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4小時,330公里,謝雯菲刷新TOR亞洲女子紀錄

▲ 謝雯菲披著國旗沖過“巨人之旅”330公里組終點。
作者 | 沈天浩
圖片 | 謝雯菲提供
意大利時間9月14日早上8點13分,謝雯菲沖過了位于庫馬約爾鎮中心的“巨人之旅”終點線。對于這項賽事和她本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謝雯菲刷新了“巨人之旅”賽事的亞洲女子紀錄,她的成績是94小時13分鐘,排在女子選手中的第6名、所有選手中的第32名,即使是在男子組別中,這樣的成績也可以進入精英序列。很難想象,這不僅僅是謝雯菲第一次參加這項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賽事,也是她第一次挑戰330公里的極限距離。
01
奧斯塔山谷的兩面
筆者對謝雯菲的采訪,在位于庫馬約爾市中心的酒店進行,彼時的謝雯菲已經完賽。酒店的名字是“二十世紀”,官網的資料顯示,每個房間都代表著二十世紀的一個特定年份——這象征著風景如畫的小鎮在上世紀興起的高端旅游熱潮;賽事的名字“巨人之旅”,則以奧斯塔山谷當地方言書寫,這象征著這一地區歷史悠久的山地運動傳統。這正是奧斯塔山谷的兩面:一面是極致舒適,另一面是極端嚴酷。
酒店的正門口前方是一條公路,路上的跑者比車輛更多,遠景則是一片緩坡上的廣闊草甸。采訪中途,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這田園詩風格的畫面中。這是謝雯菲的好友高菲,她和謝雯菲一樣參加了330公里的“巨人之旅”挑戰,但最終未能完賽。高菲加入了我們的對話,她此次退賽的原因是蛋白粉。在喝掉一杯蛋白粉沖劑之后,她的身體出現反應,因此無法繼續比賽。這也是超長距離越野跑的挑戰之一:時間和距離上的長度,讓任何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都被無限放大。
盡管自己未能完賽,在談到謝雯菲的紀錄時,高菲還是顯得相當興奮。在她看來,作為“外來客”的謝雯菲需要適應意大利西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氣候和海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成績,如果謝雯菲是本地選手,她應當可以毫無懸念地在這一賽事拔得頭籌。短暫的談話過后,高菲繼續奔跑,辮子在清冽的空氣中舞動。說到底,“巨人之旅”只是她庫馬約爾旅程的一部分,她不愿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和這里的秀麗風景。
回到謝雯菲的紀錄。高菲的話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話題:在一個平行宇宙里,出生于奧斯塔山谷地區的本地選手謝雯菲,在這項賽事中是否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在現實生活里,生活在廣州的謝雯菲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參加這項賽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

▲ 謝雯菲(左三)與其他中國選手一起展示號碼簿。
02
異客的靈肉苦旅
首先是海拔問題。在廣州,謝雯菲會去白云山或帽峰山森林公園進行訓練,可即使是相對較高的后者,海拔也只有500多米,盡管訓練量可以得到保證,但爬坡高度成了最大的問題。相比之下,庫馬約爾小鎮作為本次“巨人之旅”的起終點,海拔已經達到了1224米,而絕大多數賽段所在的地區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此外,整個賽段的海拔起伏也非常劇烈,參賽者們在已經跑過300多公里之后,還需要在最后一個賽段跑一個大下坡,在15公里的距離中,海拔從山區的2800米左右陡降到庫馬約爾的1224米。
本地選手們最讓謝雯菲羨慕的一點,就是他們從小在這片山區長大,小時候隨隨便便就能登上2000米以上的山峰。在“巨人之旅”的途中,謝雯菲也遇到了很多并未參賽的本地登山愛好者,他們的矯健也讓她印象深刻。比起阿爾卑斯山區,廣州的地勢過于平坦了,無法進行持續上下坡的訓練,這意味著謝雯菲在來到“巨人之旅”之后,需要接受肌肉適應力的考驗。
高海拔和陡坡,隨即帶來的是氣候問題。采訪過程中,謝雯菲有點咳嗽,盡管高強度的越野跑讓她不會在比賽過程中感到寒冷,但山區早晚的空氣本身是冷冽的,這對生活在廣州的她來說有些兇猛。此外,比起廣州的天氣,奧斯塔山區的溫差要大很多,空氣也比較干燥。在山間穿行的謝雯菲,還遇到了突如其來的惡劣氣候:距離完賽還有不到24小時,她趕上了一場大雨,同時狂風大作,再過了一會甚至開始下雪。謝雯菲頂住壓力,爬上了一個埡口,對面居然是陽光燦爛。

03
四天只睡了兩個多小時
謝雯菲的第一次“巨人之旅”,也是一次“失眠之旅”。此前,她已經習慣了一口氣跑完一百英里,中間不需要睡覺,而這一次她也保持了這樣的節奏。參賽的第一個晚上,謝雯菲沒有睡覺,而在為期將近四天的參賽過程中,她總共也只睡了兩個小時出頭。她在第二個晚上睡了“很完整的一個小時”,第三個晚上則將睡眠時間壓縮到了30分鐘左右。
實際上,如果目標是順利完賽的話,“巨人之旅”的選手們還是可以保證起碼的睡眠時長(每晚4小時左右),不過由于睡眠時間計入比賽總用時,追求成績的頂尖選手們需要合理分配時長,并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而缺乏睡眠帶來的影響自然是顯而易見的。謝雯菲如此回憶:“到了第四天白天,我的眼睛依然可以睜得很大,卻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很多事情明明是自己在做,卻感覺自己像是個局外人,看著另外一個人在做著那些事情。我的腳步有些機械,不過幸好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對的。”
最后一天晚上,謝雯菲采取了分段睡眠,她睡了兩三覺,每一次只有10-15分鐘。她對自己的睡眠質量還算滿意,這極其有限的休息時間讓她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身體上的疲勞,但能夠咬牙堅持到最后,她還想感謝路上的旅伴們。作為330公里的參賽選手,謝雯菲在旅程前三分之二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獨自前行,直到最后三分之一路段,她的時間線開始與130公里參賽選手相重合,濃重的困意在聊天中被驅散。
“巨人之旅”的賽事組委會在路程中安排了七個較大的補給站,里面的住宿條件類似學生宿舍,有的是經典的上下鋪床位,也有幾十張床排在一起的大通鋪。除此以外,路途中還有40來個較小規模的經停站,有的小站里面只有幾把躺椅,實際上也不具備讓選手們“睡個好覺”的客觀條件。“巨人之旅”之所以成為世間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極限賽事之一,這也是原因之一。
“其實我平時是個比較喜歡睡覺的人,不過為了完成比賽也可以對付幾天。既然無非是早睡還是晚睡的區別,睡酒店的床不香嗎?”帶著這樣的信念,謝雯菲拼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了終點。剛剛出發的時候,謝雯菲碰到了去年排名前三的一位選手,后者在攀談中回憶道,自己當時在參賽過程中只睡了一個多小時。謝雯菲覺得不可思議——到頭來她自己也做到了。

04
經驗的力量
在跑者生活以外,謝雯菲的另一個身份是健身教練,她的日常工作包括帶會員上一些團操課,平日里自己也比較喜歡練器械,這使得她在力量方面勝過大多數的參賽選手。來到庫馬約爾之后,盡管睡眠時長無法保證,但謝雯菲對意大利西北部以奶酪制品、雞蛋和土豆為主的特色飲食相當適應,這幫助她在整個賽段維持了不錯的體能儲備。
謝雯菲認為,挑戰“巨人之旅”并成功完賽,最關鍵的還是心理因素。1982年出生的她,正在迎來自己跑者生涯的黃金期。謝雯菲提到,自己的參賽資格其實是從2020年順延到今年的。由于疫情影響,她的“巨人之旅”推遲了三年進行,這對于她的成績有著怎樣的影響?一方面,謝雯菲坦承自己三年前的體能狀況比今天更好;另一方面,她相信自己的經驗和成熟度,在順利完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過程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經驗的積累,首先體現在體能的分配上:盡管是第一次參加330公里的賽事,謝雯菲的配速方案近乎完美。謝雯菲相信,成熟的意義在于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這可以讓跑者避免在前半程過于急躁,因而透支自己的體力,也避免在后半程過于沮喪,在面對逆境時可以淡定面對。在參加過許多比賽之后,謝雯菲已經可以預見自己在后半程會是怎樣的狀態,因此在身體接近臨界點的時候,她明白自己在稍事休息之后,就可以邁過這一關。
謝雯菲開起玩笑:在越野跑的世界里,“加量不加價”的情況時有發生,330公里賽事的實際距離通常超出官方數字,但這一次她的手表顯示的跑動總距離達到了360公里,這還是超出了她的心理預期。同樣超出預期的還有自己的成績:盡管在來到庫馬約爾之前,她已經十分確信自己可以成功完賽,最終的完賽時長還是比她想象的更短。

▲ 以優異成績完賽的喜悅大于疲憊。
05
跑者“出海”的意義
在打破亞洲女子紀錄之后,謝雯菲收到了很多祝賀的訊息,她本人也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去年,謝雯菲曾經來到庫馬約爾,參加了TDS,當時她排名女子組別的第七名,這一次則獲得了第六,在個人層面上前進了一步。然而,對于好勝的謝雯菲來說,與前五名擦肩而過,仍然是本次參賽留下的一個小小遺憾。從最后一個補給大站Ollomont出發時,身前第五名的選手只比謝雯菲早一點,差距微乎其微。
即便如此,謝雯菲也預料到了在“巨人之旅”中競爭高排名的困難程度,她知道歐美選手在超長距離越野跑的續航能力有多強。謝雯菲坦言,本屆賽事的女子組別前三名實力比起其他選手有著明顯優勢,但是4-7名的選手之間都是前后腳,所有人都有機會。最關鍵的區別在于,在參加國內的越野跑賽事時,謝雯菲只要在過程中占得優勢,就有很大的機會笑到最后;在“巨人之旅”,她發現除非將領先的距離拉到很大,否則自己很難確保將優勢保持到終點。
這樣的“發現”,也是中國選手前往海外參賽的一種意義。比起大多數中國的越野跑選手,謝雯菲的海外參賽經驗相當豐富,她在意大利、挪威和東南亞都參加過戶外賽事。對比國內外的越野跑賽事,謝雯菲認為海外賽事的越野氛圍更濃厚,比如“巨人之旅”的330公里賽道會盡量避免當地的公路,更多地選擇村鎮里的土路,為的就是保證原生態的感覺,即使是繞道也在所不惜。相比之下,國內的越野賽事更傾向于“輕越野”或“城市越野”,賽道上的公路比較多,更看重安全性。
在謝雯菲看來,國內的越野跑賽事依然屬于新興項目,參與者只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而在歐美,這一賽事的參與者從牙牙學語到白發蒼蒼,似乎更加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的某一天,越野運動在中國能夠成功地“去奢侈化”嗎?謝雯菲認為,主要的障礙其實在于時間成本:比起城市馬拉松這樣只需占用一個周末的賽事,越野跑需要占用的時間更多,很多人在準備階段就被嚇退了。
最重要的還是熱愛。對于謝雯菲來說,參加越野跑賽事不僅關乎自己的身體,還豐富了她的內心,更多的人通過這項運動認識了她,而她也通過這項運動認識了更多的朋友,這讓她樂在其中。在阿爾卑斯山脈中穿行的路上,她看到了一些白發蒼蒼的老者,他們背著尺寸有些夸張的雙肩包,卻依然健步如飛——這樣的情景讓謝雯菲備受鼓舞。
想跑到什么時候?謝雯菲沒有給自己設限,她可以從越野運動中獲得內心深處的愉悅感,在極限挑戰中享受每一個賽道。在“巨人之旅”的四天時間里,一個場景留在了謝雯菲的記憶里:“我的體能接近極限,已經記不住自己爬過了多少個埡口,但當我爬上山的那一瞬間,我看到周圍都是雪山。那是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場景,真的很漂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