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黃莊雙關帝廟的城市“再野化” !綠會BCON案例(BCON-201)
【中國綠發會訊】黃莊雙關帝廟,又被稱為“文圣廟”,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與丹棱街的交匯處。這座古老的廟宇可以追溯到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間的1710年,它經歷了一次重要的修復。作為北京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這座廟宇見證了時光的流逝,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近日,令人欣喜的一個小小發現是,2023年9月15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或綠會)的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工作人員在這座廟宇附近記錄了一片可能在常人看起來有點像“荒地”的區域,這里竟然充滿了生機勃勃的生物多樣性。
無人打理,恰好讓我們重新欣賞自然而然。這個發現提醒我們,即使在城市的喧囂和擁擠之中,自然的生命力依然堅韌不拔。這片“荒地”的存在展示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它們在城市環境中也能找到生存的機會。此次記錄,也是一次讓我們不妨更加關注和保護城市中的自然環境的契機,少一點勤快的拔草,多一份自然生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也是中國綠發會一直以來致力于的使命,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綠色發展。黃莊雙關帝廟附近的這片“荒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一個充滿生機和多樣性的城市生態環境。


(圖源:綠會融媒)
通常來說,都市“再野化”(re-wild)是指將城市空間重新設計和管理,以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城市與自然環境的更好融合。這一概念包括:讓城市綠地和公園更為自然、支持本地植物和野生動物的生長、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鼓勵城市居民與自然互動等等。近年來,我國大力在推動的“口袋公園”是一種良好舉措,但是一定要避免過多的人為修飾、大興土木。通過“再野化”,都市可以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提高空氣質量、增強生態多樣性,為居民提供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環境,同時也可能大幅度的減少用于園林綠化的成本。“再野化”這一概念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動城市朝著更可持續和生態友好的方向發展。
“再野化”也是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措施之一。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簡稱BCON)是一種全球生物多樣性解決方案,2021年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提出,旨在通過人本解決方案減緩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的狀況。作為生態文明時代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舉措,“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人民全面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減少生物多樣性足跡、開展自然保護,推動每個人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作出積極貢獻。截至2023年9月,已創立了200多個社區保護地來開展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已被2023年“巴黎和平論壇”確定為推動世界和平的解決方案之一。
(本文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第201號案例。案例供參考。)
文/Littlejane 審/綠茵 編/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