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環保局長大接訪十年后“遇冷”:環境趨好,投訴渠道寬了
9月26日,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環保局長大接訪”,南京市環保局領導班子成員分赴8個地方,面對面接待反映環境問題的信訪群眾。
這已是南京市連續第十年舉辦環保局長大接訪活動。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發現,讓局長直面群眾進而解決實際矛盾的這一創新、“接地氣”的活動,在走過十年歷程后,也發生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變化。
比如,今年的大接訪活動,有點“冷”。澎湃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總體來看,今年南京各個接訪點接待的信訪者較往年都有下降。
這背后,是群眾環保投訴渠道的愈發寬闊,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座城市的環境矛盾漸趨緩和、城市環境正趨于好轉。
不過,“遇冷”的環保局長大接訪活動并沒有失去意義。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表示,環保部門主動到基層,面對面和老百姓交流的制度,要堅持下去。
信訪者,為什么變少了?
26日上午,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隨機前往建鄴區,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正在該接訪點迎接信訪者。
然而,在活動開始后,接訪室和等候室一度“空場”。兩年前的環保局長大接訪并非如此,建鄴區接訪點一個上午接訪十批,等候室里可謂絡繹不絕。
此后,澎湃新聞記者前往鼓樓區接訪點。在鼓樓區接訪的是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黨委委員李文青。
鼓樓區接訪點座位設置更顯“隨意”,局長和群眾幾乎是“鼻子碰鼻子”面對面交流,而不是依然隔著兩米寬的大桌子對話。
記者趕到時,一位家住南京市漢口路的老者正向李文青投訴其樓下的地鍋店、土菜館油煙擾民。他說,他們住在樓上的居民不得不常年緊閉窗戶,無法晾曬衣服。
李文青和其他幾位環保工作人員,從菜館的油煙檢測、工商執照是否齊全,甚至該菜館是否屬于違建等方面,幫助信訪者進行分析和表態,并留下了信訪者電話。
一個上午,鼓樓區接訪點一共也只接待了兩批信訪者。南京市環保監察總隊副總隊長于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匯總來看,今年所接待的信訪者的確少了。
“當前環保工作始終呈高壓態勢,今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江蘇前后,我們也已經全方位排查和解決過一些環保信訪問題。”在于安看來,這是今年南京環保局長大接訪“遇冷”的可能原因之一。
建鄴區、鼓樓區環保局信訪人員表示,當前群眾投訴舉報環保問題形式多樣,更多人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微博等反映情況,并得到了解決。
“環保局長大接訪”十年之變
作為老環保人,于安表示,能感受到民眾的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十年來,反映宏觀的區域性環保問題的信訪者數量增多,不再都局限于舉報自己身邊的環保問題。
據其介紹,26日上午到建鄴區接訪點投訴的市民陳先生,就是反映了其所在社區附近的一系列問題,從河道治理的長效管理,到城市綠化、菜場違建等等。
在接訪點,陳先生稱自己也知道很多問題不歸環保局管,但和局長面對面的機會實在難得,所以就帶著一系列問題前來“傾訴”。
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李文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盡管有群眾所反映問題并非直接歸環保局管,但環保部門同樣重視。
“各種‘城市病’的出現,其實多多少少也都連帶著環保部門的責任,把問題解決掉是最重要的。”李文青表示。
另據《南京日報》報道,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表示,盡管現在信訪投訴的渠道更多,環保工作也更忙,但環保局長大接訪活動已經形成了一個制度,要堅持下去。
“大接訪就是環保部門主動到基層,面對面和老百姓交流,讓老百姓解決環境問題更加便捷。”包洪新表示。
同時,投訴量減少的背后,也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城市環境正趨于好轉。
包洪新介紹稱,十年間,南京的環保制度更趨完善,環保執法更加嚴格,城市環境的改善有目共睹。經過這十年的工作,南京環保人有信心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