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湖大學引入首位海外文科教授,主要工作是“給本科生上課”
西湖大學引進首位海外文科教授。該校9月26日官宣,校長施一公和副校長許田邀請佛羅里達大學藝術史系長聘副教授來國龍加入西湖大學,主要工作是“給本科生上課”。該校官方微信號相關推文稱,“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西湖大學以理工見長,卻始終對人文教育充滿敬畏。”

來國龍
來國龍已為西湖大學本科生開設了兩門通識教育選修課:全球藝術史和語言學,未來還計劃開設文字與文明、文化遺產、考古學史、文字破譯、藝術與科技等課程,并將組建“藝術與考古-歷史語言研究室”(Art and Archaeology & Historical Linguistics)。以理工學科見長的西湖大學這一舉動也體現了其對人文教育的重視。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26日從西湖大學獲悉,來國龍是杭州蕭山人。1991年獲吉林大學國際法學士學位。1994年獲北京大學商周考古與古文字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任職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2002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藝術史博士學位。2002-200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課題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傳統與現代化,并在該校藝術與考古學系教授中國考古與藝術史。2004年加入佛羅里達大學藝術史系任教近二十年,歷任助理教授、長聘副教授。

2023年6月,來國龍與北大李零先生及文研院駐訪學者在陜北考察
來國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藝術史、古文字與商周考古、出土簡帛與上古音、文化遺產保護和中國文物收藏史等。過去三十年來,他專注于以國際通用的學術語言為媒,向世界“還原”與講述古老的中華文明。
2015年,來國龍與同事一起組織了題為“揭開帝國與殖民考古的意識形態面紗”的學術會議,將長期邊緣化、甚至被忽視的東亞考古學史呈現在了側重西方考古學史的眾學者面前。
來國龍還通過細密的考證研究發現,一直被“誤讀”為“鎮墓獸”的戰國時楚國墓葬中的器物更有可能是楚國貴族為求多子多福、氏族繁衍的生殖崇拜中“求子之神”的神位。該成果見于曾獲美國考古學會(SAA)2016年最佳學術著作提名獎的來國龍代表著作Excavatingthe Afterlife: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eseReligion(幽冥之旅:楚地宗教的考古學研究)中。
來國龍始終認為“我的研究材料在中國”,這也促使他回國加入西湖大學。在佛羅里達大學,來國龍帶著美國學生了解中國、東亞及更大范圍的亞洲文明;在西湖大學,他一方面將繼續講授該領域,另一方面,也將引入西方的材料、西方的研究,給中國學生一個立體化的視角。
在來國龍這學期兩門選修課程中,全球藝術史是一個宏觀視野的課程,涉及各類文明的藝術史,側重比較東西方的理念、強調藝術史思維的變化。語言學除了介紹語言學的基本方法,也會從西方研究漢語的視角,對比漢語與歐洲語言的不同,讓學生們突破自身文化的“繭房”,努力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中國語言與文字,加深對中國語言文字的認識。
來國龍還計劃開設文字與文明、文化遺產、考古學史、文字破譯、藝術與科技等課程。
來國龍將在教學中運用國際通行的人文教育理念,培養同學們用英語閱讀、思考、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塑造批判性思維。他的課堂將沒有考試,只有閱讀、討論與論文寫作。
“相對于硬科學,我們人文學科的研究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更多的變量,因此我們在研究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嘗試新理論、新方法。好的研究可能是給大家提供新的思路,你可以通過我這套新方法,去更好地分析你的材料。人文學科的研究,看似無用,其實在開啟人們的思路上,可以有大用。用新方法,找到新成果,這是最令人興奮的。這就像結構生物學家在解結構,當遇到做不出來的結構,也會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來國龍將在西湖大學組建“藝術與考古-歷史語言研究室“(Art and Archaeology & Historical Linguistics)。“一方面,我會延續原來的研究方向,包括藝術史、上古音和古文字研究。另一方面,會開啟一個新課題:中國近百年文化遺產保護的歷史。這其中,會探討文化遺產、人文環境、山河景觀、自然景觀的變遷。這個主題也涉及到我們是如何看待這些文物的,這方面的觀念變遷。同時,也與我以前學習的法律、考古學史、藝術史、收藏史等議題相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