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潮汕水災:民間救援的喜與悲

2018-09-25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2013年,廣東省潮汕地區發生“8·17水災”,當地民間救援隊積極參與救援,受到贊美但也被詬病著。8月29日,潮汕再次發生特大水災,災情更甚。這一次,他們的身影依然活躍在各個救援現場。時隔五年,今天的潮汕民間救援隊面臨著怎樣的喜與悲?今天的潮汕人又是如何參與到救援中的?

采寫丨曾樂 梁源 張婷 

編輯丨張楚璇 陳雪婷 

排版丨蘇善華

8月31日上午,看到“眾志成城志愿組織”群里有人說潮汕發大水了,正在圖書館學習的劉佳燕并沒有往心里去,因為潮汕地區洪水并不是稀罕事兒。下午兩點,志愿者康吾打來電話:“324國道司馬路段水位大幅度上漲,水勢越來越高,情況危險。” 佳燕心里緊張起來

劉佳燕是中山大學大三學生,2014年創建了“眾志成城志愿組織”。掛掉電話,她通過各個潮南、潮陽的地方微信群了解情況,開始部署救援和安排物資,聯絡志愿者前往災區進行救援。

汕頭揭陽潮州三地全部受災。據廣州日報消息,截至9月2日7時,三地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1.39萬畝,受災人口共計91.05萬人。與2013年潮汕“8·17水災”相比,這次的水災來勢洶洶,影響更甚。

和五年前一樣,在此次水災中,潮汕政府派出了警察、消防員、民兵、醫療部隊等力量救援,潮汕的普通民眾也都紛紛參與各式各樣的民間組織,積極展開自救。在“8·17水災”之后,有研究者認為,當時潮汕民間救助的一個特點就是依托各種形式的組織,如本地的善堂與宗族、外地的各類社團。與其他地區相比,潮汕人有更濃厚的宗族意識,這種人際網絡使得災害時的自救行更加有序、有效。

在潮汕人看來,靠別人不如靠自己。“膠己人”,就是潮汕話里的自己人。在當地人社交網絡上廣為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個光膀子的中年男子,走在一米多深的水中,拖著裝滿飲用水食物的氣墊船,在被洪水浸泡的樓群中喊著:“有人無?”“用食免?”

暴雨50年一遇

據汕頭市政府數據,在本次強降雨中,汕頭降雨時間短,降雨量大,相比“8·17”下雨持續一周的平均降水量324毫米,今年降水3天降雨量就達到340毫米。

在受災情況方面,汕頭市政府應急辦官方微博分析,該區本次暴雨過程短時降雨強度已超過2013年“8·17”,為50年一遇的強降雨襲擊。連日持續降雨致該地區不同程度出現內澇,潮南區的陳店鎮、司馬浦鎮、峽山鎮、潮陽區的谷饒鎮、銅盂鎮等地內澇嚴重。雖然政府、民間在暴雨當晚便立即展開救援,但本次暴雨依舊有85萬人受災。有3個孩子,最終確認遇難。

但是,除了一些地方媒體的報道之外,這次洪災并沒有得到外界的足夠關注。潮汕受災群眾更多地在網絡上、社交媒體上發布災情信息,呼吁救援。

▲ 眾志成城公益組織的隊員們正往受災區運送物資,實施救援

民間救援

8月30日開始降雨后,汕頭市潮南、潮陽等地區便陷入了水災中,當地居民很多被困在水池中動彈不得,沒有實物,沒有生活用品。這群人中有老人小孩,而他們能做的,只能用手機里那僅剩的幾度電給外界發出求救信息,在被困地點等待救援。

潮南區溪南村村民蔡義南老人讓孫子蔡暢在朋友圈發布“無需聯系,自行撐走”的動態,將自家打造的龍舟無償借給鄉民救災。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這已是蔡義南老人第二次主動出借龍舟參與洪災救援,在五年前的“8·17水災”中,老人出借了110搜龍舟進行救援。蔡義南老人也被公認為“汕頭最美抗洪人”。

“這次救災我們其實出的力還不是最好的,我們只不過是提供了船只。”蔡暢說。在本次潮南水災中,他和爺爺將自家龍舟免費借給有需要的人,一方面跟別的救援隊合作,聯系派送船只、建立分發點;另一方面聯絡受災的人,了解受災情況,給予他們精神鼓勵和支持。

▲ 老人主動出借龍舟的朋友圈動態截圖

正在外地開會的“眾志成城”志愿者廖偉燕看到水災造成自家附近崩堤、路面坍塌,急得團團轉。當時同事與家人都勸她別回家,廖偉燕還是瞞著公司領導和家人,從外地趕回潮南參與救援。當天傍晚,“眾志成城”已經在災區開始組織救援了。

“眾志成城”共派出了約150人參與救援,其中一部分志愿者直接參與一線救援、一部分負責統籌調配人力和物資,還有一部分則在線上核實求助信息真偽;一些外地救援力量也紛紛投入到救援中,或是籌集物質,或是參與一線救援。大多數志愿者為90后,其中有很多關心家鄉災情的學生、剛入社會的年輕人。

在救援中,志愿者們一方面通過網絡力量,在線上進行求助信息核對;另一方面深入一線,在現場接收整合物資,其中部分志愿者參與一線救援,跋山涉水,發放食物、藥品、飲用水物資給受困群眾。

“在救援中,真的會遇到不少危險。有不少隊員們的腳都受傷了。在一些地勢較差的地方,我們急著送物資,劃船太慢了,志愿者都下船踏水推船。”一線志愿者康吾說,“還有些地方水位太深了,大概有兩米多,船槳碰不到底,皮艇經常漏氣,最嚴重的一次是劃船救災劃了兩公里,皮艇漏氣、船槳也斷了。救災那幾天,在我一個人手里斷掉的船槳有五六只。”

善堂文化

2013年的水災中,據《南方日報》報道,存心善堂作為汕頭歷史最為悠久的慈善機構,在這次水災中反應非常迅速,也起到迅速承接外來援助的“接口”與“渠道”的作用。“善堂”是非常具有潮汕地區文化特色的民間慈善組織,僅汕頭地區,就有規模不等的善堂100所左右,主要分布在潮陽潮南兩區。在今年的水災中,存心善堂等民間組織依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網絡發布的救援貼中,就列出了潮汕地區的存心救援隊所有聯絡電話,方便民眾及時求助。

不可否認的是,潮汕文化背景下的民間慈善心理有著較好的文化傳承,這是潮汕地區民間慈善的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更新,這種民間慈善的內核開始發生改變——將潮汕民眾的視野從家族宗族轉向全社會,人類應該互相愛護與幫助,而不僅僅是限于親族之間。

在本次水災救援中,蔡義南和孫子蔡暢也幫助了不少來潮汕的外地人,聯系受災的外地人,給予精神支持、發放物資。“我們也會很包容,一些外地人來我們這邊打工工作,我們也是把他們當作是自己人去看待。”蔡暢說道。

劉佳燕說,“現在大家的助人意識更強了,哪怕素不相識,只要有余力,會去參加救援和幫助。相比五年前,潮南潮陽的義工氛圍濃厚了很多,我認為義工的互助精神就是潮汕精神內延的一種外擴。”

救援困境

在參與中,民間救援組織也遇到不少困難。

“我們遇到過很多流言和不理解。在災難中,我們的救援宗旨是優先幫助最困難受災者。” 眾志成城的志愿者康吾說道,“有些人說我們送物資只為作秀,只是為了賺錢,我們把物資送到物資點的時候,很多人踏水來哄搶,但是我們沒有把物資給他們,因為人已經有能力走出受災地點,商店就在路邊,為什么不自己去買呢?最需要我們的物資的是那些被困在深水區,他們甚至無法走出災區,其中還有很多老人和小孩。”

“眾志成城”組織群有人說道,民間救援組織不應該被道德綁架,他們不拿群眾的一分一毫,群眾也不該理所當然地、貪婪地從他們身上索取。

此外,在蔡伯和蔡暢看來,民間救援面臨的一個困境是缺乏專業的救援人才。蔡暢說:“我們招志愿者,唯一一個要求就是會游泳。有些救援志愿者不會游泳,他們難以參與救援,嚴重的話還會讓自己付出生命。”

“我們還缺會劃船的舵手,所以當時我自己也下水參與救援了”蔡暢說,“我還為爺爺拍攝了一個劃船的視頻,放到朋友圈用以救援教學。”

除了面對部分人的不理解和缺乏專業救援人才的困境,民間救援組織還面臨著經費緊缺這個目前最迫切的難題。一方面是民間救援的經費短缺問題:保險理賠和救援器械的費用是昂貴的,很多救援隊沒有充足的財力去保障,一旦出現隊員遇險,團隊很難承擔得起后果,隊員的經濟能力也很難承擔得起救援器材的費用。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救援隊規模和能力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條件要求,導致政府扶持資金下放無門。

前車之鑒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當下,民間救援組織已經成為了我國救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汶川地震后各種民間救援團隊“野蠻生長”了起來,導致民間救援組織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不專業的救援組織甚至影響了民間救援的聲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眾對民間救援的信任。

2013年雅安地震,人民日報發聲,“目前各路救援力量盲目涌往災區方向,造成一些救災物資和大型救援設備受阻于路途。救災不能光靠熱情,人海戰術反成阻滯。再次呼吁:守望就是力量!救災不必到現場!”

的確,當下國內民間救援力量中有具備專業救災能力的高水平救災隊伍,但是也有不少雖有熱血卻缺乏必要技能的普通好心人。后者由于缺乏訓練,對災區情況了解不足,往往會陷入“救人不成反受困”的窘境,給災區的物資補給工作帶來負擔。面對災難,給當地救援車輛讓出生命通道、讓專業救援隊伍和急需物資先行、非專業人員盡量不要前往災區、甄別信息不造謠,是民間救援的另一種支援。

▲ 汕頭市政府應急辦微博辟謠

這次潮汕水災的民間救援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跟過往相比還是有改進。根據谷河傳媒記者觀察,首先是救援速度在加快,在洪水來臨后,一些當地的民間救援組織立即開會組織救援工作,籌集運送物資,迅速趕往受災現場。其次,民間救援隊伍的職業技能和素質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一些救援隊伍對于志愿者的選拔、培訓都有很嚴格的要求,還會組織志愿者參與定期的培訓、演習等等。”一位民間救援人士對記者表示。

此外,救援組織的組織性也有了較好的改善,現在的民間救援組織分工明確,各個救援成員的職能不同,很大提高了救援組織的效率。隨著時代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求助信息和災難情況也能夠更快地傳播。民間救援也在積極地變化著,比如廣東救援輔助隊,他們積極建設救援隊隊內文化:會徽、會旗和會員證章、制服;聘請香港民生安全服務隊的退休教練為學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并在結束后給學員頒發結業證,評選最佳學員。

因為要上課,劉佳燕沒有回潮南,但她一直在廣州忙于線上協調組織救援。救援全程有喜有悲,一位“眾志成城”隊員在群里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次潮汕的大水已慢慢退下,民間救援隊的隊伍會越來越壯大。

中山大學谷河傳媒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灌云县| 通榆县| 大邑县| 黄陵县| 孟州市| 图片| 家居| 绥德县| 定陶县| 玉林市| 哈尔滨市| 锦屏县| 都兰县| 壤塘县| 色达县| 荆门市| 南京市| 墨竹工卡县| 邵武市| 鞍山市| 江安县| 丹寨县| 霍山县| 凌云县| 义马市| 商水县| 冕宁县| 溧水县| 卢龙县| 望城县| 茌平县| 辽宁省| 舞钢市| 突泉县| 清水河县| 遂川县| 松溪县| 噶尔县| 东光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