是你魂牽夢縈的江南

文圖/應志剛
雨后初晴,甪直古鎮在水色中醒來。
淺淡的天空,微涼的薄風吹過,吱呀吱呀穿過橋洞的搖櫓船,推開初秋的清晨。



游客還未到來,生活在古鎮的人們早已忙碌起來。
做生意的忙著打開店鋪的一爿爿排門,打理著貨架,鋪疊著商品,沒有一刻停歇。
上學堂的小囝揉著惺忪的眼,背著大大的書包,從河對岸走來,又默不吱聲地向著青石路的盡頭走遠;
早醒的小囡,纏著阿爹抱著走過石橋,這里望望,那里瞧瞧,好似還不如意。
又指指點點咿咿呀呀,落在了廊棚的美人靠上。



醬菜的味道飄在古鎮的空氣里,在舊年古宅和斑駁巷弄間游蕩。
甪直的醬菜很出名,尤其是醬蘿卜。一整條“鴨脖頸”買回去,切成薄薄的一片片,嚼在嘴里脆生生、咸中又帶著一絲甜。
老蘇州人的早餐,泡飯是主打,一碗開水燒滾的隔夜飯,下飯菜很簡單也很奢侈,要么是蘸著蝦子醬油的一根油條,要么就是一碟醬菜。
這醬菜說簡單也簡單,都是醬腌的尋常蔬菜,說奢侈卻也奢侈,光一口“鴨脖頸”,就需要經過十個月的腌曬封缸醬制。



老人們都起得早,家里到處收拾收拾,擦擦洗洗,再忙著做一家人的早飯,等到停歇天已是大亮。
端著一碗泡飯,碗里夾幾片醬菜,家門口、古橋墩,老阿婆一口一口吃著泡飯,跟路過的老街坊說上幾句話,尋常日子就這樣篤篤定定地開啟。



在一處河埠頭,看著勤快的阿爹蹲著洗衣裳,很是懷想幼年伊水而居的生活。
以前,南方的清晨大抵是這樣的。
早起,先拎著水桶到河埠頭汲水,把家里的水缸灌滿,在約定俗成的一段時間里,人們只允許在河里打燒飯煮茶的水。
又到了一個時間段,家家戶戶才端著衣物出來洗洗涮涮。



阿爹端著水盆直起身子的光景,河道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搖櫓船走過窄窄的市河,水波一圈圈蕩漾開去,在堤岸的青條石上濺起一陣陣浪花。
游魚訝異地吐了一串泡泡,慌里慌張朝著水草躲去。
一條斤把的金色鯉魚躍出水面,把船娘驚了一跳。
岸上的人也停住腳步,盯著尚未消散的水花,嘴里“哦呦”一聲,恨似自己不能捉了去換做午飯桌上的一道糖醋鯉魚。



搖櫓船,在舊辰光是家家戶戶出門的交通,也是載著田間的新鮮蔬菜、太湖里的魚蝦,豐富鎮上人家餐桌的買賣。
現在,搖櫓船載著南來北往的游客,緩行在江南水巷里看風景。
白墻黛瓦、舊宅深院,在古老橋頭來了又去的人,埋在歷史風塵里的風流韻事,都在槳聲咿呀里,留下時光的印記,等著你攜著故事而來,帶著故事而去。



棄船登岸的那一刻,我看見一扇古老的門被風微微吹啟。
屋里坐著一位年邁的阿婆,手里的針線縫合著懷里的衣衫。
時針滴滴答答,一圈一圈數著年輪,走的讓人心焦。
恍惚里,這婦人一直坐在這里,從青絲到白頭,直到懷里衣衫上的細細褶皺,慢慢爬上她的額頭。



晨霧早已散盡,古鎮迎著絡繹不絕的游客,開始喧騰。
唯有流水潺潺,在古老的記事簿上,記載下又一天的故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