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館校合作丨尹山湖實驗小學研學活動——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小課堂
甪直古鎮素來有著“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甪直水鄉婦女服飾是蘇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并于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伴隨田間農作而生的甪直水鄉婦女服飾漸漸失去生存空間,在生產生活中淡化。為了輔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甪直水鄉婦女服飾推廣到更廣闊的空間,9月20日,吳文化博物館與尹山湖實驗小學合作開展研學活動,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小課堂。

本次課堂以“青蓮衫子藕荷裳”為主題,旨在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出發,通過向孩子們詳細介紹甪直水鄉婦女服飾發展形成的社會環境、材質、分類、紋樣圖案,以及在當代社會的發展變遷,培養新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這是甪直水鄉婦女服飾的八大件,大家最想看哪個?”隨著研學老師的發問,孩子們的目光被大屏幕吸引,紛紛舉手選擇自己第一眼看中的服飾。襡裙、襡腰、百衲繡花鞋等服飾一個個被孩子們選中,孩子們在研學導師的娓娓道來中興趣高漲,紛紛表示:“好有趣呀!”




“這是拼接衫,是咱們以前的水鄉女子為了方便勞作創造出來的,由幾塊布料連綴在一起組成,既便于拆換、節省布料,異色相拼又帶來一種獨特的美感……”課堂上,研學導師引領孩子們仔細觀察俏麗的拼接衫,希望以此為媒介,讓孩子們感受到上世紀水鄉女子從少女到老婦,在光陰流轉中度過的平凡又踏實的一生。
此外,課堂中還介紹了包頭、胸兜、拼襠褲、卷膀等服飾,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用意。“老師,這個是用來做什么的?”“這是包頭,也叫三角包頭巾,既能保護頭發,防止蓬亂,又能遮陽防曬,便于生活和勞作,具有帽子的功能。”通過一對一的互動教學,孩子們對這些服飾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課程結束后,研學導師為孩子們播放了精彩紛呈的視頻《打連廂》。孩子們不僅欣賞到了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同時也深入了解了甪直水鄉婦女服飾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視頻中展現的婦女服飾變化和舞蹈形式使得孩子們對這一傳統文化更感興趣。


此次課堂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知識傳遞,更體現了吳文化博物館正與學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通過這樣的合作,博物館得以將珍貴的文化遺產展示給年輕一代,引導他們深入了解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而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則能夠借助博物館的資源和教育力量,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和豐富的文化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這種館校合作模式的推廣,使孩子們在更廣泛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有助于培養新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他們提供更多元的思維和更廣闊的視野,激發他們對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責任感。
統籌:吳文化博物館
技術支持:蘇州多棱鏡網絡科技
原標題:《館校合作丨吳文化博物館×尹山湖實驗小學研學活動——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小課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