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成都新津時代成為寧德時代第四座零碳工廠,電池零碳制造加速

澎湃新聞記者 森寧
2023-10-02 19:46
來源:澎湃新聞
? 能見度 >
字號

近日,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成都市新津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津時代”)獲得全球知名認證機構SGS頒發的PAS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正式躋身零碳工廠行列,成為寧德時代第4家獲此認證的零碳工廠。

10月2日,寧德時代在公告中表示,隨著新津時代升級為“零碳工廠”,寧德時代向“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的零碳戰略目標更進一步。

資料顯示,新津時代位于四川成都市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2021年2月1日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工廠擁有動力/儲能生產基地,產能為10GWH,于2021年7月開始量產,未來這里還將設立西南運營總部和成都研究院。

新津時代生產基地

據寧德時代介紹,建廠伊始,新津時代便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規劃清晰的節能減排路徑;不斷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產制造等環節進行改造和創新,全力減少碳排放。

將數字化技術廣泛深入地應用在工廠碳減排全鏈路,是新津時代的核心舉措之一。新津時代打造CFMS智慧廠房管理系統,為綠色能源系統提供智慧大腦,實時檢測設備狀態,協同優化系統總能耗與各子設備狀態,守護能源安全和穩定。

在綠色制造方面,新津時代搭建了數字化生產中控管理系統,全局化目視管理可大幅降低工序損失;AI視覺檢測系統可以自動學習和提取缺陷特征,在模切分條、卷繞等多環節提升檢出率。

同時,新津時代對物流鏈條進行電動化改造,廣泛使用電動運輸工具,實現從供應鏈到生產到用戶端的零碳運轉。在能源使用上,新津時代全部采用水電可再生能源,為生產制造提供清潔能量。

目前,寧德時代在全球共有13家生產基地,去年3月,四川時代宜賓工廠成為全球首家電池零碳工廠。

今年4月,寧德時代在上海車展上發布了零碳戰略,承諾在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在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這意味著,兩年后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將全部變為“零碳工廠”;十二年后,寧德時代的電池將全部變為“零碳電池”。這些目標全部完成后,將幫助純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減碳40%以上。

寧德時代開展全方位碳管理是從2022年開始。根據寧德時代2022年《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報告》,公司全年推進節能減排項目超400項,累計減碳447230噸;綠色電力使用比例上升至26.60%;每KWh電池產品排放量下降24.89%,單位營收排放量下降40.25%。

具體來看,以四川宜賓工廠的零碳實踐為例,通過采用CFMS管理系統,實現設備主動化控制,節能約8%,每年可節省18973噸標煤,減少碳排放19792噸二氧化碳當量。通過設備定量化運行及節能化排產,有效減少冗余的設備開啟,每年可節省12373噸標煤,減少碳排放15020噸二氧化碳當量。

電池企業零碳制造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的電池企業中,除了寧德時代,在零碳制造方面走在前列的還有遠景動力和海辰儲能。

其中,2023年2月,遠景動力江陰工廠獲得了中國首個五星級零碳工廠雙認證,并成為中國節能協會零碳工廠評價及披露平臺首批上榜工廠。此外,遠景動力通過資助VCS標準下“碳避免”和“碳消除”項目的方式,實現了2022年的全球運營碳中和,并獲得了權威機構英國碳信托 (Carbon Trust)認證,成為全球首家實現運營碳中和的電池企業。

此前9月26日,海辰儲能廈門工廠獲得PAS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成為該公司首家零碳儲能電池工廠。

在業內人士看來,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和零碳生產,對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而言,也是迫在眉睫的要求。

一方面,動力電池生產是碳排放大戶。根據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數據顯示,動力電池生產的碳排放范圍為每千瓦時61—10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其中電池生產的上游部分(采礦、精煉等)為每千瓦時5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而電池生產和組裝的碳排放在每千瓦時2—4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

另一方面,今年8月,歐盟《新電池法》開始正式生效。根據法規要求,自2024年7月起,進入歐盟市場的動力電池以及工業電池必須申報產品碳足跡,需要提供電池廠家信息、電池型號、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電池碳足跡總量、電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跡、碳足跡等信息。

自2027年起,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同時,到2027年7月要達到相關碳足跡的限值要求。

而在我國,今年1月,國家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支持建立鋰電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臺,開展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研究,探索建立電池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

據業內人士介紹,對于電池企業而言,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有四條——提升能效,降低能耗;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購買使用綠電;減排量/碳匯交易。碳抵消只是最后的手段,“零碳”更要求工廠針對其生產、能耗、設備等進行管理提升與技術創新,從而盡其所能盡將溫室氣體排放降至最低。

    責任編輯:康逸梅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彭阳县| 万全县| 星子县| 南汇区| 桂阳县| 岐山县| 固阳县| 舟山市| 武宣县| 双柏县| 通州区| 逊克县| 滨海县| 石城县| 南丰县| 蒙山县| 九龙坡区| 黄龙县| 伊吾县| 富源县| 勐海县| 洞口县| 宁陵县| 永城市| 逊克县| 鄂温| 嘉黎县| 定日县| 随州市| 宁阳县| 凤城市| 莫力| 新田县| 泰顺县| 罗甸县| 望谟县| 临武县| 嘉兴市| 新龙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