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南極考察站總站長魏福海:每次出發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半

活動現場,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創院院長周朦(左二)、國家南極考察訓練基地主任秦為稼(左三)、中國南極考察站總站長魏福海(右一)。 主辦方供圖
“第一次到南極看到一望無際的冰川,心里的感受是震驚的,無法用語言表達。”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創院院長周朦對第一次踏上南極的經歷記憶猶新。
9月16日上午,2023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科技會客廳專場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國際會議廳舉行,該活動以“薪火傳承 沐光而行”為主題。活動現場,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創院院長周朦,中國南極考察站總站長魏福海,國家南極考察訓練基地主任秦為稼在活動現場講述了他們十幾次極地之旅的故事。
從事科研至今,周朦去過14次南極,10次北極,“雖然至今我還沒有克服暈船的老毛病,但是我已經知道了有很好的暈船藥,年輕的同志們不要害怕可以來問我。”周朦開玩笑道。
國家南極考察訓練基地主任秦為稼則是從1989年就踏上了南極科考之路,據他回憶,從1996年開始到現在20多年當中,去過昆侖站的中國人只有150人次,然后還有重復統計的,以此從人數上的統計就可以簡單看一下,組織和實施一次南極的科學考察是多么的不容易。
中國南極考察站總站長魏福海說,極地考察是國家任務與使命,目前中國已經組織了39次南極考察和12次北極考察,第13次北極考察的隊伍剛剛抵達北極點。
魏福海透露,目前中國有雪龍號、雪龍二號兩艘科考船,在南極現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還有飛機的物資保障,建成了海陸空的立體平臺,支撐了科學家取得了豐富的考察成果和科學成果。
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科考人員要執行北極考察任務,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執行南極考察任務,考察站還有人員常年駐守每年輪換,“所以說每次一出發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半,南極特殊的自然環境,還有我們的工作的時間特點,決定了選擇了自己工作,不僅選擇了詩和遠方,實際上更加是選擇了服從和奉獻。”魏福海說盡管如此,能夠將自己的愛好與專業與國家的使命擔當相融合,依舊是極地探索者們代代傳承的榮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