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韜志略|美測試空中特遣部隊,欲提升“大國競爭”戰備能力
熱點新聞:據外媒報道,近期美空軍高層在航空航天與網絡會議上表示,為建設更具凝聚力的空軍部隊,美空軍將測試一種新型海外兵力集結和部署機制——空中特遣部隊。這種編組形式旨在將全部兵力整合至一支輕型、易部署的部隊中,以取代傳統的空軍遠征聯隊。
點評:近年來,美國空軍以“大國競爭”為目標,積極推進力量轉型,形成了諸多海外兵力集結和部署機制,并為此提出了相關新質作戰概念,力圖在大國競爭中奪取空中優勢。此次測試新型空中特遣部隊,是美空軍進行全面評估重組的一個縮影,也是新型力量生成模式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從未來發展來看,美空軍還將繼續以組建空中特遣部隊為主軸,不斷推進空軍轉型,相關動向不僅影響美軍未來建設發展,也將對全球安全形勢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公開B-21新型隱身轟炸機照片。
極力推動美空軍轉型進程
過去二十多年里,美國空軍在“應急準備”這一主要思想指導下,出臺了很多改革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包括空中遠征聯隊等在內的諸多海外兵力集結和部署模式。但是,在傳統的空中遠征聯隊模式下,美空軍將不同部隊類型、零星分散的小組或空軍人員從整個軍種中抽調出來,不僅部署無規律,且支撐要素缺乏。例如,美空軍在抽調一個戰斗機中隊前出時,卻不帶維護保障地勤人員等,從而導致官兵在執行任務時疲憊不堪。因此,美空軍高層認為該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戰爭需求,多次提出要進行新的模式改革。
此次美空軍組建特遣部隊就是要取代之前存在諸多弊端的空軍遠征聯隊模式。據美空軍新提名的第一副參謀長斯利夫中將宣稱,新的空中特遣部隊將包括四個組成部分: 一個附帶遠征指揮參謀機構的指揮單元、一個包括飛行員和維修人員等在內的任務生成部隊、一個提供土木工程作戰保障的戰斗支援部隊以及一個由安全部隊和合同專家等基地支援人員組成的任務保障分隊。這些單位的官兵將在整個作戰周期內共同組隊、訓練和部署,既可獨立發揮作用,也能相互配合與協作,成為一支具有凝聚力的部隊。根據計劃,第一支空軍特遣部隊將于2024年夏季開始共同訓練進入軍力生成模式,2026財年開始部署。
組建空軍特遣部隊是美空軍進行全面評估重組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采用更加模塊化的團隊作為一個作戰單元進行部署,可為戰區指揮官提供一套標準的作戰能力,使得美國空軍具備更加靈活和快速應對突發事件的優勢。對此,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在9月11日的“空天網”大會上表示,“空軍特遣部隊是空軍力量生成模式邁出的重要一步,是美國空軍和太空軍改革的重大舉措”。而除了這種新型部隊模式外,美空軍還在敏捷作戰使用戰術、多能空軍人訓練、指揮參謀機構結構、實施任務式指揮方式進行指揮控制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屆時都將極大推動美國空軍轉型,大幅提高作戰效率。

F-35隱身戰斗機和B-2A隱身轟炸機進行聯合訓練。
加強新型作戰概念實踐與運用
近年來,為維持前沿威懾效應、提高快速穿透能力,美空軍不斷調整兵力運用模式,先后提出“敏捷戰斗部署”“動態力量運用”“縱深隱蔽攻擊”等新質作戰概念,力圖營造空中“灰犀?!毙瑠Z取空中優勢。3月7日,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簽發了最新版本的《未來作戰概念》,提出美空軍必須在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和聯合作戰概念的指導下,打贏未來戰場的“六場戰斗”,即關鍵“空戰場景”、飛行員能力素質、機場基地的新定位、裝備建設、戰斗中手段運用及盟友協作等,涵蓋了戰爭的全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美空軍未來作戰概念的核心仍然突出“敏捷戰斗部署”這一作戰概念。按照其設計思路,“敏捷戰斗部署”主要在合作、競爭和沖突三種態勢下發揮作用,要求各部分戰斗人員具備全局觀念和協作意識,通過各類行動之間的緊密配合,在整個戰斗過程中“拒止”或“終止”對方的敵對行為,避免“橫向”戰場面擴大和“縱向”戰斗強度加劇,即追求“快速結束戰斗”。此外,美空軍還對基地設施和飛行員素質提出明確要求,要求飛行員需要具備“遠征+多能”的戰斗素質,能夠在對抗激烈、條件惡劣、支援受限等環境下,理解指揮官的意圖,保持作戰行動的靈活性和敏捷性,能夠同時執行多場具有挑戰性的空中戰斗,并與其他軍兵種和盟友伙伴國開展合作,同時還要求基地保障從重點依托大型基地,轉變為依托一系列“可防御、可維護、可重新部署”的分散式、網絡化小型機場或臨時基地,這些都為“敏捷戰斗部署”提供了參考依據。

美國空軍認為,在大國沖突中,隱身戰機需要分散部署,減少被“一鍋端”的風險。
除了“敏捷戰斗部署”概念外,美空軍還提出“縱深隱蔽攻擊”戰法,意在通過隱身戰機、核潛艇、特種部隊等手段的綜合使用,采取類似“特洛伊木馬”的戰法,對對手縱深發起突然性襲擊,進而打亂對手作戰節奏,獲得先手優勢。例如,美空軍設想由RQ-170/180隱身無人機、F-22/35戰斗機以及B-2A/21隱身轟炸機組成全球空中特遣部隊,利用隱身性能和夜暗條件掩護突防進入對手縱深,針對敵指揮中樞、政經中心、交通動脈、工業重鎮等關鍵要害實施“斬首”后迅速脫離,從而高效實現作戰目標。為了實現上述理念,美空軍部長肯德爾3月7日還在2023年美國航空航天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首次披露了美空軍戰斗機部隊的發展藍圖,即未來美空軍將由1000架高度自主的先進無人機、200架下一代空中優勢隱身戰斗機和300架F-35隱身戰斗機組成,以爭奪戰場制空權。
美空軍提出上述多種作戰概念,其本質上是為了分散部署、靈活作戰,從而最大化實現體系對抗的優勢。據報道稱,美空軍將在2035年之前持續推進上述概念的深化創新,為其全球快速行動提供理論支持。而隨著空中特遣部隊的組建成型,未來美空軍在實施“全球快速行動”時將更加靈活,在行動節奏上更加強調快速多頻,在編組運用上更加強調小型多向,在作戰樣式上更加強調各兵種聯動,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敏捷電子攻擊”、“防區外精確打擊”和“防區內突襲”等新型作戰概念的實踐與運用。
提升印太地區“大國競爭”戰備能力
近年來,美國將中俄視為主要戰略對手,不斷深化“大國競爭”戰略。美軍認為,在當前大國戰爭背景下,美力量布勢已難以形成合圍,也無法有效保護其前沿作戰基地,特別是由于大國間高烈度的沖突環境以及完備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戰時“印太”地區美軍的生存狀態和能力已非??皯n。為此,美空軍開始積極探索提升戰略打擊平臺的戰場生存能力和快速修復能力,并將其作為為未來打造高端戰備能力持續努力的一部分。根據美空軍作戰思路,未來印太作戰將主要依托關島、迪戈加西亞兩處空軍基地以及其他前沿“睡蓮”基地遂行作戰,若按最大滿編部署計算,關島、迪戈加西亞這兩個基地可容納約250架各型飛機,包括2支轟炸機中隊、8支戰斗機中隊、5支加油機中隊和60架加油機,基本具備實施飽和式密集空襲的能力,但不足以滿足美軍在“印太”地區實施一場小規模局部戰爭的需求。

美國空軍正推動RQ-180隱身無人機和有人駕駛隱身戰斗機進行聯合作戰。
為此,美空軍開始使用“轟炸機特遣部隊”計劃取代“轟炸機持續存在”計劃,多次出動戰略轟炸機開展跨區部署,往返于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關島基地之間,并在飛行中組織各種類型的戰斗課目訓練,既展現了大范圍跨區機動奔襲能力,也擺脫了過去前沿基地轟炸機數量有限、出動即被發現的桎梏。在“印太”地區,美空軍依據“轟炸機特遣部隊”計劃,不定期向關島及迪戈加西亞輪駐戰略轟炸機,并前推F-35、F-22隱身戰斗機至日韓一島鏈空軍基地,以密集出動、高頻施壓方式,加強前沿戰略威懾,在兵力編組上采取轟炸機+戰斗機、轟炸機+偵察/預警/指揮機、轟炸機+民用飛機、轟炸機+運輸機、戰斗機+運輸機等方式,不斷拓展提升空中平臺體系化作戰效能,在行動樣式上采取大范圍機動、夜間突襲、電磁靜默、突然行動、??章摵系确绞?,初步形成了梯次配置、攻防一體、多方聯合的懾打布局。
此次美軍構建空中特遣部隊,也是為了加強印太地區“大國競爭”戰備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據報道,美空軍部長肯德爾已正式批準成立3支空軍特遣部隊,其中一支就專門配屬美國印太司令部,專注于在印太地區開展軍事行動??梢灶A測,隨著空軍特遣部隊的戰斗力形成,未來美空軍將會在“印太”地區頻繁輪換開展行動,并采取與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特遣部隊聯合訓練的方式,從而大幅提升該地區空中力量整體作戰能力,并為實現美國防戰略報告所提出的“一體化威懾、建立長期優勢和在太平洋開展活動”三大支柱提供更多戰場能力選擇。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云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周一期,不見不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