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普普通通的孩子才是大多數

開學大半個月了,然而我放棄了給孩子制作新學期計劃。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我給自己立了一個Flag:從現在起,放下“優秀”執念,尊重孩子命運。
這可能是一種頓悟,你也可以把它當做生活所迫,但一定不是人云亦云的心靈雞湯。簡而言之,在經歷了一個雞飛狗跳的暑假之后,我決定做出改變。
或許是因為三年級了,或許是因為換了個學校,這個暑假的作業特別多。我家小朋友的速度又特別慢,做作業的過程簡直令人煎熬。平時學習還能靠老師,到了假期,就徹底只能靠家長輔導了。于是,家庭矛盾指數級暴漲。回想起來,我可能每天都在發脾氣。
因此,親子關系也肉眼可見地降到冰點。
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挽回親子關系,或許還有很多辦法。更重要的是,我忽然發現了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我們到底把孩子當成什么來教育?
比如說數學題,我可以肯定,在我的小學時代,從沒有做過這么難的題。就算是現在,我也得費半天功夫,才能想出題目的解法。當我跟朋友吐槽時,朋友們笑著說:“你還能解得出來,你這是凡爾賽啊!”連成年人都覺得難,小學生不會做不是很正常嗎?或許有少部分天賦型孩子能得心應手,但我猜大部分孩子都像我家孩子一樣,憋得滿頭大汗都想不出答案。
再比如作文,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應該寫出什么水平的作文來?我沒有概念。但是老師會貼出范文給大家參考。很明顯,我家孩子的作文與范文的差距很大。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想:為什么別人的作文寫得那么好,而你寫得這么差?可我沒意識到的是,老師貼出來的范文,一定是最優秀的那幾篇,而我的孩子,不屬于最優秀的那幾個。
尤其是,我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拿到一篇作文掃一眼,就能隨口說出好幾個問題。這不是故意挑刺,純粹是一種在長期工作中養成的下意識反應。只不過在平時的工作中,對于同事的問題,我會用盡量委婉的方式表達,而對于自己孩子的問題,我卻毫不猶豫地用最尖銳的語言去表達。將心比心,誰能受得了這樣的對待?
換句話說,之前的我,習慣性地將孩子與最優秀的孩子對比,甚至用成年人的水平去對比。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應該是什么樣?我并不知道。網絡上流傳的大量信息,是三歲識千字、五歲能背詩的“牛娃”,看得時間長了,會出現這樣一種幻覺:仿佛正常的孩子就應該是“牛娃”,“普娃”根本不存在。
這是一種幸存者偏差,可是這種幸存者偏差影響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已經進入了我的潛意識層面,甚至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從理智上說,我不會要求我的孩子一定要考第一名;可在行動上,我卻總是用最高標準作為參照。這不公平。
因為在一個年齡段中,最優秀的孩子注定只能是極少數。并且,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或許他(她)在某個方面很擅長,但不可能樣樣都擅長。相對于“怎樣教育頂尖孩子”,“怎樣教育一個普通孩子”,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普普通通的孩子才是大多數,可是怎樣對待這些孩子?我們討論得太少太少了。我們習慣于觀看聚光燈下的亮麗身影,卻對更具普遍性的普通人視而不見。所以我想,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把孩子當孩子,而且是當普通孩子來對待。這也就是我說的“放下‘優秀’執念”的意義。好了,Flag已經立下了,接下來且看我努力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