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校生轉化專利占54%,上科大十周年生日盤點科教融合成果
·建校十周年,上海科技大學成果轉化亮點頗多,上科大畢業生已成為學校科技成果轉化主力軍。
·截至2022年11月,共有50位在校學生作為發明人參與的155件專利申請已成功進行成果轉化,占全校轉化專利總量的54%。
9月28日上午,上海張江,上海科技大學(以下簡稱“上科大”)舉辦建校十周年科教融合創新發展大會。
2023年9月30日是上科大建校十周年的日子。十年來,在科教融合創新探索之路上,上科大取得哪些成果?
當日,《上海科技大學2022年度創新創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澎湃科技翻閱《報告》注意到:十年來,上科大成果轉化亮點頗多,上科大畢業生已成為學校科技成果轉化主力軍。
《報告》顯示,依據2022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2020年上科大專利轉化率達25%,2018年至2021年專利許可合同金額已累計超過60億元人民幣。
據悉,截至2022年11月,共有647位在校學生作為發明人參與了763件專利申請,占全校專利申請總量達63%。其中,共有50位在校學生作為發明人參與的155件專利申請已成功進行成果轉化,占全校轉化專利總量的54%。
2022年,上科大孵化出15家科創型初創企業,全年早期創業融資4億元人民幣。2022年9月,由上科大孵化的畢業生創業公司影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岱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獲得學校9件專利獨占許可。
影眸科技創始人、上科大第二屆本科生、2023屆研究生吳迪也來到大會現場,他分享了上科大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如何幫助他完成科研成果轉化、融資近億元的故事。
吳迪說,回望十年,上科大很多畢業生在學習和科研當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去往海內外頂尖高校深造。很多人和他一樣選擇創業,這得益于上科大教給學生的第一課——創新,“創新不只是國家和世界發展的原動力,更刻進了每一個年輕人的骨子里。”
這句話點燃了吳迪內心想要創新的想法,開啟人生新的起點。經過六年努力,他和計算攝影課題組小伙伴最終研發出全球最高精度的人臉掃描設備穹頂光場系統。
吳迪說:“完成了從0到1的研發,我也踏上了從1到10的旅程。”實驗室技術該拿到產業上落地,在學校負責技術專業老師的鼓勵下,吳迪成立了初創公司影眸科技,獲得了學校的支持及數項專利授權,鎖定了近億元融資。
吳迪稱,上科大在培養很多創新創業者的同時,自身也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創業。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在現場回顧上科大的“創業”之路。張亞平說,早在20年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就與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江綿恒校長一起醞釀,雙方共同建設一所研究型大學。作為院士合作的重大項目,上科大從2013年建校之初,科教融合的體制優勢已融入其基因血脈。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上科大與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充分發揮,資源共享,促進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協同打造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一批國之重器,并相繼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上海科技大學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準上海科技大學成立。自建立以來,學校努力建設和發展成為一所小規模、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2022年9月2日,上海科技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