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絡中國節丨蛋上雕刻進博會吉祥物,這是一名上海市民的作品



這件地球儀“藝術品”出自55歲的上海長寧居民李亞非之手。
9月24日,上海市長寧區文化局舉辦“月滿長·人長寧”2018中秋主題蛋雕講座及展覽,李亞非是此次蛋雕展的作者,也是講座的主講人。李亞非日前接受了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的采訪,向記者講述了他與蛋雕的緣分。
2016年,李亞非在網絡上了解到蛋雕這門藝術。由于很好奇這種“蛋文化”,就上網查找瀏覽了相關資料,在這個過程中,李亞非看到了各種飛禽類蛋殼,經過浮雕、陰雕、陽雕、透雕、鏤空等雕刻手法,變成了一件件精致的藝術品,這讓他驚嘆不已。



“主要是手勢和方法,還有前期的準備工具。”李亞非稱,雕刻用的雞蛋是需要顏色深一些的洋雞蛋,每次去市場買雞蛋,他都要在一堆便宜的洋雞蛋里面挑挑揀揀很久。
另外,為了讓蛋殼更適合雕刻,他還專門買來了醫用打針用的針頭,將針頭插進雞蛋里打氣,然后利用氣壓差將雞蛋液擠壓出來,清洗后注意不能暴曬,需要陰干。


李亞非對自己的蛋雕作品如數家珍。
李亞非介紹,梅、蘭、竹、菊作品用的是鵝蛋雕刻而成,八駿圖則用的是鴯鹋蛋。還有一件名為“浦江兩岸”的作品,他把浦江兩岸的建筑雕刻在蛋殼上,利用了走馬燈的形式展現。此外,李亞非為即將召開的進口博覽會制作了幾個蛋雕,他在雞蛋上刻出了進口博覽會的吉祥物以及標識。
據李亞非透露,這些作品以及“浦江兩岸”將送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出。

“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有時候我認真完成一件作品,身邊有人走過都感覺不到。”李亞非表示,蛋雕也是一門修身養性的藝術,需要耐心,靜得下心。自從喜歡上蛋雕以來,麻將不打了,手機很少看了,脾氣都變好了。
目前,李亞非在上海從事蛋雕的教學工作,最近他在延安中學西校教初中生蛋雕的基礎知識,一學期有32節課。另外他還在社區里開課,老人小孩都感興趣會來聽講。
“蛋雕入門很簡單,做得好需要下功夫,很多事情都是這個道理。”李亞非總結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