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亮聲國歌灌制地,歌劇《義勇軍進行曲》再現風云兒女
從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有著不同尋常的傳奇經歷。
由上海歌劇院與徐匯區文旅局聯合制作的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將藝術化再現《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排演。
10月1日,國慶日,歌劇在《義勇軍進行曲》的灌制地百代小樓前亮聲,既有刻畫核心人物內心的詠嘆調,也有體現特定場景與事件沖突的重唱。

歌劇《義勇軍進行曲》以紀實文學作品《起來——〈風云兒女〉電影攝制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為文獻依據,藝術化謳歌那個“風云時代”及其涌現的“風云人物”,演繹“風云兒女”。
歌劇講述的不僅僅是田漢、聶耳、夏衍、司徒慧敏、許幸之這些進步青年參與、親歷、見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過程,更要塑造以他們為代表、“用筆做刀槍”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群像。

作為該劇的文學顧問,也是《起來》的作者,吳海勇表示, “《起來》聚焦的是《風云兒女》電影攝制與主題歌創作,塑造了包括聶耳、田漢在內的群體形象。與以往反映國歌創作的同題材作品相比,它融會了歷史考證的成果,包括對新史料的發現與參考,更接近歷史真實。”
“《風云兒女》的主創團隊如此年輕:田漢創作歌詞時是36歲,聶耳譜曲時才23歲,夏衍35歲,司徒慧敏25歲,許幸之31歲。這群青年楷模足以激勵新時代的青年‘起來’‘前進’。”在海量的史料研讀與實地采風之后,編劇游暐之一氣呵成,完成了歌劇的劇本初稿。
“歌劇要展現的是左翼文化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左翼電影小組。一部兩小時的歌劇,面面俱到一定不好看,要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選擇最適合歌劇藝術表現、最能突出體現創作主題的人物、事件。”游暐之說。
歌劇請到孟衛東作曲、廖向紅執導,希望兼顧民族化表達與個性化敘事,平衡好藝術性與接地氣,讓觀眾愛聽、演員愛唱。

國慶之后,上海歌劇院將進行歌劇選角,舞美、服裝設計等環節也在積極推進,11月底有望在舞臺上初見雛形。12月15至17日,歌劇將于上海大劇院首演,許忠擔任指揮。
首演后,徐匯區將以百代小樓、中小學校園、劇場為三大核心場景,線上線下聯合開展情境文藝黨課、紅色文藝進校園、流動藝術導賞、駐場演出等主題教育和延伸教育活動。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參與指導,黨委書記張頌華希望,這部歌劇能夠成為“上海制造、海派風格、紅色主題”的歌劇精品,“真正地打動人心,觸發觀眾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形成舞臺與觀眾席的共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