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婚紗設計師鄭鈞月:越野跑給我帶來設計靈感

▲ 鈞月第四次參加“巨人之旅”,經歷堪稱完美。
作者 | 沈天浩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鄭鈞月已經在意大利北部轉了一大圈。她在8月底來到歐洲,先是參加了UTMB的賽事,隨后又來到庫馬約爾,連續第二年參加了“巨人之旅”,完成了中國女子跑者歷史性的“背靠背”。完賽后,鄭鈞月休息了兩天,又回到了奧斯塔山谷的步道上。她對記者感慨道:“又去看了看自己走過的賽道,白天看和晚上走,完全不同的體驗?!?/p>
戶外運動和極限越野,究竟意味著什么?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對于鄭鈞月來說,“享受過程”的意義大概比“挑戰界限”更重一些。在回味過“巨人之旅”之后,鄭鈞月離開了意大利西北部的庫馬約爾,她在加爾達湖經停,又轉而來到東北部的多洛米蒂山脈,開始了她此次歐洲之旅的第三次徒步。
鄭鈞月曾經在歐洲生活過一年。當時,在國內主修服裝設計專業的她來到法國巴黎交換,并在此期間領略了歐洲普通人對戶外運動的熱愛。鄭鈞月的巴黎往事,直接或間接地為她賦予了未來的雙重身份:婚紗設計師和越野跑者。對于喜歡越野跑、又熱愛時尚的她來說,歐洲是個相當舒服的環境。
當然,對于越野跑者來說,不舒服的情況也難以避免。9月14日晚上,當鄭鈞月完成“巨人之旅”,沖過庫馬約爾的終點線時,她已經說不出話來。她的扁桃體嚴重發炎,直到幾天后才可以順暢發聲。因此,這其實是一次遲到的采訪,但我們的談話,還是得從幾天前結束的“巨人之旅”開始。
(以下內容為鄭鈞月自述,記者進行文字整理)
01
我和“巨人之旅”杠上了
這是我第四次參賽,第三次來刷330公里組別。和前兩次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我在之前還參加了UTMB,算是背靠背參賽。因為以往的話,UTMB和“巨人之旅”隔的時間比較長,有個10-11天的樣子,今年只有6天,所以時間上好安排。另一方面,較短的間隔也意味著更加辛苦,而且其實我在UTMB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咳嗽了,參加“巨人之旅”的時候算是帶病上陣,感冒也沒有完全好,然后又咳嗽,但是也沒有時間了,只能硬上。
這個比賽本身當然特別難,但是在國內你很難找到難度這么大、路線設計和補給救援又做得這么好的比賽,所以我第一次來就愛上了,然后就一來再來。不過前兩次其實都挺坎坷的:我初次挑戰330公里的“巨人之旅”,是在2019年,當時其實自己狀態特別好,一路上都沒有睡覺,一直沖到大概快200公里的時候,我不行了,太困了,走都走不動了,就停在了一個小補給站。
當時的規定是小站可以睡兩小時,大站四小時。時間已到,工作人員叫我起來,我說自己還需要再睡一下,因為那會兒我都跑了200公里了,才用了50個小時,時間比較充裕。最后,組委會認為我睡眠超時,不讓我跑了,然后我就跟他們理論,但是他們只有醫生會英文。
爭了半天以后,醫生說還是必須要用直升機把我送下去,然后我還是跟他爭論,他說要給我測個血氧。一測,我血氧是89,他說血氧太低了,必須要我退賽。其實89在這種情況下不算太低,但是正常的話,90是個臨界點嘛??赡墚敃r我真的有點生氣了,他們就把我給扛下來了,然后我就坐直升機回到了奧斯塔。我覺得自己好憋屈啊,又沒有受傷,甚至連個水泡都沒有起,又有充沛的體力,然后組委會就不讓我跑了。這就變成了一個執念,覺得我還是要回來,把“巨人之旅”跑完。

▲ 黑夜和睡眠一直都是超長距離越野賽的最大挑戰。
當時我還給他們寫了郵件,組委會主席回應說:很遺憾,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她送了我一件完賽服,我說我不要完賽服,我要完賽。之后,他們就給了我2020年的“巨人之旅”中簽資格。
那會兒我們也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放開。來到2022年,我的想法非常堅定: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出來,說什么都要把“巨人之旅”跑完。如果國內能放開,我會再來;如果不能放開,那我也完成了,沒有什么遺憾。
這里得特別感謝我的贊助商凱樂石。去年的時候,我是申請商務簽過來的,特別的不容易。簽證當時也只給了很緊張的時間,后來還在意大利移民局申請了一次延期。抵達意大利之后,我馬上感染了新冠,不過畢竟走了這么遠的路來到意大利,就覺得既然來了就還是堅持吧,所以頂著新冠硬是把比賽給走完了,走了130多個小時,看起來還好,可對我來說算是非常慢了。
當時跑得真的很難,但也有別樣的收獲。我也體驗了慢慢完成比賽的感覺,當時的精神狀態還很恍惚,所以其實風景也沒有看很多,但是確實是慢下來享受得多。你可以在補給站坐下,安靜地喝咖啡啊,去跟其他選手聊天,交了很多朋友。今年又見到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很開心,他們感嘆我今年跑得太快,卻不知道背后的故事。

▲ 和所有完賽選手一樣,鈞月在賽事官方背景板上留下了簽名。
02
是否要挑戰450?我很糾結!
今年來了之后也在咳嗽,我開始以為自己又感染新冠了,測了一下發現沒事,不過感冒的癥狀全都有:嗜睡、咳嗽、流鼻涕……不過狀態還是比去年好多了。我賽前給自己做了個計劃表,比起去年給自己加了速,到頭來基本上所有的節奏都是按照自己的計劃來的,幾乎完美。其實到最后快要到庫馬約爾的時候,我還有體力,也能跑,但是我就是很眷戀這個山,不愿意下去,要在山上拍拍風景,然后發發呆,邊走邊跟大家聊天。
這是種獨特而珍貴的狀態,你當然可以在完賽后再回來欣賞,但沖線后的心情和沖線前還是不一樣的。沖線前的最后時刻,我在山上拍了庫馬約爾的夜景。那個時候,我也不在乎自己是105、106還是107小時完賽,反正已經超過此前110小時的紀錄了。所以我就沒有什么壓力,邊溜達邊復盤,想象著下一次“巨人之旅”——就很瘋狂。
會考慮下次沖擊450公里的“冰川之旅”嗎?說實話我很糾結,覺得女孩子一個人跑450好苦的,又覺得目前還沒有人去完成,而我就喜歡去挑戰沒有人做的事兒。所以其實還是想跑450的,但是也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如果明年再來,也可能還是跑330,我再打磨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更快,因為我畢竟一直想跑進100小時的,但今年的身體狀況受限。其實我挺適合這個比賽的,因為是大爬升大下降嘛,我屬于比較擅長技術路段的,路跑的話可能會弱一些。
為了完成“巨人之旅”,我UTMB其實是降速了的。連續參加兩個比賽,其實完全是不同的風格:UTMB屬于高速賽道,可跑性和競速性都比較強;巨人之旅的技術難度非常大,再加上一些很陡峭的崖口,我把它稱作打磨靈魂的旅途。如果說巨人之旅是大哥的話,那UTMB就是弟弟:弟弟更溫和、更年輕、更有活力,哥哥經歷過很多故事,在這里你可以去感受不同的心境,因為它的距離足夠長,每一段的心靈狀態都會不同,哪怕是同樣的賽道,每一年跑的感受也都是不同的。

▲ 看不一樣的風景是參加越野賽的重要意義之一。
03
越野為我帶來設計靈感
“巨人之旅”的步道,本身也有很多當地人經常去走,你能感覺到他們對跑者的尊重:每個人都會停下來,提前給你讓路,然后給你加油,感覺特別好。我在國內跑,經常就有人這么問:跑這個有錢賺嗎?他們中的有些人會覺得,跑這么多還得花錢,肯定是瘋了吧?既然這么苦,肯定要掙很多錢你才會來受苦吧?其實我有的朋友也會說,覺得我有點自虐。
不過我覺得身體的苦痛和心靈的收獲是成正比的。我會有很多的摔傷,身上也會曬得很黑,但這其實也是和自己身體的一種對話。去克服自己,去打磨自己的身體和靈,是為了讓自己更進一步。并不是說更進一步就能獲得更多榮譽或者物質利益,但這會讓我覺得又一次戰勝了自己。
從精神層面上,越野讓你有機會和大自然對話,從而汲取一些靈感,或者激發出自己獨特的情緒;越野讓你有機會去看別人的生活,那是和你熟悉的模式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其實,越野跑是輕裝快速脫離城市的一種方式。三四天的賽事里,你會從城市來到一個人煙罕至的地方,又或許是人文風景很濃的地方,然后去跑一場比賽,但前提是要在山里。我生活在成都,盡管是個平原,但開車出去兩小時全是高山,很多山和歐洲還挺像的,
越野也能為我帶來靈感。我的另一個身份是婚紗設計師,也做服裝外貿,負責設計。說實話,我這兩天在路上還在給客戶趕設計稿呢。其實大自然就是所有靈感的來源,我以前只是喜歡徒步,在山里隨意走,后來無意間就跟朋友組隊跑越野,發現真的很有趣,可以快速地輕裝穿越,而在奔跑過程中的不同心態,又會讓你發現事物不同的面。有一次我在跑冰雪夜賽,看見月光灑在冰層上反射出來的光,我覺得好美,就做了一款婚紗給我的客戶。想象一下閃著金光的賽道,我也很幸運找到一個面料可以表現那種狀態。
靈感也可以是輪廓:一片葉子的形狀、一棵樹的倒影、一朵云的形狀……你在路上能夠看見什么,或者你在路上有怎樣的心情,又想看見什么,其實你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我就一次次地鉆進山野,而且我喜歡挑一些小眾、不一樣的比賽多看看。

▲ 鈞月和謝雯菲(右)賽場是對手,賽場外是好友。
去年初秋我出來參加“巨人之旅”的時候,來自中國內地的女子選手只有我一個人。完賽后,我來到了米蘭,背著“巨人之旅”的完賽包,被一個小哥認了出來。你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城市,因為一個比賽的logo,然后就有人過來跟你說:“啊,我也參加過這個比賽,你能完賽太厲害了!”那感覺真挺棒的,是對你能力的一種認可。

▲ 參加越野比賽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這次專門為鈞月做補給的老林就是如此相識的。
04
人生各階段,想要的東西不一樣
以前讀書的時候,想的是努力掙錢買個愛馬仕,后來就更想擁有“巨人之旅”的完賽包。跑完這個比賽的時候,有朋友說我怎么這么厲害,就是開玩笑的那種狀態,但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畢竟讀書的時候也是400米和800米都不及格、開學校運動會的時候巴不得請假的那種,怎么一下子就成運動健將了?
愛上跑步的契機,來自我的大學時代。因為我們是學服裝設計的,對身材要求比較夸張,就是要很瘦才被認為好看,那時候就拼命減肥,跳繩每天2000個,然后只吃蘋果,幾近變態地折磨自己,終于瘦下來。我其實那時候體重都沒有過百,卻還在一直減肥;現在體重一百多斤,我卻高高興興的。開始越野跑以后,我的體重一直維持在110左右,但是我就覺得自己狀態很好,沒有必要減肥。
這兩年時尚行業倡導“接受自己”,但前些年不太一樣。不管怎么說,我現在終于瘦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狀態了,甚至瘦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了。有朋友問我說怎么才能瘦成這樣,我說你先跑一個173公里,再加一個330公里就差不多了,其間高熱量的食物都可以吃,一點不用含糊,但運動量一定得保證。
算起來,我玩越野跑也八九年了,雖然自己訓練其實也挺懶散的,不過我覺得自己多少也是有點天賦的。也很幸運可以簽約運動品牌,有的時候也會參與一些設計,或者是產品的優化。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品牌也在努力向前走,能感受到他們在努力,比如說鞋子和背包該怎么去優化,我們反饋意見,他們推進更新,迭代得很快,可以感覺到產品的變化。
越野跑的商業贊助機制也變得更成熟了。得益于商業化的推動,我們中國的選手也更多出現在世界級的舞臺上。像UTMB這種賽事,商業化程度已經極高,職業運動員會有他們的未來,他們一次又一次刷新著世界上不可能的成績,這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他們的進步,我們這些愛好者也會跟著去進步。
越野跑的世界在追求“更快”。有的選手為了一個比賽全力以赴,可能提前幾個月就來適應賽道了。去年比賽的時候,我就發現歐洲選手一直在進化,他們已經可以連補給都精確到按秒計算了,就很夸張。去年的男子組冠軍,上坡的時候擰開他的水壺,路過水槽的時候就手一伸把水裝滿,然后邊擰瓶蓋兒邊跑就走了,一秒補水,像賽車進站一樣。
越野跑的世界也容許“更慢”。對于最后一個完賽的選手,人們還會夾道歡迎,組委會還給發獎杯,那獎杯還特別好看,好像是個大腳羚羊。好羨慕最后一名啊,什么時候我也跑個最后一名?我記得當時倒數第二的選手以為自己就是倒數第一,觀眾們已經給他夾道歡迎了,沒想到最后又刷出來一個。倆人是一男一女,所以他們倆都拿了獎牌。很多獎牌就很有意思,甚至有時候也不是獎牌,2018年的時候有朋友參賽,因為助人為樂獲得了特別獎,當時給了他一大籃子奶酪和火腿,就是當地的一堆土特產,我覺得特別美好。

▲ 中國越野跑軍團越來越壯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