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年人流行起共享定位“躲貓貓”,專家:社交屬性是走紅重要原因
一種新型游戲正在年輕人的世界里走紅:幾十上百人聚在一起,選出“貓”和“老鼠”,集體打開手機共享位置,然后上演一場你找我藏、你追我跑的“躲貓貓”游戲。
躲貓貓,又稱藏貓兒、捉迷藏。據了解,這種童年時光的游戲,如今有了GPS和北斗衛星的加持,這種新玩法最早大概于今年年初出現在一些大學校園內,如今已在全國各大城市悄然流行。
活動愛好者表示,這項游戲“不僅可以運動瘦身,還可以沉浸式體驗童年捉迷藏的快樂,釋放生活壓力”,“讓跑步運動變成一個社交游戲,有趣又好玩”,但也有網友擔心其背后的安全問題。近日,成都多家公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歡迎大家到公園游玩,但需注意安全,園方也將加強安全服務。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線下躲貓貓”活動
體驗:通過微信群組織,玩一局跑了一萬步
打開抖音、小紅書,搜索“線下躲貓貓”,記者找到了成都的數個“躲貓貓”微信群。9月10日,根據其中一個群主發送的活動通知,紅星新聞記者參加了當晚于成都錦城湖舉行的共享位置躲貓貓活動。
19時30分,記者抵達位于錦城大道地鐵站附近的集合處,此時已有近50人到場,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張桌子擺在人群中間,上面擺有收款二維碼、礦泉水、花露水、熒光手環等物資,群主小黃坐在桌子前。
掃碼支付19.9元后,記者加入了游戲。第一局游戲開始前,群主宣布規則,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期間選出5人扮演“貓”、40多人扮演“老鼠”。每人手腕上都戴有兩根熒光手環,以便與路人區別。20時,“老鼠”們開始向公園深處散去。10分鐘后,扮演“貓”的記者和其他幾只“貓”開始出動,所有人都在高德地圖上的一個群組里共享位置,集體換成湯姆貓或者杰瑞鼠的頭像。此時,“老鼠”們散布在方圓600米的各個位置,有的抱團,有的則單獨躲避。
一開始,記者與其他幾只“貓”抱團,但地圖上的“老鼠”們始終隔得遠遠的;隨后記者慢跑著單獨行動,在路邊成功抓住一只忘記看共享位置的“老鼠”;為了提高抓“鼠”效率,記者與另外一只“貓”商量了圍捕計劃,成功在一小道上包抄了一只“老鼠”。每抓到一只“老鼠”,這只“老鼠”就需交出一根手環,并加入“貓”陣營抓捕其他“老鼠”。最終贏得熒光手環最多的為“貓王”,躲到最后的則為“鼠王”。
一局玩下來,記者跑了一萬步左右。第二局記者沒有參與,全程跟拍一隊“老鼠”的行動,在游戲中他們一度被“貓”沖散,四散逃跑;偶爾會有“貓”謊稱自己是“老鼠”,試圖接近他們;還有一只“老鼠”假裝成“貓”,在混亂的追捕場景中,混入“貓”陣營。記者看到,這群原本素不相識的青年,很快就打成一片,有的青年還在一起唱歌。

“貓”來了,“老鼠”們逃竄
當晚的游戲在21時40分結束,“貓王”是個健壯的小伙,全程跑步抓“老鼠”。第一局結束時,他就跑了5公里左右,兩局相加,共收集了30多支熒光手環。
溯源:風靡超50座城市
相傳“躲貓貓”起源于唐朝,數千年來經久不衰,受到一代代小朋友們的喜愛。而今,現代衛星技術“出其不意”地讓一群成年人重溫捉迷藏的樂趣。
“共享位置躲貓貓”游戲起源于哪里,已很難查證,記者在抖音、小紅書、B站等平臺查詢發現,最早的記錄均出現在今年2月,始于一些大學校園。抖音博主@酸酸酸奶今年2月11日發布了第一條關于共享位置躲貓貓的視頻,觀看量達到3000多萬。一些參與者躲在下水道里、草叢中的視頻,在互聯網上熱傳。
半年過去,游戲玩法不斷迭代,從最初的5人游戲,擴展到現在能讓上百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起玩;從微信共享位置,到現在用地圖軟件共享位置;鄭州一家科技公司還研發了專門的APP服務玩家,具有創建活動房間、設定活動范圍、自動分配陣營等功能。如今,又迭代出“貓鼠狗三角大作戰”“反派鼠、隱身貓”等新玩法。

社交媒體上,網友分享“線下躲貓貓”活動
9月伊始,新型“躲貓貓”游戲席卷全國。記者通過查詢多個社交軟件和線下活動軟件,據不完全統計,北上廣深蓉渝蘇杭等超過50座城市,出現了相應“躲貓貓”社群和線下活動。在重慶鴻恩寺森林公園、成都浣花溪公園、長沙梅溪湖公園等地,青年們還創造了上百人共同“躲貓貓”的熱鬧景象。
據不完全統計,9月中下旬到國慶假期期間,將有超過50場共享位置躲貓貓活動在成都舉行,分布于錦城湖、興隆湖、青龍湖、桂溪公園、浣花溪、塔子山等各大公園。組織者會提供游戲道具、花露水、礦泉水等物資,并收取幾元至幾十元不等的報名費。
說法:輕松社交,釋放“多巴胺”
為什么共享位置躲貓貓會成為熱潮?來自東莞的青年社群“貝殼time”撰文指出,從社會動因上看,有社交驅動和數字化浪潮的迅猛發展;從個體上看,又有探險和刺激、社交認同、創新體驗的需求。

一名扮演“貓”的青年分享“戰果”
衛星技術的加成,讓成年人重回童年,喜歡上了“躲貓貓”,并通過互聯網,在虛擬空間組局再到線下游戲。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表示:“我剛剛也玩了這個游戲,我是‘貓’。”他認為,多種因素引發了這種熱潮。首先,人是“群居動物”,人的學習、工作、娛樂往往具有群體性,共享位置躲貓貓符合人類本性;其次,在后疫情時代,旅游業火了,淄博燒烤火了,這是人們社交情感需求的釋放,并且還能鍛煉身體。從本質上講,社交游戲——社交在前,游戲在后,其社交性大于游戲性,“把這個原理搞清楚了,才能搞明白這種類型的游戲為什么會火。”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專家聶小晶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當人們融入這類具有游戲氛圍的活動時,沒有太多壓力,其中的輸贏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輸贏)都可以重來,區別于現實生活不可重復的狀態,讓人很容易投入其中。
聶小晶表示,這種游戲中的運動性,也有別于中規中矩的鍛煉,它會在游戲中設置許多目標去達成,因而更具有趣味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鍛煉。此外,其中的社交屬性是特別重要的,參與者們具有最初的共同點,這是重要的人際鏈接,能夠提供歸屬感,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在游戲過程中,各有各的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會產生自然的接觸,包括語言上的、肢體上的,甚至情感上的,這是推進人際關系的重要過程。
同時,此類人際關系的推進伴隨著運動中的多巴胺分泌帶來的愉悅體驗,這讓這個時刻的人際關系的愉悅指數更有可能高于其它場合的人際關系。其“游戲+運動”的設置,也給人際關系提供了“單純”的背景,不會讓人過多體會到現實社交的復雜性。其社交距離呈現了一種可進可退的靈活空間,讓社交變得沒有負擔,給人一種天真浪漫的感覺。“我覺得它的火爆是有原因的,這個游戲是比較貼合‘人本來的樣子’的游戲。”
“我在網上知道這個游戲的,運動出汗很爽,還能交到新的朋友。”來自內蒙古的玩家連女士介紹。玩家李先生也表示,這一游戲不僅是體力的鍛煉,還需要“無間道”的斗智斗勇。
回應:公園稱給予包容,但提醒注意安全
有活動召集者宣稱,這項游戲“不僅可以運動瘦身,還可以沉浸式體驗童年捉迷藏的快樂,釋放生活壓力”。許多網友表示,這是一種運動、減肥的新玩法,還可以社交,并且在娛樂中更不容易感覺到累。有網友表示,“讓跑步運動變成一個社交游戲,有趣又好玩”,但也有很多組織者和網友強調,不要到地形復雜的地方追逐,避免掉入水中或從高處跌落,也不要離開公園,跑出活動區域外的交通路面等。
共享位置躲貓貓雖然好玩,但因為要互相追逐,客觀上存在著一定安全隱患。在參加游戲時,就有參與者表示,擔心會因安全問題被公園叫停。他的擔憂并非沒有根據,今年北京等地興起的“徒手爬橋”等活動,在吸引眾多愛好者參與的同時,也引發了安全的質疑。盡管躲貓貓游戲相比于前述活動危險系數低得多,但在追逐中的確也可能發生意外。

參與游戲的青年們
公園方是什么態度?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咨詢了成都天府綠道集團(錦城湖管理方)、天府新區興隆街道興隆湖社區居民委員會、浣花溪公園管理方等相關工作人員。他們對此給予開放包容的態度,表示歡迎青年們到公園里游玩、運動,公園需要青年們的活力。但很多公園是開放式的,作為管理方很難強制性干預,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遵守園區的規定,配合園區工作人員的服務和管理。
一些安全隱患如何規避?管理方提醒,例如不要在水域附近玩、不要在有機動車經過的地方玩、不要爬樹、不要在太晚的時間玩、注意避讓行人等。同時,對于組織者和參與者,也希望能自主做好安全工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