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有利搶無利躲,一些基層干部要去“油膩”增“賢能”
某鄉在泄洪道上攔腰筑壩修路,由于沒有涵洞,路每年都被沖斷兩三次。有村民支招,但鄉干部不予理睬,一名村干部稱“只有經常動工才能經常有錢賺”;建魚塘資金到位了,村主任卻躲著不辦事,直到資金被收回;某村要硬化廣場,村干部說“這周拔草,下周硬化”,村民們一年拔了7次草,但至今盼不來硬化施工……近日,《半月談》集中報道了一批“有利搶,無利躲”的油膩扶貧干部。
看起來雖然荒唐,卻不折不扣地反映了一些農村地區扶貧工作的真實面貌。面對公共利益,一些干部非但沒有盡到應有的擔當,反而打起個人利益的“小九九”。有的參與扶貧工作的干部像商人一樣,“無利不起早”,自己沒有從扶貧項目中獲得實際的好處,或者好處不大,就百般推諉和拖延,甚至妨礙有作為的干部開展工作。
很多類似問題都發生在基層,暴露出一些基層干部的利益觀問題。盡管從整體上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已日趨現代化,但在一些基層地方,有的干部依然把公共事務視為私人領地,把公共權力視為私人力量。尤其在一些鄉村,由于基層民主不健全,部分村干部沒有把人民脫離貧困的迫切期待放在心上,反而拉著扶貧的大旗大行蠅營狗茍。
修路不考慮實際情況,不作好科學設計,反復壞反復修,當然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但絕不是簡單的折騰,要看到潛藏的腐敗空間。一項基層的基礎工程雖然花費不算多,但日積月累、反反復復,就創造了巨大的利益空間。上級下撥的扶貧建設資金,是否存在截留和貪污,有必要好好查一查。
據半月談報道,今年上半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53萬個,處理6.15萬人。其中,本土干部占被通報總人數的96%,包括鄉鎮干部、村兩委干部等。而第一書記、扶貧隊長等外來干部只占4%。在扶貧領域,照理來說本土是最大的受益者,本土干部應當更有工作積極性,實際情況卻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樣的反差讓人不得不深思。
基層“微腐敗”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實是兩面一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外在的結果,“微腐敗”則是內在成因。一些干部混淆公權和私利的極限,但在高壓反腐的環境中,不敢頂風作案,于是學會了裝樣子、立牌坊。名義上看,扶貧工作都在持續開展,資金的使用看上去也合理,但折騰了一大圈,一切回到了原點。勞民傷財不說,公帑已進了個人的腰包。
不光在扶貧工作上,“搶、躲、拖、拒”的“油膩作風”在很多領域都存在。中央紀委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意見》,在提出的問題中,包括“在工作中空喊口號,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熱衷于作秀造勢”。行動少落實差的“油膩作風”,已成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頑疾。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展基層治理過程中,既需要嚴守黨風政紀底線的“賢者”,也要有能干肯干實事的“能者”。實際上,干部的“賢”與“能”是不可脫離的。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真正放在心上,才能扎扎實實地建設一批惠民工程,讓普通人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讓干部不油膩,唯有在干部思想的“強身健體”上發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