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檢舉辦“檢察開放日”活動,聚焦生態環境公益訴訟
9月20日,最高檢舉辦第四十三次“檢察開放日”活動,本次活動主題為“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最高檢介紹,截至2022年12月,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0萬余件,占全部案件總數的52.3%。通過辦案督促恢復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790萬余畝,回收和清理各類垃圾、固體廢物4700萬余噸,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102億余元。
最高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表示,保護生態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2017年7月,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全面實施,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是最初確定的“四個法定領域”之一。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各級檢察機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忠實履行“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職責,加大環境資源領域案件辦理力度,成為環境治理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最高檢介紹,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最高檢既懲治違法又修復生態,以檢察履職促進治理。2020年起連續三年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聚焦包括水體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尾礦污染在內的七個方面問題,辦案19.8萬余件。踐行恢復性司法,最大限度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綜合采取損害賠償、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異地修復、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等多種方式,督促做好生態環境修復工作。
為建立健全辦案規范體系,最高檢出臺公益訴訟辦案規則,會同最高法制定公益訴訟司法解釋。2019年,組織全國檢察機關對2018年公益訴訟案件集中開展“回頭看”活動,推動解決一批訴前檢察建議落實不到位問題,排查整治一批辦案不規范問題,健全完善一批公益訴訟辦案機制。同時,強化“四大檢察”協同聯動,依法提起環境資源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9萬余件。加強對重大案件的統籌協調,健全交辦、督辦、提辦等機制,破除辦案障礙。最高檢掛牌督辦水污染公益訴訟案件51件、跨區域生態環境污染公益訴訟案件5件。
此外,為推動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治格局,最高檢會同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9部門制定21條意見,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會同水利部制定專門意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全國90%以上省級檢察院、80%以上市、縣(區)檢察機關聯合生態環境職能部門會簽協作配合機制。18個省級檢察院與河長辦公室會簽協作配合文件。協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注重從中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辦理相關公益訴訟案件2982件,向污染企業和個人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8億余元。積極支持生態環境等部門開展生態損害賠償磋商或者訴訟,全國14個省級檢察院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機制。
與此同時,最高檢還積極探索推廣公開聽證、宣告送達、圓桌會議、第三方評估等機制,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最高檢與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共建“益心為公”志愿者檢察云平臺,依靠公眾力量發現和解決環境公益損害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從最高檢了解到,“益心為公”志愿者檢察云平臺,集線索提報、線索評估、專業咨詢、參與聽證、跟蹤觀察及公益保護法治宣傳等功能于一體,旨在進一步壯大公益訴訟志愿者隊伍,為公益訴訟辦案提供支持。2021年7月和2022年2月,最高檢分兩批在浙江、湖北以及長江流域省市開展試點。2022年7月在第四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上正式啟動平臺應用。目前,已注冊志愿者7.6萬余名,提報案件線索1.1萬件,參與辦案2400余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