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城市策略︱校園該怎么提供中小學生的午餐
中小學生已返校三周。對于有孩家庭來說,暑假結束,一切回歸“正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包括接送孩子、檢查家庭作業,而孩子的一些餐食由學校提供,等等。
就在這個九月,“預制菜”進校園成為眾矢之的,最后以教育部表明“不宜推廣”而告一段落。那么,學生在校園如何才能吃飽吃好?本篇關注中小學生的營養和飲食。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曾數次刊文,關注食物沙漠問題。“食物沙漠”——指的是難于以可負擔的價格獲取蔬菜和水果等營養豐富新鮮食物的地理區域。就美國而言,食物沙漠基本是低收入社區,遠離食品超市,往往也受困于公交基礎設施的缺乏。置身于食物沙漠中的居民,隨時可以獲得包裝食品、油炸薯條、漢堡包和可樂,但更全面的健康食品,他們根本無法企及。全球已有許許多多的孩子,正置身“食物沙漠”之中。
關于學生早餐,以下重要信息摘錄自光明網。早餐作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頓飯,其作用絕不僅是“填飽肚子”。《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建議,早餐應提供全天25%~30%的能量。此外,還提到,“早餐食物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動物性食物、以及奶類、大豆和堅果等四類食物中的三類及以上”。
如何為學生準備一餐可口早飯,相信每個家庭各有妙方。最為寶貴的,是為人父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早早起床在廚房花費的時間和心思。那么,學校又是怎樣做的,可以怎樣做才會更有利于孩子身體的成長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呢?
紐約市中小學校放棄預制食品,轉而提供新鮮烹制的校園午餐
美國許多學校,通過聯邦學校膳食計劃(國家學校午餐計劃和學校早餐計劃),為學生提供膳食。這些項目由美國農業部和各州機構管理,向學校報銷為學生提供健康膳食的費用。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學校的膳食計劃,部分學生有資格獲得免費或折價的膳食。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信息,美國學校供應的膳食富有營養。研究表明,與非參與者相比,參加學校膳食計劃的學生在用餐時間可攝入更多的全谷物、牛奶、水果和蔬菜,總體飲食質量也更好。而且,參與學校早餐計劃,對應著更高的出勤率、更少的缺課以及更好的學業成績。按照要求,通過學校膳食計劃提供的膳食,必須滿足特定的營養要求,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所占比例。
各學??梢酝ㄟ^以下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學校膳食計劃:提供營養豐富且有吸引力的膳食;從學生和家長那里收集對于校園供餐的期待和意見;確保學生有足夠時間吃飯(早餐至少10分鐘,午餐至少20分鐘);避免公開認定有資格獲得免費或降價膳食的學生。
2018-2019學年,紐約布朗克斯區開展了一項為期一年的實驗,證明從過度加工的食物向新鮮烹制的食物轉變是可能的?!俺嗣姘?,教育是人們的第一需求。”這句話是喬治·丹頓于1905年在一份名為《國家為學童提供食物的計劃》的文件中所寫的。今天的情況,與當時一般無二。為了學習,孩子必須吃飽;食物質量越好,學習就會越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然而,始于1946年的美國國家學校膳食計劃并沒有達到預期。學校供餐可謂差強人意——毫無口味可言,冷凍食品,慣常使用油炸的烹飪方式。與此同時,美國的公共健康水平一直在下降,肥胖和慢性病發生率在上升。對兒童在校的飲食方式進行徹底改革,迫在眉睫,這就是紐約布朗克斯區試點項目的緣起。

紐約校園 午餐試點項目所提供的新鮮烹制的餐食
試點項目的最終報告標題為《讓校園餐打破常規》(Cooking Outside the Box)。這個試點項目的目標,是看看學生們能否吃到從頭開始新鮮烹飪的全餐,并計劃將該項目擴大到紐約市轄區內所有學校。推廣不易,需要對工作人員提供廣泛的指導和再培訓,并為廚房配備新設備和午餐烹制空間。之所以選擇布朗克斯區開展試點,因為“它是紐約州最貧窮的區縣之一,與飲食相關的疾病發病率最高?!?/p>
試點項目在四所高中和一所K-8學校展開,證明完全有可能從加工食品轉向每天在校使用“最基本形式的食材”新鮮現做食物作為校園午餐。校園餐的菜單,如鷹嘴豆泥配新鮮出爐的扁平面包、意大利面和肉丸、燉雞和米飯、辣味火雞、自制面皮的烤披薩,以及小火烤胡蘿卜和脆甘藍片等配菜。廚房工作人員學會了如何烹飪,而不僅是重新加熱預包裝食品。廚師們洗菜切菜,清洗生雞腿,并測試多種香料。而在此之前,他們做的工作僅僅是,對預制食物進行加熱,如雞塊、馬蘇里拉奶酪條、漢堡和牛肉餅。
一個不利因素是,參與現制校園膳食計劃的學生數量下降了10%。但試點項目的研究人員并沒有因此氣餒。他們相信,隨著孩子們對校園供餐菜品越來越熟悉,以及營養教育的加強,并且學校安排更長的午餐時間,校園膳食計劃人數將回升。將這項計劃擴大到紐約市的1800所學校,絕非一項簡單任務,但考慮到它將帶來的長久回報,這件事值得投入。2019-2020學年開始,紐約市全部公立學校施行

一位小學生在校園午餐時 挑選蔬菜
“無肉日”計劃,即每周一供應的校園餐(包括早餐和午餐)為素食。其宗旨在于遏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改善公眾健康。項目實施的基礎,是2018年春季在布魯克林區15所學校啟動的一個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證明,它既具有成本效益,又深受學生歡迎。為何受學生歡迎?是因植物性飲食在年輕人中更常見,而且“年輕一代對氣候變化深感憤怒”,他們理解溫室氣體排放與大規模肉類生產之間的聯系。
這一項目得到廣泛支持。斯塔滕島自治市市長詹姆斯·奧多在一份聲明中說,
“對那些嘲笑這種想法的人,我有一些簡單的建議:去看看科學,看看數據,看看兒童肥胖,看看糖尿病前期的診斷,看看65%的12-14歲美國兒童已表現出早期高膽固醇疾病的跡象。然后,你也許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不能沿用同樣的方式做事。我歡迎周一校園無肉日計劃?!?/p>
紐約州參議員亞歷山德拉·比亞吉本人是素食主義者,她說:“學習吃健康食品,是我們的孩子在教育中可以獲得的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獲得健康食品,是預防性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p>
紐約一位名為Chris Vangellow的父親于2022年1月曬出讀中學兒子的校園午餐(左下圖),抱怨分量少吃不飽。還列出了其他學校的幾張午餐照片。這樣的抱怨,似乎提示紐約新實施的“現制校園餐”免費供餐計劃不那么皆大歡喜。
美國免費校餐項目原本只面向低收入家庭,但疫情期間,美國國會要求學校暫時向所有學生提供免費校餐。2022年秋季學期以來,疫情漸趨緩和,但學生對免費校餐的需求不減反增。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美國學校報告稱,按國會規定提供的免費校餐,不僅不能讓學生們吃飽吃好,還給校方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日本的校園午餐計劃,不止于“吃”
把校園午餐視為一個教育機會,吃飯就有了不同性質。
日本94%的中小學有1000多萬學生通過校園午餐計劃獲得食物。校園午餐由學校廚房的廚師團隊從頭準備,經常使用學校種植的蔬菜,這些蔬菜由各個班級種植和養護。這有助于讓孩子從小就習慣吃健康、均衡的飯菜。
而校園午餐時間,是教孩子們如何供應餐食、餐桌禮儀和打掃衛生等重要技能的時間。日語中有一個術語,Shokuiku,意即“飲食營養教育”,指的是教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早在2005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出現飲食失調,日本政府頒布了一項關于飲食營養的法律,鼓勵學校教育孩子如何去選擇好的食物。2007年,日本政府提倡各個學校聘任飲食營養教師。這些策略呈現出積極影響,提高了中小學生的到校出勤率,校園剩飯菜的產生量顯著減少。
每天由學生在校園午餐時段輪流值日。值日生從廚房里提取食物車,向準備食物的廚師們愉快地道謝。他們清潔雙手,穿上合適的服務服(罩衫、發罩和口罩),把食物分發給同學,可能有烤魚、土豆泥、蔬菜湯、面包和牛奶。老師和學生一起用餐,向學生展示良好的餐桌禮儀,并引導關于食物來源的討論。比如,午餐的土豆泥來自學校菜園。老師會告訴同學們,“你們會在三月份種下土豆,七月份午餐中就可以品嘗了?!碑斎?,有時校園午餐中的討論可能轉向日本飲食歷史或文化。畢竟,在日本中小學,校園午餐時間,也是上課時間。

日本校園午餐中的值日生(視頻截圖)
所有學生在校園午餐時,都自帶可重復使用的筷子、布墊和餐巾、杯子和牙刷。飯后,他們刷牙,然后開始持續20分鐘的餐后清潔,包括教室、走廊、入口和浴室。
這樣的校園午餐計劃,意義遠不止為孩子們提供一天中部分時間的能量;它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擴展品嘗的食物類別,以及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價值。此外,也可以從小培養技能,比如在廚房工作、高效上菜供餐和做大掃除,這對每個人以后的生活都非常有幫助。
荷蘭烏特勒支:關注自然和食物的校園設計

荷蘭烏特勒支 NOWSCHOOL,戶外教學占據極大比例,以自然為課堂。
對于中小學生,“吃什么”是最為基礎的問題,也是大家下定決心就能完美解決的問題?!霸谛W什么”才是最值得反思,并亟待著手改變的。很多人都開始意識到,應該教會孩子真正重要的東西——培養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然世界真實而深刻的理解。有人開始行動——不僅限于思考這些新奇想法,而是已經起步,推動改變發生。荷蘭一所私立學校為學生“吃什么”和“學什么”提供了示范。

在綠色校園運動理念指導下建成的荷蘭烏特勒支 NOWSCHOOL,有大量農業種植空間和堆肥空間。校園食堂供餐來自校園農園。
荷蘭烏得勒支的NOWSCHOOL,正是受綠色學校運動啟發而成立的一間私立學校。在NOWSCHOOL之中,孩子們對自己的學習之旅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并保有自由的好奇心。NOWSCHOOL以兒童為中心,旨在將兒童從傳統課堂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確保他們獲得對未來社會而言至關重要的生態素養,以及傳統的識字和數學技能。戶外學習占據很大比例,大自然是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孩子們通過行動、互動和實作,而不僅通過書本學習或死記硬背,來掌握未來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技能。

荷蘭烏特勒支 NOWSCHOOL校園中的農用溫室。
校園設計包括七棟重要建筑:
其一,中央活動空間:一個大型圓形大廳,用于舉辦演講、音樂會、舞蹈和其他活動。
其二,圖書館/閱覽室。
其三,大型廚房/餐廳:廚房使用校園種植的農產品制作餐食供應,其南側是附屬種植溫室,校園核心區周邊都是生態種植土地。
其四,創客空間/手工坊/工作室:一個致力于工藝和升級的空間,為動手項目提供設備。
其五,接待處和辦公室/聯合工作空間:學校和辦公室的接待處,有靈活的辦公空間,允許社區聯合辦公。
其六,可堆肥廁所和生活污水儲存處理區:包括灰水收集/蘆葦床人工濕地,以供污水處理。
其七,自行車棚和生物燃料設備:為學校師生修學旅行所需的巴士車生產燃料。

荷蘭烏特勒支 NOWSCHOOL校園中,學生在采摘。
無獨有偶,非洲大陸的馬拉維共和國,許許多多的孩子正在校園學習如何種植食物。2015年,馬拉維北部恩卡塔灣區的一所學校,決定教孩子們如何種植食物,因此啟動了一個園藝項目。這個項目實施得非常成功,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學生父母的好奇心,年底開放日又引來四所學校加入。這就是馬拉維校園樸門農藝俱樂部組建的契機。


參與 馬拉維樸門農藝計劃(SCOPE)的學校和學院,學生學習如何保護環境,并使用天然資源自己種植食物。
人們總說馬拉維人民很窮——如果只以GDP衡量財富的話,那他們無疑是窮人。但事實是,他們可能“沒有金錢,但有著豐美的香蕉、芒果、鱷梨的出產?!?/strong>馬拉維有水,有良好適宜的氣候,加以養護,莊稼作物能茁壯成長。馬拉維有豐饒的物產和資源,只是沒有錢而已。貧窮國家的孩子們,學習種植食物,在校園中的裸地上種出果實累累的香蕉樹、芒果樹,提供的不僅是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更是對內心自信自強的滋養。
美國的相關建議:為所有學生提供免費而健康的校園餐
美國社區預防服務工作組(CPSTF)建議為所有學生提供健康又免費的學校餐,以增加美國國家學校午餐計劃(NSLP)和學校早餐計劃(SBP)中學生參與比例,減少曠課現象。這有助于緩解食物不安全帶來的影響,改善學生飲食的營養質量,提高學業成績。全員免費健康校園餐,可消除低收入家庭學生持續獲得免費健康食品的障礙,進而促進健康公平。
“人人健康校園餐”為所有在讀學生提供免費營養餐(早餐、午餐或兩者兼有),無論家庭收入如何。而在傳統模式中,需要基于家庭收入確定是否有資格享受免費和降價膳食。這條建議,可待消除一切限制低收入家庭學生參與的經濟、行政、語言和社會障礙,讓他們受益于學校膳食計劃;改善飲食質量,促進所有學生的健康和福祉。
提出這項建議的依據如下:食物和營養安全是影響健康的社會性決定因素。經歷食物不安全的兒童更容易出現身心健康不佳、肥胖、語言障礙增加、學習成績不佳和行為問題。2020年,全美14.8%的有孩家庭經歷過食物不安全。處于不利地位的種族和族裔人口以及低收入人群的家庭,更可能經歷食物不安全,并往往無法獲得負擔得起的營養食品。然而,傳統的基于家庭收入的免費或降價用餐資格要求,可能會限制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參與。
日本校餐發展歷程表明:只要下定決心,必定能為孩子提供營養健康的校園餐
知乎網友姜好的文章,對日本校餐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日本最早的校餐,是1889年山形縣鶴岡町私立忠愛小學為貧困兒童提供的免費午餐。1923年起,校餐逐步在日本推廣。但1941年,由于糧食供應不足,校餐供給一度中止,導致兒童嚴重營養不良。1948年日本政府一項青少年體檢發現,日本14歲男孩平均身高為146公分,比起1939年戰前體檢結果減少了6.1公分。戰爭結束后,日本把提供校餐的事宜重新提上日程,并從1947年起開始在全日本大力推廣。特別強調牛奶和面包的免費供應。
目前,日本對每一份校餐的營養成分列明了嚴格規定。首先,一頓校餐提供的能量,應為學生全天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一。營養必須保持均衡,其中蛋白質所占比例為13~20%,脂肪為20~30%,碳水化合物為50~60%。此外,校餐提供的鈣,必須為每天攝入量50%以上;小學生在校餐中的鎂元素攝入,應在全天限值的三分之一以下,中學生約為40%;鐵元素約為每天攝入量40%;維生素約為每天攝入量40%;食物纖維,小學三年級生為每天攝入量的40%,小學五年級生為每天攝入量的三分之一。為確保營養全面,日本一個月的校餐,基本不重復。視季節加入各種時令食譜。為避免校餐和家中飯菜重復,學校會提前把每個月食譜發給家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規定,孩子們的校園午餐,校長要吃第一口——這樣確保校餐安全。
一篇題為《從學校的食堂飯菜看東京從1960-2010年50年的變化》的文章,更直觀地提供了東京校園餐的變遷。





日本東京 1960-2000年代校園餐變遷
人類作為高級物種,向來采取K生殖對策——少生優生優育?!坝孜嵊滓约叭酥住?,愛護兒童一直是樸素的社會道德,以人為本的社會尤為如此。日本校餐發展歷程表明,只要下定決心,無論國家經濟狀況如何,必定能夠破除一切障礙,為孩子提供營養、健康又安全的校園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