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你可曾聽說俄亞大村

2018-09-26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文、圖 | 大劉

長江在過了云南虎跳峽以后,急轉盤旋,形成了一個倒U字形河谷,無量河自其頂端匯入,形成三條河道聚集的景觀,名三江口。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納西族古寨俄亞大村,就在無量河的二級支流——龍達河北岸。

在交通閉塞的俄亞大村,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美籍奧地利探險家、植物學家和地理學家約瑟夫·洛克曾經在《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這樣描述它:“整個貢嘎嶺山脈和無量河曾經被納西首領統治,具體時間是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年)。那兒有許多納西村莊,統稱為俄亞,村子的居民都是過去防守那些區域的納西士兵的后裔。”按照今天的行政區劃,俄亞大村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云南寧蒗、麗江、香格里拉與四川稻城、木里五縣交界處,真正的“雞鳴兩省五縣”。

經鹽源瀘沽湖到木里縣依吉鄉,在去俄亞的路上,一路塵土飛揚,坑坑洼洼,越野車才能通行。在懸崖峭壁間穿行,有些地方只能容得下一輛車通過,非常驚險。放眼望去,滿山原始茂林,不遠處還有積雪覆頂。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顛簸,雙腳才得以觸及柔軟的泥土。正是因為難以抵達,俄亞大村成為不少探險者口耳相傳的“秘境”,外界對于這里獨特的馬幫文化、建筑以及“伙婚”,于不了解中報以好奇。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變化,俄亞人不再與世隔絕。

俄亞馬幫

馬幫

由于交通閉塞,俄亞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數量不等的騾馬。村民上山要騎馬,運輸靠騾馬,送肥拉糧離不開騾馬,騾馬與俄亞人祖祖輩輩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

28歲的年輕村長、現任村支書呷若告訴我:“俄亞全村共有200多戶人家,共1600多村民,一般一家有三四匹騾馬,全村有上千匹。”

傍晚,俄亞公路上一片繁忙,一隊隊的騾馬正在回村,它們馱著糧食、柴塊、麥草等物。騾馬流中夾雜著村民,他們或扛著農具,或背著背篼。騾馬成串進村的場面要持續一兩個小時。

過去,馬幫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渠道。呷若告訴我,俄亞大村通車前,擁有五六十支馬幫,從業人員數百人,遠近聞名。他們往返于云南的迪慶、麗江,四川的稻城、木里瓦廠區及俄亞納西族鄉。馬幫通常從交通條件好的地方馱小商品到偏僻的地方,然后從偏僻的地方馱山里出產物到交通條件好的地方。

馬幫運送木材

2011年,俄亞大村正式通車,車輛運輸取代了馬幫,但村里的騾馬數量并沒有減少,“因為村民住地和莊稼地隔得太遠,這些騾馬便用來馱糞和莊稼。”大村納西族教師古瑪說。主人在田里勞動,騾馬就在旁邊吃草,或被關進莊稼地的圈里,等到下午再馱農具和柴草回家。

如今,俄亞大村的年輕人喜歡摩托勝過了騾馬。30歲的蘇朗2012年花6000多元買了一輛摩托車,出行都騎。他說,“現在全村已經有近百輛摩托車,村里的年輕人喜歡在摩托上裝上音響,一路走一路放,很拉風。”

在俄亞大村腳下,龍達河在這里流過,大村人利用龍達河的旁系支流,順流而建建起了一座座小巧的水磨房,圓木搭建,白土蓋頂。

行走俄亞,可見一些房前插著白色的旌旗,門前掛著野獸的干尸、或掛著刻有神秘文字和圖案的石碑,石碑被漆上了彩色。

東巴

對于俄亞的納西人來說,東巴文化貫穿整個到日常生活中。“成人禮”、祭天、祭祖、祭神、婚喪、驅鬼禳災、嬰兒取名、占卜兇吉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東巴”。“東巴”,即納西民間宗教的祭司,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俄亞人至今還使用象形文字,他們稱自己的文字為“斯交魯文”,意為“木跡石印”,即寫在木石之上的記號或木石文字。與麗江等其他納西族聚居區一樣,這種文字也一般為“東巴”所獨通,因此得名東巴文。

俄亞納西有自己的歷法,是一種月亮歷法。每年冬至前后,村里的東巴和會看星象的十多個鄉賢,陸續把各自的觀測結果和意見告訴一位東巴的“領導”,“領導”再根據自己的歷法和星象來推算確定下一年的歷法。村長呷若介紹,這里有三十二個東巴,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東巴。

文字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共有1300多字,它集書畫于一體,線條流暢,筆法簡練,這種文字一般為東巴所獨通,因此叫東巴文。從文字形態發展的來看,它比比甲骨文還要原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后來有了紙,這些符號圖象才被寫在紙上。

朗布東巴說:“這些文字有魚、有鳥、有花、有草、有牛、有羊、有太陽、有星星月亮等等,包羅萬象。你們看到的這些圖畫就是的文字,有的一個圖畫就代表一個意思,一個典故,或一個故事。有的幾個圖畫連在一起是一個意思,一個典故,或一個故事,所以,這些經書里有許許多多先人們的故事,包括俄亞納西族從麗江牽移到這里的過程,經書里都有記載。還有,什么時間播種、什么時間收割,生什么病吃什么藥,經書里都能找到,經書里的學問太多了。” 

看著這些圖畫象形文字,時間長了,符號似乎浮起來,一串串從眼前漂過,仿佛從遠古來的天書。

伙婚

說到伙婚,當地人并不忌諱,認為這是本地婚俗,當地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較少,大多是人口較多的伙婚家庭。當我對伙婚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感到疑惑時,朗布微笑道:“伙婚家庭很團結,兄弟之間對妻子,小孩都一視同仁,平時大家分工合作,不會鬧矛盾。”
原本保存著古老習俗,固守著自己生活節奏的俄亞大村,隨著時代的發展,伙婚,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習俗正在逐步消失中。

貝地圖,五十四歲,十七歲時嫁給本村的阿孜瓦布五兄弟,后來妹妹戈咪也嫁過來組成伙婚家庭。貝地圖生了四個小孩,女兒古瑪,扎特,還有兩兒子,戈咪小貝地圖九歲,生一女一兒。阿孜瓦布有五兄弟,老大夏拉,老二伊扎,老三年若已去世,老四瓦嘉后來在縣城工作,自己找了個妻子脫離了伙婚家庭,阿孜瓦布排名老五。在伙婚家庭,小孩出生后是不知道誰是親生父親,有幾兄弟就有幾個爸爸,按一爸、二爸、三爸這樣稱呼。

莊房

俄亞大村地處大山深處峽谷地帶, 農田都在村子對面的高山上,家家戶戶就在田邊建房子,稱之為“莊房”。興建莊房的初衷是為了午間休息并存放勞動工具,后來逐漸演變成農忙時期的臨時住所和糧倉。莊房靠山層疊而建,建筑多為平頂石碉房屋,屋頂通常都有木梯通向另一家屋頂,連體建筑,形似蜂巢,共同構成了一個層次分明的建筑群落。

莊房也是六畜住所

隨著大村人口不斷增多,人口密度日益加大,大村人又將六畜轉移到莊房。現在的莊房,已成為每個家庭農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以及糧倉。

當地人介紹,當初建莊房的目的是為了午間可以休息,并存放一些勞作的工具,后來才逐漸轉變功能,成為了農忙時的臨時住房和糧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俄亞納西族人祖祖輩輩在莊房里生產生活,演繹著納西人的農耕文化。

莊房民居采用當地豐富的石料、木材和粘性很強的白土建造而成,石塊壘墻,圓木構架,白土蓋頂。白土粘性很大,夯實風干之后相當堅固,所以當地人都用白土砌墻,蓋頂,主房架則用圓木搭建。圓木是自己上山砍伐的,白土從山腳下挖回,石板石塊山里隨處可見,修建莊房時,親戚朋友都來幫忙,幾個月就建好了。

俄亞莊房

俄亞大村的248戶人家集結成了一個碩大的建筑群,每家的住房正面無門無墻,登梯即進二層門廳,再進主屋、糧倉、儲物室。底層是畜圈,三層是女子住房,房頂是曬壩,每層用模梁木板隔開。屋頂經過一根獨木梯可到另一家的屋頂。戶與戶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進了一家的門,就可走進整個古寨。

連綿的高山峽谷造就了俄亞大村四百多年的神奇與寧靜,如今,俄亞人期待著過上現代生活。古村建起了一批新式民居,藍色鐵皮屋頂夾雜在莊房當中,顯得極不協調。同時,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習俗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感也在慢慢變弱。然而,看到人畜長期混居造成生活污水及動物糞便的直接排放,巷道內污水橫流,一入夏蒼蠅就滿天飛的狀況,我們也沒有權力要求他們固守原本的生活方式。只希望俄亞人在自由選擇自己的方活方式時,不要忘記來時的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揭阳市| 治多县| 旅游| 镇安县| 石首市| 佛教| 琼海市| 沁水县| 宣恩县| 泸定县| 滨州市| 天柱县| 华亭县| 长子县| 高淳县| 大英县| 大关县| 通道| 运城市| 苏尼特右旗| 盐边县| 德江县| 高雄市| 科尔| 鄂温| 高平市| 玉树县| 左贡县| 阿瓦提县| 宁蒗| 宕昌县| 南江县| 湖南省| 崇州市| 丹江口市| 淳安县| 阿拉善盟| 嘉义市| 周口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